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理性面对,感性交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1
/ 3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理性面对,感性交流

李雪莲

博罗县第三中学  516100

【摘要】:在中学生的所有问题中,早恋是一个最敏感,恐怕也是最难处理的问题。因为它是学生心灵最深处的秘密,隐蔽性很大,所以工作难度也很大。在处理中学生早恋、引导学生避免早恋问题上,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人格,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实施生理及心理健康教育。爱情,这人世间美好的情感,是一种复杂的情感。但也是美好的,情不自禁的。处理得好不好,对学生的影响可是一辈子的。所以,我们的教育该负起自己的职能,在孩子们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用自己的能力和知识给予他们应有的引导,帮助他们渡过这一美好而又复杂的青春年少时期。

【关键词】:早恋、方法、引导

【正文】:

早恋,是一种 “特别的爱”。 因为它是一种既美好又复杂的情感。但对中学生而言是一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高尚情感。就如一朵玫瑰花,很美,但是接近触碰,就有很大可能会给它的刺给弄伤。如何才能使学生在含苞待放的玫瑰花面前,既观赏到它的美,又不被它伤害到呢?!那需要家长、学校以及老师的共同配合,了解他们,理解他们,帮助他们。下面我们就来谈谈该如何帮助学生走出早恋的困境。

一、早恋的定义

早恋是指在生理或心理上还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之间发生的恋爱现象,尤其是指在求学期间(中小学期间)所发生的恋爱现象。

二、早恋的表现

经过观察和查找资料,学生早恋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上课分心走神、精神恍惚,学习成绩突然下降;

2、情绪起伏大,心神不宁;

3、开始注意打扮,花费增多;

4、善于在某个异性面前表现自己;

5、常常看着某个异性发呆或傻笑;

6、电话、书信增多,并且总是遮遮掩掩的;

7、上下学常常两个人(异性)一起走。

三、早恋原因的类型

  早恋的类型主要可以归纳为下面6种:

  1.爱慕型

根据爱慕原因的不同,又可分为下面3类:

  (1)仪表型

学校中长得比较俊俏的学生备受异性追崇,就是这种类型。这种早恋类型是最常见的,但却是最难以持续和稳定的。

  (2)专长型

  由于爱慕对方的某项能力或专长而产生的早恋。比如某个男生的篮球打得很好。

  (3)品性型

  这类早恋是由于爱慕对方的某些品性而产生的早恋。比如某个女生很会照顾,体贴,关心其他同学。

  2.好奇型

  这是因为对异性留有的好奇心而产生的早恋现象。随着初中生的身体的不断发育,他们的性意识也在慢慢地显现。性意识的不断发展使得青少年会产生对异性身体、生活、心理和的好奇,这是青春期青少年的一种心理现象。青少年容易产生性冲动,从而对异性保持一种敏感的态度,为了满足这种好奇心,而结交异性朋友。

  3.模仿型

  这是由于看了电视和报刊书籍中的行为或情节而产生的早恋现象,所以学生看的电影,电视和书籍的类型及内容,最好经过家长和老师的筛选。或者是校园里其他相识的同学的早恋现象引发的早恋现象。这也是对“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诠释。

  4.从众型

  这是迫于周围同龄人的压力产生的早恋现象。例如本来不存在的恋爱关系,可能被周围的人杜撰出来,即“谣言”或者“绯闻”。在这样的环境下,迫于舆论的压力,很容易对其产生爱慕之心。

  5.补偿型

  单亲家庭的孩子,因为缺乏父爱(或母爱),对某个异性的简单言语或行为,会备受感动,从而产生好感。

  6.逆反型

由于社会意识和舆论的因素,青少年的两性交往常会受到家长、老师的不恰当干预,容易诱发其“你们不许我这样做,我偏要这样做”的心理。在这种逆反心理的作用下,本来正常恰当的异性交往可能迅速向早恋发展。

四、具体案例及解决方法

案例一:爱慕型早恋现象

    一个女孩喜欢上了一个男孩。原因是男孩篮球打得很好。他在球场上把篮球把玩得是如此的英姿飒爽。尤其是投篮那一个帅动作,深深的吸引了她。有时她就坐在不远处远远的看着他奔走于球场上,那也感到无比的开心。一坐就是一个小时。

这些情况是从其他同学的口中听到的。刚开始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两个学生的成绩都一般般,是那种不断督促着还可以冲上高中的情况。一旦早恋了,那就肯定不得了,别说拼高中了,恐怕平时的课堂都难保障。

但是后来我了解到,这女孩子很爱干净,很整洁,每每经过垃圾池或洗手间就要捂着鼻子。而男生则是大大咧咧,乱糟糟的,下午打完球就去上晚修。

得知此情况之后,在一次座位调整的时候我故意装作什么都不知道,把女孩子坐在了男孩子的后面。刚听到这样的安排时,女孩子脸上那种喜出望外的表情,毫无保留的挂在了脸上。但是几天下来,女孩子找到了我,她跟我说:“老师,我不要坐在那个位置!”那一脸的嫌弃也是显露无遗。我问:“为什么?” “××他太不讲卫生了!”“怎么不讲卫生?”“他老是一打完球就在教室,好臭!”……

最后,这件早恋事件也就这样不治而止了。

案例二:模仿型早恋现象

2012级有一个班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初二的时候忽然间的就如五月春笋一样狂冒了好几对早恋的学生。本来班里是只有一两对的,但是很多同学就是因为模仿心理作祟,结果就发展到了这样的田地。那个班主任当时真是抓狂啊!真是没了法子。有一天,又听说班里又多了一对,那个班主任真是虚脱了,该说的说了,该做的做了,就只能“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处理了——不管了!结果,过了几天,好消息传来了——分了!班主任通过旁敲侧击才得知原来分手的原因尽是:情人节那天男生没钱买玫瑰花送给女生!

