湖泊与河流水质改善策略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09
/ 3

湖泊与河流水质改善策略探讨

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 深圳 518102

摘要本文探讨了湖泊与河流水质改善策略,着重阐述其在生态平衡、社会健康、居民生活质量、以及可持续城市发展方面的重要性,随后对湖泊与河流水质改善项目进行了概述,包括项目概况、工程总体进展以及节点目标完成情况,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该项目所面临的困境,包括工程技术挑战、管理与社区协调难题以及水质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估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优化湖泊与河流水质路径的三大策略,分别是技术创新与复杂地质环境的工程实施、多元治理与社区共建以及全面监测与生态风险评估,综合运用这些策略,期望在水质改善工程中取得更为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湖泊与河流水质改善生态平衡社会健康可持续城市发展.

引言

湖泊与河流水质改善作为当代环境工程的重要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自然生态平衡的维护与提升,更深刻地牵涉到社会健康与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以及可持续城市发展的推动,在该背景下,本文旨在对湖泊与河流水质改善项目的概述与分析,全面剖析其中的技术挑战、管理协调难题以及水质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估等困境,技术创新与复杂地质环境的工程实施、多元治理与社区共建、全面监测与生态风险评估,为湖泊与河流水质改善提供全面而深入的解决方案,本文的探讨,期望为未来水质改善工程的科学决策和实际实施提供有益的经验与启示。

一、湖泊与河流水质改善的重要性

(一)生态平衡的维护与提升

湖泊与河流水质改善在生态平衡的层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以广州市车陂涌、棠下涌治理工程为例,采取调水补水、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等综合性措施,成功实现了水域的生态修复,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生态恢复,更是对水体生态系统的复杂调控,涵盖了植被和动植物群落的多层次互动,这些策略,水域的生态服务功能得以全面提升,为城市营造了更加健康宜居的自然环境。在生态平衡的视角下,水质改善不仅有助于恢复水域内的生物多样性,更重要的是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依赖,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网络,改善水质促使这一生态网络的自我调节机制的发挥,从而加速水体中废物的降解与循环,这对于维护水域的动态平衡、减缓污染物累积具有重要意义。

水质改善也是为了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生态系统的健康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水域生态系统的功能,更好地满足城市居民对清洁水源的需求,提高环境质量,从而促进人类与自然的良性互动,因此湖泊与河流水质改善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解决特定地域的环境问题,更是为了构建更加稳固、可持续的生态平衡,从而实现人与环境的协调共生。

(二)社会健康与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湖泊与河流水质改善的重要性显著体现在社会健康与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方面,实施河涌清淤和水质提升等复杂工程手段,成功改善水体的质量,有效减少了黑臭问题,从而对周边居民的居住环境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这一水质改善不仅仅是对特定地域的环境治理,更是对社会健康的一项有力促进,清洁的水体直接关系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从饮水到生活用水,都直接依赖于水质的良好,治理工程实现的水质改善,有效预防了水源污染,提高了饮水安全水平,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更加健康和可靠的水资源。

社会健康与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不仅仅体现在物质层面,更包括了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和社区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水体质量的改善不仅减轻了居民的环境负担,还创造了更宜居的社区环境,从而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湖泊与河流水质改善直接影响着社会整体的健康水平,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可持续城市发展的推动

湖泊与河流水质改善的关键性在于其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综合性的治理工程,不仅在水域的整体质量方面取得显著提升,同时实施了城中村排水管网改造和支涌截污工程等举措,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奠定了坚实基础。水域的改善不仅仅是对水体质量的单一提升,更是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深刻影响,提升水域的质量,城市得以增强其整体吸引力,进而促使更多的投资和人口涌入,这种积极的发展势头在经济和社会层面都呈现出协调的态势,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同时这种水域改善不仅仅停留在单一的环境治理层面,更深刻地影响了城市的宜居性和宜业性,改善水域提升了城市的居住环境,为居民提供了更为优越的生活体验,与此同时吸引了更多的企业和产业落户,推动了城市的产业升级与经济结构的优化,因此水质的改善不仅仅是对环境问题的应对,更是城市可持续性的关键战略,为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提供了战略性的支持。

二、湖泊与河流水质改善项目概述

项目概况

在广州市天河区,车陂涌和棠下涌流域面积分别为80km2和约10.47km2,涉及多个支涌,其中杨梅河是最长的支涌,长达6.8km。该治理工程涵盖了10个子项,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污水截污、管网改造、调水补水、生态修复、水质提升、清淤、管道改造等多个方面。其中已展开施工的项目涵盖了车陂涌片区二期工程、城中村排水管网改造、查漏补缺工程、棠下涌水质提升工程等4个子项。

工程总体进展

各子项的施工情况大致如下:

