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镇江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省镇江市 212000
摘要:本文探讨了农村地区排水系统改造与污染防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了改造与防治的原则和目标。针对农村地区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改造方案,包括加强管网建设、提高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以及推广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还提出了农村地区水污染防治的措施,包括生活污水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业废水排放治理和水生态环境保护。通过实施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农村地区的排水系统和水环境质量,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地区;排水系统改造;污染防治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水污染问题,这给农村居民的生活、生产以及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因此,对农村地区的排水系统进行改造,加强污染防治力度,已经成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
1. 农村地区排水系统改造与污染防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农村地区排水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健康,也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可持续性。不合理的排水系统容易导致水浸、积水等问题,给农村居民带来诸多困扰。同时,未经处理的污水排放会严重污染土壤和水资源,威胁农田和生态环境的健康。因此,加强农村地区排水系统改造和污染防治势在必行。通过科学规划、生态优先、综合整治和明确目标,可以实现农村地区排水系统的合理化和污染防治的有效性。
2. 农村地区排水系统改造与污染防治的原则和目标
2.1 因地制宜的排水系统改造原则
农村地区排水系统改造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意在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排水设施,适应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特点。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资源分布以及农村社区的生产生活方式,都是规划时必须考虑的要素。改造项目还应顾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人口变动、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等因素,保证排水系统的长远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科学规划的排水系统应能充分发挥其功能,有效收集和输送雨水及生活污水,减少地表径流导致的土壤侵蚀,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2 生态优先的排水系统改造原则
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的农村排水系统改造,强调排水设施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改造工作需要保护和恢复自然水体的生态功能,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设计排水系统时,倡导使用生态工程技术,如人工湿地、生态沟渠等,这些技术能够在处理污水的同时,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增强生物多样性。绿色发展还涉及促进循环经济,鼓励雨水收集再利用,以及将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转化为农用肥料,实现废物资源化,推动农村地区环境的持续改善和生态文明建设。
2.3 综合整治的排水系统改造原则
农村地区排水系统改造和污染防治的综合整治原则,侧重于系统治理与多元协同。这种方法不仅关注个别污染源的治理,而且致力于整个水环境的综合管理。通过规划整个流域的水系统,结合污水处理、河道治理、农田水利建设等多项措施,协同解决水污染和水资源管理问题。此外,综合整治还包括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因素,通过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法规建设和执行,及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等,实现排水系统和污染防治工作的全面提升。
2.4 农村地区排水系统改造与污染防治的目标
农村地区排水系统改造与污染防治的根本目标是实现水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和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这一目标包括建立有效的雨水和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减少和控制污染物排放,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保护水生态环境。具体而言,目标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确保农村居民日常生活用水安全,防止地表和地下水污染;改善农村水体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提高农村社区对水资源循环利用和节水意识;最终通过整体水环境质量的提升,促进农村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3. 农村地区排水系统改造方案
3.1 农村排水管网建设与改造
加强农村地区排水管网的建设和改造是提升整个排水系统功能的关键步骤。这一过程包括新建排水管道以及修复和扩充现有的管网,以适应日益增长的排水需求和防范极端天气带来的影响。管网设计应确保合理的排水坡度,足够的流量容量,以及便于检修的管道布置。同时,应采用耐腐蚀、长寿命的材料,以减少未来的维护费用和确保管网的稳定运作。通过升级管网,不仅可以有效防止农田和居民区的内涝问题,还可以改善地下水质,减少水体污染,进而提高农村地区的居住环境和生态质量。
3.2 提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
目前,许多农村地区污水处理设施不足或者功能落后,导致污水直排到河流或地表,严重污染水体和环境。因此,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投入资金,建设和升级污水处理厂和设施,确保每个村庄都能接入有效的污水处理系统。同时,推进污水处理技术的创新,采用节能减排和资源回收利用等现代处理技术,可以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和质量。加强对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的监管,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对于保护农村水环境、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3.3 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推广
在农村地区推广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具有可行性和实效性,尤其适用于偏远和人口较少的地区。这种技术通常包括小型化、低成本和易于维护的特点,能够在不依赖大型基础设施的情况下,就地处理污水。例如,构建人工湿地、生物滤池、厌氧消化池等,不仅能够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和营养盐,还能增加地区的绿化面积,提升景观效果。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的推广,需要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包括为农村居民提供相关知识的培训和技术的咨询,同时考虑到当地社会经济条件,制定合理的运营和维护机制,确保系统的可持续运行和管理。
4. 农村地区水污染防治措施
4.1 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农村地区生活污水治理是水污染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这一领域的治理需要从源头抓起,建立和完善农村污水收集、处理和排放系统。要重点解决村户分散、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鼓励和支持建立集中式或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如小型污水处理厂或家庭化粪池等。此外,加大对污水处理和再利用技术的研发投入,提升污水处理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环保教育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生活垃圾和污水的产生。
4.2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应推广使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和化学肥料,倡导和实施精准施肥和农药施用技术,减少农药和肥料的过量使用。加强农业废弃物的管理,采取秸秆还田、建设农业废物处理设施等措施,将农业废物转化为资源。并推广保护性耕作和生态农业,建设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4.3 治理工业废水排放
农村地区工业废水的治理是水污染防治中的一项挑战。需加强对农村工业企业的环保监管,严格执行污水排放标准,确保所有工业废水在排放前得到有效处理。推进清洁生产,鼓励企业采用节水和循环水使用技术,减少废水产生量。支持和推动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例如引进先进的生物处理技术和物理化学处理方法。建立健全农村地区工业废水应急处置机制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提升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能力,保证农村水环境安全。
4.4 保护水生态环境
保护农村地区水生态环境包括加强对河流、湖泊、湿地等水体的保护和修复工作,防治水土流失,保持水体的自然净化功能。实施河湖“清四乱”(清理违建、清理围网、清理垃圾、清理侵占),恢复河湖生态空间,提升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同时,加大生态补水力度,保持水生态平衡。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环保意识,鼓励公众参与水环境保护活动,共同维护良好的水生态环境。
结束语
加强管网建设、提高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和推广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有效改善农村地区的排水状况。同时,通过治理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工业废水排放,以及保护水生态环境,可以防治农村地区的水污染问题。通过共同努力,实现农村地区水环境的持续改善,为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刘天顺, 张国威, 刘志生. 负压排水系统在农村污水收集中的应用[J]. 中国给水排水, 2022, 38 (24): 64-71.
[2]宋丽霞. 东部河网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排水模式评价研究[D]. 东南大学, 2019.
[3]吴瑞馨, 刘凌尘, 王甜甜, 王凤. 凉山州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现状探讨[J]. 绿色科技, 2019, (10): 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