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桥梁施工中岩溶地段主要工艺流程分析——以武汉地铁5号线二标高架段溶洞部分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0
/ 2

城市桥梁施工中岩溶地段主要工艺流程分析——以武汉地铁5号线二标高架段溶洞部分为例

陈红杰

142625198302184618

摘要:在岩溶地区的岩层中,可能存在10cm以上宽的溶腔或10cm以内的裂隙,这些溶腔和裂隙内部是中空的,没有任何填充物。因此,岩层的承载性能相对较低。直接在岩溶地区上部建立路桥工程,工程施加的应力可能会导致坍塌等问题,从而影响整个工程的使用。在城市桥梁施工过程中,岩溶地段的地质条件复杂、土壤松散、岩层承载性低,且桩基施工量较大。在桥梁施工前,应对岩溶地区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和分析,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以确保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本文结合实际项目,就此类地质条件下的注浆施工工艺流程进行分析,以供广大技术人员参考借鉴。

关键词:城市桥梁;岩溶地段;工艺流程;施工效果

0 项目概况: 武汉市轨道交通5号线第二标段土建工程线路全长3.7km,其中江国路~江民路站为高架区间和车站,江民路站~武金堤公路站区间为高架向地下过渡区间,武金堤公路站~复兴路站区间采用明挖+盾构法施工,共3站4区间。场地区岩溶发育类型主要以溶隙型溶洞为主,多较短小。场地内溶隙主要发育在灰岩的上部,发育方向和强度受层面和裂隙控制,强溶蚀带一般发育深度在基岩面以下1~10m,一般为黏性土充填。

1.本项目岩溶处理的原则

武金堤公路站范围地层段岩溶发育强度等级分为微发育段,微-中等发育段(见图1和图2)。

1.1微发育段

(1)考虑车站围护结构连续墙落底,连续墙下设置单排注浆帷幕,注浆孔间距2m,注浆深度为岩面下15m。形成有效的隔水层、隔砂层,阻断基坑内外水力联系及砂层联系,确保整个基坑为一封闭体系。

(2)承载桩进行超前钻预注浆,每桩一孔,深度为桩底以下5m,对超前钻揭露的溶洞进行灌浆处理。施工超前钻时,如在桩底以下5m范围内揭露溶洞时,则应延长桩长使其贯穿溶洞并进入稳定地层1m深度。

1.2微-中等发育段

(1)考虑车站围护结构连续墙落底,连续墙下设置双排注浆帷幕,单排注浆孔间距2m,排间距2m,梅花形布置,注浆深度为岩面下15m。形成有效的隔水层、隔砂层,阻断基坑内外水力联系及砂层联系,确保整个基坑为一封闭体系。

(2)承载桩进行超前钻预注浆,每桩一孔,深度为桩底以下10m,对超前钻揭露的溶洞进行灌浆处理。施工超前钻时,如在桩底以下5m范围内揭露溶洞时,则应延长桩长使其贯穿溶洞并进入稳定地层1m深度[1]

(3)车站基坑范围内的灰岩进行密铺式注浆处理,注浆深度为岩面下5m,注浆孔采用5mx5m梅花形布置;如注浆处所遇溶洞底部边界深于要求的注浆深度范围,注浆管应进入溶洞底部≥1.0m。

1.3对物探(CT)异常区进行钻孔验证,若发现存在溶洞则采取处理加固方法;若没有发现溶洞,采用压力注浆的方法对钻孔进行填充。

       图1: 微发育段处理图                         图2:微中发育段处理图

2.本项目施工工艺流程与施工方法

    2.1施工工艺流程(见图3)