车陂涌片区二期工程:设计长度4.2公里的明挖管道已全部完成,顶管长度为20.2公里,实际完成17.33公里,剩余0.57公里。多个地段的工程已完工,如龙洞北路、杨梅河片区、横圳路等。

城中村排水管网改造及支涌截污工程:设计截污长度46.8公里,已完成34.4公里,剩余8.3公里,已完成的截污工程包括清污分流和永久截污闸的设置,对排洪渠的水质有明显改善,涉及管道工程和排污口改造,设计总长度为2.47公里的管道已全部完成,同时改造了111个排污口,整改工作已全部完成,完成了287组EHBR膜铺设和一座翻板闸的安装,对棠下涌水质有一定改善。

节点目标完成情况

在2017年的努力下,已完成一系列节点工程,消除了黑臭现象,并顺利实现了考核目标。广州市、区两级政府的领导和全体员工共同合作,使得车陂涌和棠下涌于2017年底顺利达标。

三、湖泊与河流水质改善困境

(一)工程技术挑战

湖泊与河流水质改善所涉及的工程技术挑战显著而复杂,其中包括涉及顶管施工和管道改造等领域,以广州市车陂涌、棠下涌治理工程为例,该地区的岩石地质条件对顶管施工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这一类地质特征的存在导致工程进度的不可预测性、成本的不断攀升,甚至对工程整体质量产生潜在的威胁,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应对地质条件的多样性、提升施工技术以适应不同地貌,成为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紧迫而复杂的问题。

这一工程技术挑战的根源在于对复杂地质环境的适应性,岩石地质条件的不均匀性和变异性,使得传统的施工方法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有必要引入先进的地质勘测技术,以全面了解地下构造,为工程设计和实施提供更为精准的数据基础,同时采用实时监测系统,可以及时感知工程过程中的地质变化,从而灵活调整施工方案,提高工程应对复杂地貌的能力。

(二)管理与社区协调难题

湖泊与河流水质改善所面对的复杂困境之一乃至关重要的方面在于管理与社区协调的难题,这一问题的本质根植于水质改善的综合性质,其牵涉到城市规划、排水系统的全面改造等大规模工程,因而迫切需要与当地社区进行深入的沟通和协调,在城市规划和工程实施的过程中,经常发现地方利益与整体工程推进之间存在潜在的矛盾,这种矛盾源自地方社区的特殊需求、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以及城市发展方向与社区期望之间的不一致。解决管理与社区协调的难题对于水质改善过程至关重要,有效的管理机制和积极的社区合作被视为推动整体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在这一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寻求平衡并取得共识显得尤为重要。社区的积极参与不仅仅是工程实施的过程中的一环,更是可持续性水资源管理的基石,在协调社区期望与工程整体目标的过程中,需采用包容性、参与式的决策机制,以确保各方的需求被充分考虑。

(三)水质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估

湖泊与河流水质改善的困境之一在于水质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估的复杂性。水质改善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依赖持续监测和评估,以确保工程成果的可持续性,这一过程涉及对改善工程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以及建立和运作水质监测体系,广州车陂涌、棠下涌治理工程中提到的国家生态环境部的督查和水质检测凸显了对水质监测的严格要求,如何建立科学可靠的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是水质改善工程中不可或缺的挑战之一。水质监测的复杂性在于需要确保监测体系的全面性、实时性和准确性,这要求建立高度自动化的监测网络,涵盖多个监测点、多个监测参数,并能够实时传输数据,同时监测体系的科学性也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如遥感技术、传感器技术等,以全面了解水域的动态变化,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环境影响评估则需要在整体工程的推进中,对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水域地质等多个方面进行系统性评估,这需要跨学科的合作,整合环境科学、水利工程、地质学等专业领域的知识,评估的过程中需要对各项影响进行全面权衡,确保改善工程在提升水质的同时不引发其他不可逆转的环境问题。

四、优化湖泊与河流水质路径

(一)技术创新与复杂地质环境的工程实施

在湖泊与河流水质路径的优化工程中,技术创新在应对复杂地质环境方面显得尤为迫切,复杂地质条件常伴随着地层复杂性、岩性异质性以及地下水流动的不确定性,这为工程实施带来了一系列严峻的挑战。首先对于地质勘测阶段而言,传统方法无法满足对地下结构准确细致的要求,为应对这一问题,推崇采用先进的地球物理勘测技术,如地震勘测和电磁勘测,这些技术能够高效获取地下岩层的特性和分布,为后续工程规划提供可靠的地质信息;其次在复杂地质环境中的工程实施中,岩土工程力学的精细分析显得尤为关键,建立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数值模型,考虑不同地层的力学性质,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地下水流动、岩层稳定性等关键参数,这种细致入微的力学分析有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工程方案,降低工程风险。

