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蒙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研究——以朱自清《背影》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8
/ 2

初中蒙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研究——以朱自清《背影》为例

格日勒图

巴彦淖尔市第三中学 邮编:015000

摘要:感恩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粹,初中作为培养学生良好道德观念及综合素质的关键时期,教材中很多文章的选择都与感恩相关,借助此类文章开展感恩教育可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感恩的含义。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对初中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的重要性后,以朱自清的《背影》为例,为初中蒙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策略提供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蒙语文;感恩教育;《背影》

引言:教育是由教书及育人两部分构成的。若想将学生培养成为符合国家及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型人才,除加强对学生课本知识的教学外,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使其知晓感恩的重要意义也是教师的主要工作之一。教师务必清晰意识到感恩教育的工作性,将其融入初中蒙语文课堂,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提供保障。

一、初中蒙语文教育中感恩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可培养初中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观察当下初中校园可发现,多数初中生的爱国情怀并不强烈,造成此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即“学生缺乏感恩之心”,其认为当下和平、幸福的生活是与生俱来、理所当然的,全然不知晓中国先辈用鲜血拼搏的景象,更加不了解甚至到现在仍有较为贫困地区的学生无法接受教育。而将感恩教育引入初中蒙语课堂,可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中国,知晓如今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可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可帮助初中生改善人际关系

受计划生育影响,当下初中生仍独生子女人数偏多,故学生在家中常会受到多位长辈的宠爱。久而久之,易令学生生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致使其因贪图享受而在人际交往中存在较大问题。初中蒙语文课堂中,很多教材内容的选择都与感恩相关,教导学生与人为善、时刻保持感恩分享的心,开展此类文章的课堂教育时适当加强感恩教育,将有效帮助学生反思自身问题,改善自身与他人交往时的不足,有利于学生初中阶段的健康成长。

(三)可保障初中生正确三观的形成

语文教育是从品性上塑造人。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的建立与语文教学紧密相连。感恩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将影响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且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与价值,及时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引导,将更有益于建设美好、和谐的社会。因此,初中蒙语文教育中进行感恩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1]

二、初中蒙语文教学中感恩教育的渗透策略

(一)立足课堂教学,深入挖掘感恩教学资源

教师作为课堂内容的决定者、引导者,其教学理念将影响学生课堂学习形式与质量。课堂作为教学的主要阵地,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教材。因此,若想有效在课堂中融入感恩教育,除教育学生基本知识外,教师还应深入挖掘文章内容,标记其中与感恩、德育教育相关的文字或段落,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感恩意识,提升感恩教育成效。例如,在文章《背影》(在七年级下册蒙语文课本第九课)中,朱自清的文字描写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等无一不体现了父亲对学生时期我的关怀,而作者描写之细腻更体现了文中“我”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此时,教师便可适当暂停授课,引导学生回忆日常与父亲相处的点滴,激发学生教育学生要懂得感恩。随后,教学“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时,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哭了?”,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作者的悔恨,歉意与思念等,此时再次引入感恩教育可令学生记忆与感悟都更加深刻。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感恩教育的感染力

兴趣是吸引学生配合教学工作开展的主要驱动力,倘若教师仅通过“说教”的方式进行授课,不仅不利于学生兴趣的维持,还易因初中生的逆反心理引得学生对学科产生抵触或排斥,感恩教育的实施效果将大打折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多媒体技术可有效突破时间、空间的束缚,通过图片、视频等为学生创设听觉、视觉等多重感官体验,有益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感恩教育更好地渗透进蒙语文教学中,进而实现育德、育智双丰收的目的[2]。因此,教学《背景》时,教师即可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展开授课:首先,教师可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与思念相关的轻音乐,将音乐作为背景安排学生阅读课文,通过听觉刺激加深学生阅读时的情感体验,更好地感受文章中的思念、感恩情怀。随后,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展现课件,将如父亲买橘子过程中的“探”“攀”“缩”等字着重强调,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父亲对“我”的爱,为后续感恩教学开展作铺垫。课堂知识讲解结束后,教师还可为学生播放与“父母之爱”及“感恩之心”相关的视频,引导学生回忆自身与父母相处的点滴,增强感恩教育的感染力,切实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

(三)举办口语交际活动,引导学生生成感恩之心

口语交际活动是锻炼一个人语言能力的重要活动,同时也是增强一个人情感意识的重要途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文章,产生爱与感恩的意识,语文教师还可以积极地开设口语交际活动,令学生锻炼自身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通过他人分享意识到自身可能存在的不足并进行改正。如学习《背影》后,教师可以开展一个小型口语交际活动,鼓励学生交流分享“日常中与父母相处的温馨情节,及自身对父母的回报行为”,引导学生回忆父母对自己的爱,感受亲情的温暖,使学生在相互沟通交流中知晓更多感恩的具体行动,为学生继承我国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提供保障,为日后感恩、孝敬父母奠定思想基础。不仅如此,教师也应鼓励学生通过行动表达自身对父母的感恩,令学生在由“受爱”至“施爱”的转换过程中逐渐成为知恩图报、心存博爱的人。

(四)开展课后写作活动,利用习作渗透感恩教育

阅读与写作共同作为初中语文的重点组成部分,阅读可帮助学生积累大量写作素材、扩充知识积累范围,而写作则是对学生思想意识的呈现。为此,适当增添课后写作活动,利用习作练习渗透感恩教育也是可行的。如《背景》课堂内容讲解结束后,教师可为学生布置安排人物或事件描写的短片作文,重点体现感恩之心。学生完成写作的过程中,将会不自觉回忆到父母的辛苦,有利于感恩意识的激活,且学生通过此类练习还可获得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的提升,可实现感恩教育与智育的相互结合,将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成效。学生写作结束后,教师也应及时进行评价,给予学生正面反馈,如表扬学生文章中描写的感恩行为(每天会和父母说“您辛苦了”“我爱您”)等,以增加学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针对部分描写且表现不佳的学生,教师要及时与其沟通,了解问题所在并提供改进的措施与方案,以使感恩教育保持长期的效果,令学茁壮成长[3]

结论:总而言之,语文课堂作为学生接受感恩教育的主要基地,初中蒙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优化自身理念,创新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在解决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感恩意识,并通过多种策略强化学生感恩观念使其落实到实际,最终促进感恩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保障学生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沙运芳.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价值思考[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2,(08):148-149.

[2]晏晓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的具体措施[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7):157-158.

[3]朱静.探究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实践感恩教育的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