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学院附属幼儿园 福建 龙岩 364000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幼儿的水平、特点和兴趣,制定适宜的教育目标,建造活动场地,幼儿在该场地选取材料,自主自愿地进行操作活动。该活动是主动的,是幼儿自主进行的,内容是从幼儿兴趣出发的。幼儿园有各色各样的区域活动,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 一是常规区域,如表演区、益智区等;二是特色区域,体现地域、园本或班本特色;三是主题区域,有设定的主题目标和主题内容。本次“区域活动计划”限定为第二种类型,即特色区域。
一、中班特色区域活动内容选择的背景
(一)基于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
幼儿园中班是幼儿三年学前教育中承上启下的阶段,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有他特有的年龄特点。
1.有意性行为开始发展。集中精力从事某种活动的时间也较以前延长。他们能接受成人的指令,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
2.在活动中学会交往。在活动中他们逐渐学会了交往,会与同伴共同分享快乐,还获得了领导同伴和服从同伴的经验。在集体活动中他们也了解和学会与人交往及合作的方式。
3.动作发展更加完善,体力明显增强。中班孩子基本动作更为灵活,手指动作比较灵巧,可以熟练地穿脱衣服、扣纽扣、拉拉练、系鞋带,也会折纸、穿珠、拼插积木等完成精细动作。动作质量明显提高,既能灵活操作,又能坚持较长时间。
4.活泼好动、积极动用感官。随着身心的发展,儿童对周围的生活更熟悉了,他们会积极地运用感官去探索、去了解新鲜事物。
5.对事物的理解能力逐渐增强。对物体类别的概念也有初步的认识,会区别轻重、厚薄、粗细等。
6.能独立表述生活中的各种事物,词汇开始丰富,喜欢与家人及同伴交谈。能够独立地讲故事或叙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
通过研讨以上几点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并结合以往区域活动的情况,发现以往的区域活动中过于重视幼儿的智力开发,而对幼儿情感的表达往往忽略和压抑。而美育是最直接的情感表达方式。它是通过造型、构图、用色等操作方式在画纸上表现一种可以看见感知的美术教育活动。通过艺术幼儿可以表达自己对生活、事物的看法,是幼儿内在情感表达的一种独特手段,对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决定把特色区域聚焦在美工区,从社会性方面和学习品质方面促进幼儿整体发展。
(二)基于园本课程建构的需要
虞永平教授提出,园本课程是以幼儿园的“本”作为基础的课程。幼儿园课程从根本上打破了统一的模式和格局,日益多元化和多样性,更加具有地方特点和个别化性质,同时与自己幼儿园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发展具有自己特色风格并能丰富满足基础教育的幼儿园。
立足各年龄阶段幼儿学习与发展特点与个体差异,扎实开展美育改革实践活动——融合优秀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幼儿园美育实践探索,因地制宜地利用本土资源创设美育环境,开展丰富多样的美育活动,探索将优秀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融入幼儿美育的实施途径,从而扎实推进幼儿园美育改革实践,进一步发挥美育育人功能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本土文化。传统手工艺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民族智慧的时代体现,其动手、审美、感知、想象、创造等特点都符合幼儿成长培养的需要, 并且是幼儿易于且乐于接受,是构建园本课程不二之选的重要资源。
(三)传统文化及本土文化作为特色区融入区域活动融入的价值
1.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和自信心
2.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4.有助于促进幼儿萌发美的情感,提高审美能力
5.有助于从小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从而让孩子们更好的在环境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在传统手工艺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后,幼儿园进一步围绕“泥塑”、“编织”、“手工”进行特色的系列区域活动。
泥塑:中班幼儿能用手掌搓圆球、长条、压扁,学习捏某些物品的细节(如:泥做的黄瓜上下并不一般粗),使幼儿在制作时有富有表现力的愿望和一定的能力,结合幼儿的这一能力特点,本班设计了陶艺特色区域,以初步了解陶泥,熟悉陶泥的可塑、可画、会干硬的特性,以及体验揉、搓、拍、捏、黏等多种土陶技法,尝试绘画或其他方式参与土陶工艺活动为目标,发展幼儿对造型、想象、观察、记忆、审美等多种才能的提高,有利于树立幼儿自信心。
创意手工:根据中班段幼儿想象力迅速发展,再造想象开始发展。中班幼儿的作品带有很大的幻想性, 他们喜欢自由的表达自己的年龄特点,本班设计名为艺术创想的美工区,设定以乡土材料为主的美工活动,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亲自然材料、乡土材料,愿意主动发挥想象,尝试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创意美术活动为目标。希望通过系列美工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促进幼儿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表达能力的发展。
编织区:中班段幼儿开始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物象和图形,例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等。而且观察得很准确;从他们作品中开始能反应出物象和图形的大小关系了; 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提高,动作质量明显提高,既能灵活操作,又能坚持较长时间等特点,感受和体验编织艺术的同时,学会观察、思考、创造、表现;在尝试和参与编织活动的同时,学会交流、分享、合作。在编织活动中, 不仅可以发展精细动作,而且手眼协调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二、传统文化融入中班区域活动的课程开发实践
1.作为隐性课程资源融入活动区域的环境创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该创造和利用环境来有效地促进儿童的成长”。创设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是区域活动能够更好开展的前提条件。因此,有必要为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创造适宜的环境,不仅仅是区域活动的环境,幼儿园室内外所有环境,都应该是教育者为了孩子而倾心创设。
2.作为显性课程资源融入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
区域活动的主题决定所投放的材料内容,中班段将材料的投放作为一种显性课程资源融入于区域活动中,投放各种教师与幼儿筛选的材料于区域活动中,它在促进幼儿创造、动作、美学知觉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还可以在技能上发展动手能力等手指的精细动作、培养色彩搭配、增强审美意识等。
三、区域联动“玩”出新高度
在幼儿熟悉本班区域游戏的基础上,实行同年龄段、同楼层角色游戏的联动,这样幼儿就能获得新的游戏经验。 其次,每班幼儿自愿选择“特色区”的孩子为“自由人”。在进行区域游戏时,“自由人”会佩戴专有的胸牌。中班“自由人”结伴在年段任何一班级、任何特色区开展联动游戏。游戏结束后,听到音乐回到自己的班级。为了更好地推进游戏的开展,教师会引导“自由人”进行分享和讨论。引导幼儿重点讨论去了哪些区域,对参与游戏的同伴及自己进行评价,下次游戏有什么样的设想,并和同伴一起制订下次的游戏计划等等。
同时,让中大幼儿“以大带小”进行组合或自由结伴,实现全园游戏的联动。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和之前的游戏铺 垫,开始尝试开展全园角色游戏的大联动。对于中大班幼儿,在游戏开始前,教师会和他们一起商讨所要去的区域、要遵守的规则和注意事项,并和幼儿分组设定游戏计划;对于中班能力较强、交往能力发展较好的幼儿,可以让其独自参与游戏或结伴游戏;而对于一些性格较为内向的幼儿,会组织其在大班幼儿的带领下进行共同游戏。通过这种尝试、探索和实施,区域游戏不论是从区域的设置、 材料的投放、幼儿的参与方面,还是在游戏的深入探索以及教师的专业成长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