(1)岩溶处理一般在地面施做,避免对地下管线造成破坏,当钻孔位置和地下管线冲突、钻孔施工有困难时,可适当调整其位置。

(2)对溶洞(含物探异常区经验证的溶洞)应按施工程序进行处理:现场生产性试验→钻孔注浆(边钻、边灌、边探边界)→注浆质量检查→缺陷补强→注浆质量验收。

图3 施工工艺流程

(3)钻孔注浆施工工序为:钻孔布置→土层钻孔(下外PVC管+钢套管)→基岩钻孔→简易压水试验→注浆→封孔。溶洞充填注浆前,应完成以下项目的施工:a.探查各种地下管线,对影响溶洞充填注浆施工的地下管线进行迁改或加固处理;b.必须完成灌前地面沉降变形监测点的埋设和初始值的监测。

3.施工方法

3.1施工准备

(1)用电。从武金堤公路站630KVA箱式变压器引接,进行一级配电箱、二级配电箱、三级开关箱配设。

(2)用水:使用自来水,从武金堤公路站引接,100mm供水管至工作面,再分接至各作业区域。

(3)通信。现场项目经理部主要管理人员、班组长配置移动通信设施,做到24小时不间断联系。

(4)测量。根据提供的坐标控制点进行轴线的复核和标高的引测,保护好原有的控制线做好建筑轴线和桩位的定位工作。

(5)钻孔和注浆。钻探先行,注浆随后。边探边钻,边注边察。发现异常,及时调整工艺。同时做好周边环境的监测,避免污染和控制浆液超出加固范围。土石界面附近岩溶发育,采用分段注浆法,调整压力,加大注浆量。遇较大空洞和水流,灌注砂浆或添加粗骨料,加注浓浆等方式封堵。

3.2钻孔

(1)测设孔位、标高。进行统一编号钉桩,孔位偏差≤10cm。若避让管、线等且距离>50cm时,需报设计、监理单位核准。先钻边排孔,后钻内排孔。开孔前先了解并坑探核实有无地下埋藏物(坑探深度≈2.5m),确认无地下埋藏物后方可开钻[2]

(2)覆盖层(土层)中钻孔采用潜孔锤钻机或回转钻机钻孔,注浆孔钻孔φ110mm。岩体内采用回转钻机或潜孔锤钻机钻孔,钻孔φ≥89mm。

(3)若钻孔出现涌水、失水、外漏、塌孔、掉块、卡钻、断裂构造、岩溶发育、岩性变化,需详细记录并反映在钻孔综合成果表。

3.3下注浆管与封孔壁间隙

(1)封孔。针对钻孔情况,注浆前对所有钻孔采用不同方案进行封孔。

a.若钻孔过程中不漏水,且已经灌注套壳料的钻孔,用双液浆从套壳料下沉位置封闭至孔口;b.如漏水漏浆无法灌注套壳料的钻机,先用单液浆从孔底将孔内灌满,再用双液浆从岩面以下1m的位置直接封闭至孔口(如长时间灌不满单液浆,可直接用双液浆从岩面往上封闭);c.针对使用套壳料封孔的方式,进行一次试验桩,做好成孔、封孔、配比、注浆等各个工序的详细记录,为后续注浆提供依据。

(2)控制时间

终孔与验收时间间隔不宜过长,以免垮孔等不利情况发生。终孔验收后应及时进行封孔作业,封孔水泥浆(或水泥砂浆)终凝后进行注浆作业。

(4)下注浆管

根据溶洞注浆孔布置位置,下注浆管,将制作的PVC管,镀锌管或者袖阀管下到孔内,一般桩位以PVC管为主,深度为每孔孔底,溶洞底部以及岩面以下三个位置;帷幕孔,单号孔以PVC管为主,镀锌管为主,下管深度同原桩位,双号孔以袖阀管为主,下管深度为设计孔深。注浆管根据要求连接后,在管内注满清水检查密封性能。立即将注浆管沿钻孔下至设计标高位置,上端露出地面0.2m左右,并加盖上闷盖。为保证顺利下管,管中要注满清水,以重力抵抗浮力。下管后在孔壁间隙靠近地面1m~2m范围内充填水泥砂浆加固。

