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县人民医院 四川,遂宁 629300
小儿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对于许多小儿疾病,它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治疗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在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做好护理很重要。这里就带大家一起来认识小儿静脉输液及其护理。
一、为什么要实施小儿静脉输液
在面对孩子的感冒、发烧或其他疾病时,很多家长都期望能够迅速找到解决之道。因此,静脉输液因其迅速见效的特性而受到了许多家长的青睐。但其实,每一种疾病的治疗过程都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并不是所有情况下静脉输液都能起到即刻见效的效果。
确实,长时间或不适当的输液可能会对儿童的免疫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导致其自身防御机制减弱。此外,输液中可能存在的微粒污染、用具的卫生问题都可能带来局部或全身性的感染风险。
然而,正因为小儿身体的特点,使得静脉输液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治疗方式。与成人相比,小儿的生理反应和疾病发展速度通常更为迅速,其身体的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面对一些急性、严重的疾病时,静脉输液可以迅速为患儿提供必要的电解质和水分,帮助维持其体内的酸碱平衡,对于确保患儿生命安全,静脉输液显得尤为重要。
小儿静脉输液并不是一个简单地"好"或"坏"的选择,而是应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决定。在某些紧急、严重的情况下,遵循医嘱进行静脉输液无疑是最佳选择。
二、科学认识静脉输液
静脉输液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医疗治疗方法,但并不是每种情况下都需要应用。
据某些权威数据统计,大约有70%的输液实际上是可以避免的。这带出了医学界一个核心原则:在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打针)给药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使用输液。例如,对于常见的小儿感冒,通常推荐的治疗方法是口服药物或食疗,而非立即选择输液。
但是,某些特定和紧急的医疗情况下,静脉输液是十分必要的。以下几种情境中,静脉输液显示出其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针对严重的皮肤过敏:一旦过敏症状达到使患儿全身感到极度瘙痒的程度,静脉输液可以迅速帮助缓解这种不适,为患儿带来舒缓。
针对重大的上呼吸道感染:当上呼吸道感染导致中耳炎、化脓性扁桃体炎、咽炎、肺炎、阑尾炎或猩红热等症状时,静脉输液不仅可以帮助退烧,还可以对具体的病因和症状进行治疗。
对于严重的腹泻和呕吐:急性肠胃炎可能导致孩子同时呕吐和腹泻。在这种情况下,输液治疗是为了防止患儿脱水。
对于反复出现的哮喘:哮喘患者在发作期间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和困难。为了避免窒息的风险,需要及时进行输液,并选择特定的药物来减轻症状。
在紧急抢救情况下:对于昏迷的孩子或者那些因为某种原因不能口服药物的患者,医生会优先选择静脉输液,以保证患儿的基本营养供应和药物治疗。
三、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护理
1.选择合适的静脉和掌握准确的穿刺技巧
对于小儿患者来说,他们的血管通常较细而且由于皮下脂肪丰富,血管可能不太明显,尤其对于身体较胖的小儿。因此,专业的技巧与经验在此显得尤为关键。一般来说,当止血带绑紧后,医护人员可以沿血管方向轻轻触摸,找到合适的穿刺位置。成功的穿刺不仅可以降低小儿的疼痛感,还能够减少医患之间的潜在矛盾。医护人员在进行静脉穿刺时,必须具备稳定的情绪和坚定的自信,这不仅有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还能减少对小儿患者带来的不必要的创伤与困扰。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小儿,穿刺的位置也有所不同。例如,对于幼儿,他们的手部可能较难以实施静脉穿刺和固定,因此可以选择发际前正中的额静脉作为穿刺部位。在这个过程中,护士需要利用自己的经验感觉,判断血管的位置与深度。粗大的血管通常更有利于成功穿刺。由于毛发可能妨碍胶布的粘附,为了保证固定的牢固性,建议在预定的穿刺位置周围3厘米范围内剔除毛发,以确保胶布能够牢固粘贴并减少患儿的不适。