案例三:逆反型早恋现象

    曾在一本书里看到过这么一个案例:一个班主任听闻班里的一男生和一女生早恋了。这班主任很是担心,又是分别找这两学生谈话,又是联系家长,又是找其他学生跟踪汇报这两学生的进展。很是费了一番心思与时间,可是他们的早恋问题似乎不仅没消退,反而是愈演愈烈。这个事件在班里弄得是沸沸扬扬的,家长和老师都焦头烂额了。但是,学生毕业不久后,便传来了分开的消息。这班主任很是纳闷,感觉自己当时真的是吃力不讨好。有一次遇到了这男生,班主任问起为何当初那么极力阻挠都不能把他们分开,怎么一毕业就分了?学生笑笑,回答:“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只是当初那么多人阻止我们在一起,我们反而更有了要在一起的信念。”

    以上三个案例其实就是对早恋效应"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磁石的力量"的论证。

所谓"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就是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外界阻挠越大越要爱的“荡气回肠”。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的结论是:不堵而疏。

所以有时候解决问题,“热处理”不一定会有效果,反而“冷处理”能让你不战而胜!

案例四:从众型早恋现象

有位新班主任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一个女学生的作业本上传的字条:‘你觉得×××帅吗?’‘帅!嘻嘻。’然后这位班主任就在周会课,班会课,或者自己的课堂上,都会不时的提醒学生:不要早恋!不要早恋!不要早恋!结果,本来班里是没什么明显的早恋现象的,经过老师的“不时提醒”后,终于促发了其他同学的早恋现象。

这是应了早恋的“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主要内容是: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可能发生。

    例如:你兜里装着一枚金币,生怕别人知道也生怕丢失,所以你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去用手摸兜,去查看金币是不是还在,于是你的规律性动作引起了小偷的注意,最终被小偷偷走了。即便没有被小偷偷走,那个总被你摸来摸去的兜最后终于被磨破了,金币掉了出去丢失了。

墨菲定律阐述了一种偶然中的必然性。这就是为什么越害怕发生的事情就越会发生的原因。

“墨菲定律”的结论是:不要害怕在班级中出现早恋,不要暗示早恋。

所以不要害怕在班级中出现早恋,你的害怕就像是暗示。学生听你提醒得多了早恋这一词,反而更有尝试的欲望。其实案例当中的两女同学的字条是再正常不过的。初中生对异性有好感那是很正常的,他们也渐渐有了自己的品味和眼光。

所以那样的讨论在他们之间是再正常不过的。或者他们之间有可能是真的有了早恋的现象,但是在还没有真实的证据之间,我们何苦自己给自己添麻烦。到后来真的会出现大麻烦的。

案例五:补偿型早恋现象

有个平时各方面表现都还比较好的女学生,有段时间上课的时候老是会发呆傻笑。原来,这名女学生是对班里的生活委员产生了好感。这名生活委员是一名男同学,工作尽职尽责,说话待人很有礼。每次都会主动收内宿生的饭卡去充值,充好了把饭卡发回给学生时,生活委员都会笑着对同学们说:“记得要吃饭哦!”经过了解,原来这位女同学的爸爸几年前因车祸去世了。记忆中父亲对她很好。是由于长期缺乏父爱而产生的好感。于是我找她单独谈话,面带微笑,用很诚恳,很友善的态度跟她交流。告诉她对异性有好感的很正常的事情,但是现在这个年龄,这个学习的时期,这种情愫只能止步于好感。否则会得不偿失。我从责任方面给她作分析:我们初中生,连买瓶水喝都要找父母要钱,我们用什么给对方幸福呢?自己都不能养活自己,怎么来承担对方的生活?如果两个人连最基本的生活都解决不了,在一起又有何意义?如果因为这个荒废了学习,用什么来回报妈妈呢?而且,如果男生也因为这件事而影响了学习,那他的理想高中还能考上吗?谈完后,我还给她看了一些报纸和刊物上一些关于中学生早恋而产生的恶劣后果的报道。这学生看了之后,对照现实,衡量利弊,觉得“早恋”于自己,于他,于妈妈都是百害而无一利。于是也就慢慢的把心思转移到了学习上。

这是应用了早恋的“刺猬效应”。

“刺猬效应”来源于西方的一则寓言,说的是在寒冷的冬天里,两只刺猬要相依取暖,一开始由于距离太近,各自的刺将对方刺得鲜血淋漓,后来它们调整了姿势,相互之间拉开了适当的距离,不但互相之间能够取暖,而且很好地保护了对方。

“刺猬效应”的结论是:让学生明白早恋的危害,知难而退。

对于一些自律能力比较强,能独立思考,明确利弊得失的学生,这不失为一种最直接的处理方法。

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钟情?人本来就是有感情的动物,到了一定的年龄,对异性有好感,要谈恋爱是很正常的事。对于中学生的早恋现象,如果我们总是一味的遏制,

得到的效果可能会与我们所期待的背道而驰,但是如果我们了解他们早恋的原因,用适当的方法引导他们,反而会有“不劳而获”的功效。

爱,就是爱。没有所谓的对与错。初中生的早恋是一种特别的爱。而我们家长,学校和老师通过了解,理解后用适当的方法去引导他们,把他们早恋的激情转化到学习上,那何尝不又是一种特别的爱呢?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特别的爱给我特别的学生!

【参考文献】

[1] 丁钢 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写给教师们[N],《中国教育报》

[2] 丁钢 日常教育实践的意义[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辑,北京

[3] 耿涓涓 教育理念:一位初中女教师的叙事探究[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辑,北京

[4]劳凯声主编:《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