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改变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对骨颈骨折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及DVT发生率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7
/ 2

行为改变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对骨颈骨折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及DVT发生率的影响

赵贤秀

湖南省新宁县人民医院   骨一科  422700

要:目的:探究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行为改变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对髋关节功能、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研究开展周期为2022年3月-2023年3月,择取本院收治8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样本,随机抽签分为研究组(n=41)、对照组(n=41)。对照组为一般性护理干预,研究组为行为改变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DVT发生率、护理依从性。结果:术后研究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行为改变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可改善髋关节功能,降低DVT发生率,提高护理依从性,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行为改变理论;护理干预;股骨颈骨折;髋关节功能;DVT

行为改变理论为全新的护理理论,其主要目的是帮助患者改变自身行为,提高护理依从性,改善疾病康复效果[1]。本研究选择8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样本,探究行为改变理论指导下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相关事项均报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开展周期为2022年3月-2023年3月,择取本院收治8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样本,随机抽签分为研究组(n=41)、对照组(n=41)。研究组男28例,女13例,年龄统计值62-74岁,平均(68.25±4.79)岁,Garden分型2型14例,3型16例,4型11例。对照组男26例,女15例,年龄统计值64-73岁,平均(68.29±4.82)岁,Garden分型2型17例,3型12例,4型12例,两组患者中一般资料可比(P>0.05)。

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股骨颈骨折。②符合手术指征。③签署同意配合研究文件。

排除标准:①骨折前肢体运动功能障碍。②合并其他骨关节疾病。③合并恶性肿瘤或感染性疾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为一般性护理干预,护理人员监测切口状况,保持切口表面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敷料,询问患者切口疼痛状况,遵医嘱行镇痛干预。护理人员监测患者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待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后讲解术后注意事项,协助患者完成各项康复训练。

研究组患者为行为改变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意向阶段护理干预。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对股骨颈骨折术后康复的认知、情绪状态、要求及想法,确定患者行为问题包括恐惧疼痛、担忧康复训练效果、负面情绪等。护理人员依据行为改变理论开展护理干预,通过发放知识手册、视频讲解、语言讲解等方式为患者介绍股骨颈骨折相关知识,重点介绍康复训练的作用及具体方法,讲解DVT等并发症防治措施,告知康复训练期间疼痛轻微,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可改善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配合其他护理措施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并为患者讲解成功案例,引导患者树立康复信心。(2)准备阶段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征求患者意见,为其制定术后护理计划,设立关节功能恢复目标,并要求患者签署改变自身行为的承诺书,指导患者家属对其进行监督管理,以保证康复护理达到预期效果。(3)行动阶段护理干预。①护理人员依据护理计划开展护理干预,患者卧床期间定时协助其翻身,对各关节实施被动运动,按摩肌肉组织,协助患者关节屈伸、提臀、下床行走、负重训练等。②护理人员监测切口情况及生命体征变化,询问患者疼痛程度,采用转移注意力、镇痛药物干预等方案控制疼痛。③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指导患者完成踝泵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告知患者遵医嘱应用抗凝药物,并采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干预,以预防DVT。(4)维护阶段护理干预。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告知居家恢复期间的注意事项,出院后定期电话随访,了解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指导患者坚持居家康复训练,告知患者合理饮食,保持良好心态,并解答患者提问。

1.3评价标准

(1)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评分标准参照髋关节Harris评分,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则髋关节功能越好。(2)统计两组DVT发生率。(3)采用本院自制调查问卷统计两组护理依从性。

1.4统计学方法

SPSS23.0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s)为t检验,计数资料%为χ2检验,P<0.05为存在统计学层面差异。

2结果

2.1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

如表1,术后研究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s)

组别

术前

术后1周

术后1个月

研究组(n=41)

42.59±4.28

60.33±5.11

76.44±5.68

对照组(n=41)

42.63±4.36

51.08±3.92

68.95±2.77

t

0.042

9.196

7.589

P

0.967

0.000

0.000

2.2比较两组DVT发生率、护理依从性

如表2,研究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比较两组DVT发生率、护理依从性(n/%)

组别

DVT发生率

护理依从性

研究组(n=41)

2(4.9)

38(92.7)

对照组(n=41)

8(19.5)

30(73.2)

χ2

4.100

5.512

P

0.042

0.018

3讨论

股骨颈骨折主要指股骨颈基底上方至股骨头下方区域的骨折,发病人群多为老年人,患者主要症状为关节肿痛、运动障碍等。临床多采用内固定、髋关节置换等手术方案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较长,受长期卧床等因素影响极易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等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不佳[2-3]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DVT发生率、护理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一般性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对患者诉求的关注度不足,护理措施相对零散,无法达到理想护理效果[4]。行为改变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模式下,护理人员以改变患者不利于健康的行为作为护理目标,护理过程中全面了解患者意识,转变患者错误的态度及观念,实施有效的行动纠正患者的错误行为,使其形成健康习惯,通过持续行的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使其依据护理人员的要求完成康复训练,进而改善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显著降低DVT发生率[5]

综上分析,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行为改变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可改善髋关节功能,降低DVT发生率,提高护理依从性,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肖红利. 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护理干预结合体感互动康复训练对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康复锻炼积极性、健康行为及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5):172-174.

[2] 刘瑞,张蕊. 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在老年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21):164-166.

[3] 王蕾,魏亚楠. 行为改变护理联合康复功能训练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 河南医学研究,2022,31(3):567-570.

[4] 李春凤,董平,孙庆. 行为改变护理干预可促进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评价[J]. 中国保健营养,2021,31(9):208.

[5] 陈花. 行为改变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2023,21(12):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