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的航运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以上海海事大学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5
/ 3

新工科背景下的航运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以上海海事大学为例

吴玉剑,焦宇*,汪侃,张少刚,刘家豪,刘江虹,汪金辉

上海海事大学 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1306

要:以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认证为引领,分析航运背景的安全工程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特色内容。本文以上海海事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为例,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内容进行探索,提出应充分结合行业特色与学科优势,以行业需求为牵引、工程教育认证为引领、以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为双驱动,通过明确培养目标,构建具有航运特色的新工科建设课程体系。

关键词:新工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X923G642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到来,世界格局发生巨大改变,“新工科”对传统工科专业进行了升级与扩展,进一步促使“新的工程教育理念”全方位变革[1]。我国的工程教育规模与工程教育人才严重偏差,工程教育与新产业、新经济发展存在脱节,且现有工程人才难以满足新产业革命人才需求[2]。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定位不清晰,与行业脱节严重,学生在综合素质与知识结构方面存在缺陷,是我国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存在的不足。如何培养满足新工程需要的人才,是当前我国工程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海洋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新优势的战略重点,航运业是海洋经济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国际贸易的桥梁和纽带,是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和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航运业仍存在安全基础不牢固、安全风险防控和应急响应能力有待加强等问题,迫切需要具有航运专业知识、掌握航运安全保障技术的职业化、专业化的安全管理与技术人才[3]。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不断融合发展,对航运领域方面的安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科学构建具有航海特色的安全工程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培养满足行业需求的特色人才。

1 涉海类安全工程专业现状

截至目前,全国开设安全工程本科(普通教育)专业的高校达到170所[4],开设航海技术专业的本科院校20余所,其中13所设有安全工程专业[3]

据统计,仅有大连海事大学与上海海事大学所开设的安全工程专业紧密联系学校的相关涉海专业背景。大连海事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属新设立专业,于2019年开始招生,专业依托交通运输工程一流学科,利用学校多年来在船舶安全、港口安全、海洋环境保护等领域积累的教学科研优势,着力为广义航运安全领域培养从事安全相关设计研发、检测监测、安全管理、咨询评估、教育培训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安全人才。

上海海事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依托以海洋、海事安全为行业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于2008年开始招生,2022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立足于该校“航运、物流、海洋”的发展特色,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和“海洋强国”战略,致力于践行国际海事组织(IMO)“Safer Shipping,Cleaner Ocean”使命,培养具有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备安全工程技术和安全管理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能够在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特别是航运、物流、海洋等领域,从事安全相关设计研发、检测监测、评估咨询、决策管理、教育培训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形成了全国唯一的以“航运、物流、海洋”为行业特色的本、硕、博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

2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人才培养模式

上海海事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定位于培养具有以航运物流、海洋工程与船舶等行业特色的高级安全技术人才。安全工程专业从2016年即开始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准备工作,在培养方案、师资队伍、教学经费等支撑条件、学生发展、管理制度、质量评价进一步进行了规范和强化。以新工科建设为中心,对照高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侧重点和指标点,构建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外在动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发展方向,参考部分高校的培养模式[5],建立“航运安全”特色教育为内在动力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6]

培养模式评价

图1 上海海事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1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上海海事大学安全工程本科专业定位于:面向港口、船舶建造、航运安全保障及海洋环境安全为发展方向,以期在船舶火灾机理及防治高新技术,事故动态模拟仿真与应急救援,安全评价及安全管理等领域形成自己的特色优势,将安全工程专业建设成为与学校总体特色相适应的专业。2018年专业获得了上海高校第六批应用型本科试点建设的资助,2022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船舶运输是我校办学的特色,本专业在制定培养方案过程中,充分考虑国际海事组织(IMO)在制定公约时对海洋实施保护的学术要求,在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培养方案基础上,结合船舶运输特点,坚持“校企合作”、“理论与实践并重”、“德才兼备”等基本原则,以职业标准和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为导向,持续地进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不断优化教学课程体系,积极探索和实践以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为目标的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图2 上海海事大学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框架图

