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 200032
摘要:目的:家庭延续性护理对老年脑梗死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100例,按照病历号单双数的分组标准分组之后对照组给予常规延续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给予家庭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神经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为,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实施家庭延续性护理加快脑梗死患者的神经重建速度,恢复神经网络,提升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
关键词:家庭延续性护理;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
前言
脑梗死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脑梗死发病很快,病情变化率也很快,如果脑梗死患者在紧急情况发生后不及时抢救,死亡风险将显著增加[1]。对于老年脑梗死患者,抢救可提示患者脱离生命危险,但脑梗死疾病可对神经系统造成严重创伤,导致患者身体功能障碍[2]。患者病情稳定后可出院,但肢体功能障碍导致日常活动受限,如果想尽快恢复,家庭延续护理应用是非常重要的[3]。家庭延续性护理是指患者可以在家接受与医院护理服务相一致的护理干预,促使患者即使在家也能得到良好的护理的一种模式[4]。本文旨在探讨家庭延续护理模式在老年脑梗死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临床应用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1.1研究来源:选取北京市某三甲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100例。
1.1.2纳入标准:(1)均确诊为脑梗死,并存在肢体功能障碍情况;(2)均在我院进行治疗;(3)签署知情同意书。
1.1.3排除标准:(1)其他急慢性并发症;(2)心、肾等重要器官存在器质性病变。
1.2方法
1.2.1对照组干预方法
对照组脑梗死患者实施常规院外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出院时健康宣教,护士根据脑梗死的术后治疗、护理、注意问题的内容,讲解给患者及家属,并且教育患者家属需要掌握脑梗死患者的术后护理项目,从而帮助患者进行康复护理。
(2)出院后制定饮食计划。根据护士的饮食建议,家属需要为患者制定饮食计划,并规范患者的饮食行文。
(3)出院后康复锻炼。护士在出院时需要运用模拟康复锻炼的指导,让患者及家属记住康复锻炼的动作,在家中需要结合护士的训练指导方案,协助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比如肢体关节疏松等措施。
(4)电话随访。护士每月需要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每次20分钟,了解患者的饮食情况及恢复情况,并提出护理建议。
1.2.2观察组干预方法
观察组脑梗死患者在运用常规院外护理的同事给予家庭延续性护理措施:
(1)医院成立“脑梗死患者家庭延续性护理小组”,小组的成员包括一名神经内科的护士长、四名神经内科的护师。小组成员在开展脑梗死患者家庭延续性护理前,需要制定家庭延续性护理计划,并针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培训,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家庭延续性护理计划的实施步骤。
(2)患者出院前,需要对患者的联系方式、家庭住址进行记录,做成联系本,同时添加患者及家属微信,创建“脑梗死患者家庭延续性护理”群。
(3)护理人员采取微信随访联合家庭随访的护理模式,每天在微信上询问患者的恢复情况,并且提醒家属对患者进行运动锻炼,让患者活动患肢,从大关节逐渐过渡到小关节,肌肉轻微不适停止,每次训练30min,每天早饭后和晚饭后各进行,强化与患者家属的沟通,让患者家属根据护理计划完成各项措施,辅助并监督患者的训练。
(4)每隔15天,护理人员进行1次家庭随访,直接到患者的家中查看患者恢复情况,确定患者恢复情况,并且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解答患者以及患者家属护理15天内存在的疑问。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统计的数据需要运用SPSS19.2软件进行统计与计算,其中两组脑梗死患者的平均年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情况、下肢运动功能情况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脑梗死患者的一般资料
根据表1两组老年脑梗死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老年脑梗死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例]
组别 | 性别 | 年龄与病程 | ||
男 | 女 | 平均年龄 | 平均病程 | |
观察组(n=50) | 31 | 19 | 69.18±7.43 | 2.19±1.77 |
对照组(n=50) | 37 | 13 | 69.72±9.18 | 3.14±1.31 |
t/χ2 | 4.091 | 4.381 | 5.413 | |
P值 | 0.434 | 0.491 | 0.512 |
2.1两组脑梗死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情况比较
根据表1可以看出,护理前,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为37.41±1.85分,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为37.49±1.92分,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为14.89±1.53分,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为27.64±2.57分,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脑梗死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情况比较(±s,分)
组别 | n | NIHSS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观察组 | 50 | 37.41±1.85 | 14.89±1.53 |
对照组 | 50 | 37.49±1.92 | 27.64±2.57 |
t | - | 4.241 | 2.313 |
p | - | 0.314 | 0.031 |
2.2 两组脑梗死患者护理前后下肢运动功能情况比较
根据表2,护理前,观察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14.51±2.59分,对照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14.58±2.61分,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31.51±1.62分,对照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22.76±1.74分,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两组脑梗死患者护理前后下肢运动功能情况比较(±s,分)
组别 | n | FMA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观察组 | 50 | 14.51±2.59 | 31.51±1.62 |
对照组 | 50 | 14.58±2.61 | 22.76±1.74 |
t | - | 4.814 | 3.413 |
p | - | 0.184 | 0.014 |
3 讨论
3.1家庭延续性护理的应用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
由表1可知,观察组脑梗死患者护理后的NIHSS评分比对照组脑梗死患者护理后的NIHSS评分,说明脑梗死患者通过家庭延续护理措施,其神经功能明显好转,同时神经系统重建速度不断加快,神经功能恢复速度显著提升。
3.2家庭延续性护理的应用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情况
由表2可知,观察组通过家庭延续护理后FMA评分比对照组经过常规护理后的FMA评分高,说明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得到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在家庭延续性护理的影响下,下肢运动能力显著提升,为更快回归正常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家庭延续性护理的影响下,运动也能大大提高脑梗死患者的身体素质,身体素质的提高可以促进脑梗死患者的身体健康,对预防其他慢性病有一定作用,有效保障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
4.小结
因此,在家庭延续性护理的影响下,加快脑梗死患者的神经重建速度,恢复神经网络,提升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
参考文献:
[1]黄蕾,唐起岚,张彩,等.基于家庭模式的延续性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13):43-46.
[2]曲淑芹,李英.延续性护理对老年脑梗死后遗症的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15):194-196.
[3]于波,黄志环.基于家庭模式的延续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自我效能及自护能力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20,27(5):680-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