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致不良反应及其干预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0
/ 2

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致不良反应及其干预措施

吴撼飞

身份证号码:460102198108071215

摘要:本文分析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ADR)及探讨合理用药。结果表明:医院抗菌药物导致的ADR仍较多,临床需要进一步加强重视ADR监测工作,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确保患者安全合理用药。

关键词: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不良反应;干预措施

引言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在正确用法用量的情况下,合格药品发生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ADR的发生可能导致患者病情延长或加重、后遗症甚至死亡,对患者的健康和经济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目前,随着临床药品种类增加,出现ADR的频次和严重度呈上升趋势,引起医疗行业和社会的关注。抗菌药物在临床抗感染治疗中应用广泛,其用药安全及合理是国家重点关注内容。目前许多文献报道,药品ADR种类排名中抗菌药物发生率较高,对患者身体健康和经济造成不同程度损害。本文提出了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致不良反应及其干预措施,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1意义

近年来,抗菌药物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主要功能是抗菌和杀菌,因此在预防感染和治疗传染病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抗菌药物的使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重复用药、用药剂量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等。药剂科工作内容有多样性和重复性特点,其药品管理水平对医院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影响,故应强化管理,以药品质量、服务质量为中心来开展药学服务,以提高医院的整体合理用药水平。药剂科是医院内抗菌药物的供给端,医院抗菌药物的用药合理水平取决于该科室对抗菌药物的管理水平。若临床医生在开具抗菌药物处方时因工作失误或未全面了解药物性质及用药禁忌,则可致用药不合理情况发生。患者对抗菌药物过度依赖,致使抗菌药物滥用日益突出,为了减少抗生素滥用,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水平,保证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是必要的。

2ADR与患者给药途径和用药时间的关系

抗菌药物ADR分析报告显示,静脉给药ADR发生率最大,占84.87%,且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3天以内,这与静脉给药不具有经肝脏的首过作用,药物吸收速度快,能快速进入血液有关,并可能引起组织疼痛或损伤有关。此外,静脉给药ADR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还可能为:(1)药物中的赋形剂、内毒素和pH值在配伍过程中会影响药物理化性质,产生沉淀、分解或变性等;(2)静脉给药过程中注射器选择不当、消毒不规范、无菌化操作不严格、静脉给药速度太快和药物贮存过程中不注意避光操作等。临床用药应结合实际情况,遵循“能口服给药,不选用注射给药”原则,选择合适给药途径。同时静脉给药需加强处方前置审核,减少药物不合理配伍,降低无菌化操作风险。此外,给药3d内要密切关注患者临床表现,一旦出现不适要及时停用可疑药物或对症处理,尽可能把ADR的损害降到最低。

3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致不良反应干预措施

3.1医院抗菌药物ADR分析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ADR发生率在抗菌素类药物中最高,涉及的系统主要包括皮肤、软组织和消化系统,常见症状为荨麻疹和皮疹。头孢菌素的临床使用率高于其他抗菌药物,因此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多。喹诺酮类药物引起ADR的单种药物主要为左氧氟沙星,引发的ADR较多,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广泛,因此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年龄分布情况,<10岁者和>60岁者占比较高,主要是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各个器官功能发育不全,对药物敏感性较高;其次儿童药物说明书缺乏相关用药信息,使得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率偏高,若医师未按照标准体质量换算儿童给药剂量,使剂量出现不准确的情况。老年患者随着年龄增长,出现慢性疾病以及肝肾功能减退,联合用药情况较多,导致ADR增多。在给药途径中,静脉滴注是引发ADR的主要途径,主要是由于静脉滴注为较常用给药方式。在累及的系统中,主要为皮肤及附件发生率较高,这种情况在临床中容易观察,并且不会与患者自身的疾病出现混淆情况,因此能够及时发现,提高临床工作者的上报率。其次为消化系统,出现恶心呕吐等后,患者及家属能够第一时间发现。但循环系统及神经系统造成的损害较为隐匿,易与原始疾病混淆,患者及医务人员不易发现,会导致上报率较低[1]

3.2 合理用药分析 

目前,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中仍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多种措施可以保证药物治疗的安全性。(1)治疗前进行药敏试验,分析患者是否有过敏反应,根据结果确定感染部位及严重程度,并及时分析药物剂量及剂型。保证药物和剂量应用合理,避免剂量过小无法发挥有效作用,或药物剂量过大导致的毒性反应,对患者安全性造成影响。(2)遵循药物适应证:使用抗菌药物应考虑患者的实际病情,结合患者症状与药物抗菌谱选择,要求医师分析患者病情,根据患者感染部位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把握抗菌药物适应证,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厌氧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有别于需氧菌,如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对大部分厌氧菌无效。因此在临床具体选用抗菌药物方面,必须依照药物的适应证、抗菌谱、特点及考虑到药物的协同和拮抗作用等合理应用抗菌药物。(3)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用药适应证,且尽可能通过口服、肌内注射给药,严格控制用药时间,促进药效充分发挥,并避免给药时间过长而引发严重ADR。(4)患者感染程度相对严重,单一用药治疗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可依据实际情况联合应用多种抗菌药物为患者进行治疗,但需要保证用药的合理性,或是在给药后依据患者的生理与病理状态调整剂量

[2]

3.3加强用药教育宣传

一方面,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岗前培训。对新入职医务人员进行抗菌知识培训,包括抗菌适应症、禁忌症、用药方法、用药剂量及药物间相关效应等。培训考核合格后,应按其职称打开相应抗菌药物的权限。同时,提醒医护人员老年人是ADR易发人群,是ADR重点关注对象,用药期间要密切观察,特别是注射剂用药30min内。此外,我院定期开展抗菌药物宣传讲座,由抗菌药物临床药师讲授抗菌药物相关指导原则、临床指南和抗生素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与皮肤试验指导原则等内容,及时更新医护人员知识库。另一方面加强患者用药安全教育宣传,临床药师每周3次坐诊药学服务门诊,患者可在药物服务窗口咨询疑难问题。同时,我院临床药师在临床查房过程中也会进行用药安全教育宣传,特别是患者出院时进行用药教育、饮食和作息规律等相关方面指导,以及用药过程中向患者讲解ADR的识别及相应处理措施,尽可能把ADR的损害降到最低。

3.4药师处方审查和医嘱点评干预

药师干预主要从门诊处方审查和医嘱点评两方面预防ADR。药师收到处方后要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药品管理法》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四查十对”,严格审查处方的适宜性、合理性和规范性,如发现不规范或不合理处方应积极联系医师,及时修改不合理处方。另一方面每月点评门诊处方和病例医嘱中的重点监控药品临床合理用药,次月对临床用药不合理的处方和医嘱进行通报批评并予以相应处罚,以引起相关医务人员对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视,特别是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用药安全事项[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院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不容忽视。有必要根据不同药物类型和患者疾病类型的药理学进行对比分析,选择合适的抗菌治疗,注意科学及时给药,发挥药物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杜群,张琳.静脉药物配置不合理及干预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4):53-54.

[2]杨茹,刘海霞,肖翠兰.药学干预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33):174-175.

[3]陈春莲.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对不合理用药医嘱干预效果观察[J].海峡药学,2020,32(11):215-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