3.4注浆

(1)浆液配置

水泥应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场使用,浆液拌制用水应满足拌制水下混凝土用水要求。根据该溶洞钻孔记录数据初步推算洞体容量,依据配合比计算所需各种材料用量。备齐材料后按照配合比在搅拌机内进行浆液配制,配制好后倒入储浆桶内储备,检测合格后方可用于注浆施工[3]

(2)注浆原则

A.单液注浆。对于全填充的溶洞采用单液注浆,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水灰比采用1:1,0.8:1,0.6:1三种,达到填充溶洞的目的。

B.双液浆与单液浆结合。注浆、对于半填充的溶洞原则采用单液注浆,若采用单液浆无效果,改双液浆与单液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注浆。

C.双液浆与单液浆相结合。对于无填充的溶洞原则上采用双液浆与单液浆相结合,先注双液浆再注单液浆的方法,若注双液浆超过100m³无效果,改先注化学浆后双液浆最后单液浆的方法。

(3)逐孔注浆

a.注浆压力控制。单液浆注浆压力为0.3-0.5mpa,返压时稳定30分钟后停止注浆,对于注浆未返压的情况采用间歇式注浆,双液注浆压力控制1.2-1.5mpa,稳定后10分钟停止注浆,化学浆压力控制2.0-2.5mpa,具体压力以试验数据为依据。

b.浆液在注浆过程中应用

   1)岩溶洞穴高度≤1m且无填充和半填充溶洞,以及全填充溶洞(充填物强度较低的)均直接采用纯水泥浆进行静压式灌浆。

   2)岩溶洞穴高度1m~2m且无填充溶洞和半填充溶洞,灌浆一般采用间歇式静压灌浆。第一次灌浆采用水泥砂浆,灌浆时间控制在20min,间歇6h后再灌第二次,第二次灌浆可采用水泥砂浆或浓浆,若在20min内仍不起压,停止灌浆,间歇6h后再灌第三次,依此类推,直到终孔为止。

3)洞径2m~6m且无填充溶洞和半填充溶洞,可采用先吹砂,后注浆加固的方法。吹砂处理时在原钻孔附近(约0.6m)补钻两个吹砂孔,两吹砂孔中心与原钻孔中心需在同一连线上,两吹砂孔可相互作为出气孔。

4)溶洞高度>6m的特大型无填充溶洞,需上报业主、监理、勘察及设计等单位,确定具体处理方案。

C.收孔标准

4)注浆过程中,如注浆压力保持不变,注入率持续减少,或当注入率不变而压力持续升高时,不得改变浆液水灰比。

5)注浆管路应采用袖阀管或PVC管,能承受1.5倍的最大注浆压力,并应保证浆液流动畅通。

6)注浆工程应设置集中制浆站,浆液温度能保持在5℃~40℃之间。

7)注浆时可掺入一定量的外加剂、粉土或粉煤灰。

3.5注浆封孔

(1)所有注浆孔及其配套进行的检查孔等均应严格地进行封孔处理。

(2)所有注浆孔与检查孔注浆(或压水)结束后应紧接着进行注浆封孔。注浆封孔采用“压力注浆封孔法”,浆液采用水灰比为0.5:1的浓水泥浆。

(3)为了确保封孔质量,所有封孔施工宜在监理工程师的现场指导下进行。

4.其他

在岩溶地质条件下注浆施工,容易出现地埋塌陷、钻孔掉钻、注浆漏浆等施工问题,针对这些常见施工问题,应制定应急预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升施工效果。

参考文献: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

[2]王迎法,许汉华,牟儒,等.综合勘察方法在岩溶区桥梁勘察中的应用分析[J].江西建材, 2023(1):170-171.

[3]李华明,张永辉,胡志平,等.峨汉高速庙子坪隧道岩溶发育特征及工程效应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22, 3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