在技术创新的推动下,实时监测系统的应用也变得更加普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持续监测地下水质、地层变形等因素,及时掌握地质环境的动态变化,为工程实施提供可操作的实时数据支持,这种实时响应机制对于在变化性较大的地质环境中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技术创新在复杂地质环境中的水质路径优化工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采用先进的地质勘测技术、深入的岩土工程力学分析以及实时监测系统的应用,能够更加全面、精准地理解和应对复杂地质条件带来的挑战,从而推动水质优化工程向着更高水平迈进。

(二)多元治理与社区共建

在湖泊与河流水质路径的优化工程中,多元治理和社区共建被视为构建可持续性水资源管理体系的关键要素,复杂的水质问题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因此采用多元治理的综合性方法是确保工程成功实施的不可或缺的战略举措。多元治理的实践中,首要的一步是建立跨学科的协同机制,整合水文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形成综合性的研究团队,以深入理解湖泊与河流水质受到的多源影响,这有助于更全面地识别污染源、确定关键治理因素,为后续的工程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社区共建则体现为将水质路径的治理过程纳入社区参与的框架中,社区居民作为直接受益者,其参与不仅能够为治理工程提供实际需求的反馈,还能够在实施过程中积极参与监督和反馈,这种社区参与模式不仅加强了治理过程的透明度,也促使了社区居民对水资源保护的责任感,此外多元治理的手段还包括推动科技创新,在工程实施中,应引入先进的水处理技术、遥感监测技术等科技手段,以提高治理效率,同时科技手段也应与社区共建相结合,培训社区居民使用智能监测设备,增强社区自身的水质监测和治理能力。

湖泊与河流水质路径的优化需要多元治理与社区共建相辅相成,多元治理跨学科的协同、科技创新等手段解决复杂的水质问题,而社区共建则强调了社区居民的参与与责任,构建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治理模式,这种综合性的治理方法将为湖泊与河流水质的可持续改善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全面监测与生态风险评估

湖泊与河流水质路径的优化工程要求在实施过程中采用全面监测和生态风险评估的科学方法,以更准确、全面地了解水体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这一过程旨在最大程度地降低工程实施对生态环境带来的潜在风险,并确保水质路径的优化是可持续的。全面监测的核心在于建立高时空分辨率的监测网络,以实现对水体质量、水文特征、生物多样性等多方面因素的实时监控,引入先进的传感技术、遥感技术和水文测量手段,可以捕捉到水体中微量物质的波动,洞察水文循环的微妙变化,同时全面了解生物组成的动态演变,这种全面监测机制为及时发现异常变化提供了可靠数据支持,为科学决策提供了基础。生态风险评估则涉及对水体改变引发的生态影响进行系统分析,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结合监测数据,运用生态学、水文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学科知识,全面评估工程实施对水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造成的潜在影响,这种综合性评估旨在辨识的风险源,并提供基于科学依据的风险缓解方案。在实施全面监测与生态风险评估的同时,还应考虑将这一过程融入到实时决策支持系统中,建立智能化的监测与决策系统,能够实现对监测数据的快速处理和分析,从而及时调整工程实施策略,最大程度上减缓潜在的生态风险。

全面监测与生态风险评估作为湖泊与河流水质路径优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借助先进技术手段、跨学科知识体系,实现对水体生态系统全方位的、动态的监测和评估,这一科学方法将为工程实施提供精准的指导,从而确保水质路径的优化既能够有效推进,又能够最大程度地维护生态平衡。

五、总结

在湖泊与河流水质改善策略探讨中,本文深入分析了其重要性、项目概述、困境和优化路径,首先湖泊与河流水质改善不仅关系到生态平衡的维护与提升,更直接影响社会健康与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以及可持续城市发展的推动;其次针对该项目的概述部分包括了项目概况、工程总体进展以及节点目标完成情况的详细阐述;再者论文探讨了该项目所面临的困境,包括工程技术挑战、管理与社区协调难题以及水质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估的问题;最后针对优化湖泊与河流水质路径,提出了技术创新与复杂地质环境的工程实施、多元治理与社区共建,以及全面监测与生态风险评估三个关键策略,这些策略将为水质改善工程提供综合而系统的解决方案,以期在面对挑战时有更为全面的策略性支持。

参考文献

[1]常达.基于改善湖泊生态功能的整治工程规划方案研究[J].水电与新能源,2023,37(7):11-13.

[2]张甘霖,谷孝鸿,赵涛,等.中国湖泊生态环境变化与保护对策[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3,38(3):7.

[3]李冬冬,魏月华,胡栋辉,等.引水湖泊水环境改善二维数值分析[J].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22,34(4):5.

[4]周荏波.生态补水对城市河道水质的改善规律研究[J].水利科技与经济,2022,28(12):41-46.

[5]孙厚钧.水体增氧技术是改善城市河流湖泊水质的有效措施[J].北京水务,2002(4):35-36.

[6]崔振,白小锐.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以广州市欧阳支涌流域为案例[J].清洗世界,2021(8):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