目前课程体系框架图如图2所示,知识分层涵盖了“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教育” “任意选修”等方面的课程,构建了完整的具有“航运安全”特色的课程体系。

2.2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

实践教学是促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强化社会实践活动育人观念,规范实践教学活动管理,不断提升实践育人成效的必然要求。为此,教育部陆续出台了相关文件,如“关于开展“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教育部关于加强和规范普通本科高校实习管理工作的意见(教高函〔2019〕12号)”等。近年来,各高校也相继采取多个教育改革措施提高实践教学力度,以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得到锻炼[7-8]。因此构建和强化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明确实践教学的目的、任务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加大实践教学组织和落实力度是进行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9]。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专业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和学科竞赛创新项目等。

根据安全工程专业工程性、实践性很强的特点,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了由设计和实习两大模块组成的包括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课程实习和专业实习、课程实验四个组成部分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了实习实践内容的比例,如表1所示,2020级学生培养方案中实践学分为38.0,与2016级(33.5)相比,增加4.5学分,实践学分比例从19.42%增加至21.65%,突出拓宽基础、注重能力的培养,同时逐渐达到了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

表1 培养方案实践类学分改进

实践(实验)学分

培养方案总学分

实践学分比例/%

2016级

33.5

172.5

19.42

2020级

38.0

175.5

21.65


通过校院及专业的共同努力,已与行业内相关企业建立了广泛联系,目前已与沪东造船厂、洋山深水港、上海海事局、外高桥船厂、中国海运集团、上海安全生产监督局、上海汽车、上海市消防总队南汇支队、上海市公共安全教育实训基地“东方绿舟”等企事业单位签署实习基地协议书,建立起相对稳定、互惠互利、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实习基地关系。图3为上海海事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框架图,目的是通过开展校企 合作、校社合作、产学研课程实践,带领学生深入涉海交通运输类企业观摩学习,感受优秀企业理念和先进安全文化,通过科研反哺教学、校企合作促进实践教学营造创新、创业条件和氛围,累积与航运安全相关科研经验,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丰富的实践经验[10]

图3 上海海事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框架图

3 结语

通过分析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航运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工程教育认证要求,研究航运背景的安全工程专业建设相关内容与特色。以上海海事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为例,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培养体系、实践课程体系等内容进行探索。

(1)具有鲜明涉海特色的安全专业较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应充分结合学校的行业特色与学科优势,通过明确培养目标、构建具有航运特色的课程体系,加强与相关行业的紧密联系。

(2)以用人单位需求为牵引、工程教育认证为引领、以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为双驱动,形成一整套“稳基础、重应用、强实践、有特色”的匹配“航运安全”特色新工科建设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 周开发,曾玉珍. 新工科的核心能力与教学模式探索[J]. 重庆高教研究, 2017, 5(3):22-35.

[2] 胡鸿,易灿南,等. 新工科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探索[J]. 高教学刊, 2019(20):71-73.

[3] 杨雪,周翔宇等. 具有航运特色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 航海教育研究, 2023, 40(1):8- 14.

[4] 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安全工程”专业开设院校[EB/ OL] [ 2023 - 01 - 31]. https: / / gaokao. chsi. com. cn / zyk / zybk / specialityesByZymcPage.

[5] 佟瑞鹏. 高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8, 28(3): 1-6.

[6] 吴玉剑,李贤斌等. 基于新工科教育“海事”特色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教育科学, 2021(3):180-181.

[7] 蒋复量,雷林等. 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优化研究与应用[J].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9(7):20-122.

[8] 陈娜,李秀颖等. 安全工程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方案改进研究[J]. 安全, 2022, 43(10):66-72.

[9] 刘宏,吕保和. 21世纪安全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5, 15(5):42-45.

[10] 汪侃,焦宇等. 双创理念下海事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1, 31(5):138-144.

基金项目:长三角区域安全工程专业教育部虚拟教研室2023年度开放课题(CSJAQXN-2304);基于产教融合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Z20228015);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22-2024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 (JT2022ZD034)

作者简介:吴玉剑(1983-),男,江苏徐州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主要从事危险化学品安全方面研究和实验室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