在选择头皮针时,应当仔细挑选合适的规格。五号针头较为合适,因为过小的针头可能导致穿刺不到位,进而引发液体外渗。正确的针头选择,可以更加精准地进行穿刺,最大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穿刺的角度和速度也是成功的关键。建议沿皮肤平行方向缓慢进针。操作中,手的稳定性至关重要,过快的进针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伤害。当感受到所谓的“落空感”或者观察到回血出现,即意味着穿刺已经成功。但若在尝试中未观察到回血,可轻轻挤压头皮针塑料管,检查是否成功。如仍未得到理想的回血,建议撤针后重新评估血管深浅,并再次尝试穿刺。
在穿刺后,确保输液的速度是适中的,过快可能会导致小儿局部水肿。若出现外渗现象,应立刻停止输液并拔出针头。对于外渗部位,可以采用热毛巾热敷来缓解症状。
固定输液针也是一个关键步骤。蝶形针柄应牢固地粘贴在患儿的皮肤上,以避免因患儿的动作导致针头移位。对于小儿的手部,可以使用特制的小盒进行固定,确保其安全且舒适。
2.心理护理
当涉及小儿的医疗护理,除了技术的精湛外,如何从心理层面对患儿进行细致的关怀与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在静脉输液中的小儿患者,他们的心理状态可能直接影响到输液的效果和整体治疗过程。
重视小儿患者的年龄特点。例如,1-3岁的幼儿处于一个智力发展迅速,但生长发育相对缓慢的时期;而3-7岁的学龄前儿童,则在智能上逐渐趋于成熟,体格发展呈稳定上升的态势。这些不同的年龄段决定了患儿对护理的接受程度和反应。基于这些年龄特点,医护人员在与患儿交往时,应展现出深沉的亲切感,使用温和的语言与他们沟通。在需要进行穿刺或其他治疗手段时,我们可以为患儿选定一个“模范榜样”,让他们从中获得勇气和信心。特别是对于学龄前儿童,他们在面对疼痛和不适时,可能会出现抵触心理。为此,医护人员应预先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确保患儿在治疗过程中保持合作态度。
为了进一步确保患儿的舒适,护理人员需要为他们创造一个宁静和舒适的环境。定时巡视病房,时刻关注患儿的情绪变化,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对于较小的孩子,医护人员可以通过一些轻松的玩笑、抚摸来建立与他们之间的信任关系。
对于年纪稍大的患儿,他们可能对治疗过程产生好奇心或疑惑。此时,护理人员应具备足够的耐心,针对其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回答,并以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解释。此外,还可以向他们传授一些简单的配合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输液过程。
3.家长陪同护理
在小儿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时,家长的陪同与护理职能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更是一个贯彻始终的观察、关心和参与。家长作为孩子最亲密的陪伴者,在输液过程中的职责和任务对于确保孩子治疗的安全和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当决定为小儿进行静脉输液时,家长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孩子的情绪稳定。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即将开始的治疗,孩子很可能会感到不安或恐惧。此时,家长的温暖陪伴、鼓励和安慰对于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至关重要。
(2)家长需要时刻留意孩子在输液过程中的各种体征变化。因为小儿尤其是年纪较小的患者,他们的表达能力受限,很多时候不能准确地传达他们的不适感。因此,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皮肤色泽、呼吸情况,以及输液部位是否有红肿、疼痛等异常症状。如果出现任何不寻常的情况,应迅速通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3)家长在输液过程中不应当擅自改变输液的滴速。滴速的设定是根据孩子的具体病情和需要由医生确定的。家长自行调整滴速,可能会导致药物在体内分布不均,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可能产生不良反应。通常,根据不同年龄段和疾病类型,滴速都有相应的推荐值。例如,成人的推荐滴速是40-60滴/min,而儿童则是20-40滴/min。对于一些有心脏或肺部疾病的患者,推荐的滴速会进一步减慢,以确保药物输注的安全性。
(4)家长在陪伴孩子进行静脉输液时,还应当确保孩子保持良好的休息状态,避免频繁移动输液部位,以减少因插管移位造成的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