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5
/ 2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

沈秀珍  李芸芬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中医医院   652499

【摘要】目的:观察痴呆患者采用非典型抗精神药物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诊治的40例痴呆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利培酮组、喹硫平组、奥氮平组,各10例,对比组间临床效果。结果:对比对照组,其他3组治疗8周、16周后的NPI总分均明显较低,且奥氮平组和喹硫平组NPI总分低于利培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奥氮平组和喹硫平组NPI总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三组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喹硫平、奥氮平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可更好地改善痴呆患者的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用药较为安全,不良反应方面无明显差异。

【关键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疗效;安全性

痴呆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慢性精神功能紊乱性疾病,其异常的精神行为症状会直接影响到患者及家庭的生活质量,且会对患者认知功能造成损伤,增加家庭与社会负担[1]。目前,抗精神病药物是临床治疗痴呆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主要手段,但国外研究显示,长期使用该类药物会增加癫痫发作风险,因此建议采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保证临床疗效的同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基于此,该研究纳入40例痴呆患者展开对比研究,重点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起止时间:2022年10月-2023年6月;研究对象:40例痴呆患者。纳入标准:与《符合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IV)》[3]中痴呆诊断标准相符;NPI评分≧4分;一般资料真实可循;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精神分裂症等其他精神疾病;患有恶性病变与脑部病变;不配合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展开分组,每组样本量为10例。对照组性别分布:男5例,女5例;年龄分布:最小46岁,最大75岁,平均(65.45±4.20)岁。奥氮平组利培酮组性别分布:男6例,女4例;年龄分布:最小47岁,最大78岁,平均(65.62±4.25)岁。利培酮组性别分布:男5例,女5例;年龄分布:最小45岁,最大77岁,平均(65.54±4.37)岁。喹硫平组性别分布:男4例,女6例;年龄分布:最小46岁,最大79岁,平均(65.47±4.54)岁。应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比组间性别、年龄差异,结果显示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促认知药物——多奈哌齐[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181;规格:10mg]口服治疗。初始药量5mg/次,1次/d,入睡前服药;于第2个月左右增加药量至10mg/次,仍1次/d,最大剂量为每天10mg

利培酮组采用利培酮(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310;规格:2mg)口服治疗。起始剂量为1mg,1次/d;1周后逐渐增加剂量至2—4mg/d,第2周内增加至4—6mg/d。之后维持该剂量,但每天总剂量不可超出10mg。

喹硫平组采用喹硫平(苏州第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040;规格:50mg)口服治疗。初始剂量25mg/次,2次/d。每间隔1~3d增加25mg,直到每天用药剂量达到300~600mg,2~3次/d。

奥氮平组采用奥氮平(常州华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512;规格:5mg*28片)口服治疗。起始剂量10mg/次,1次/d,饭前、饭后服用均可。肝肾功能不全患者起始剂量为5mg/d。

1.3观察指标

(1)四组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改善情况。采用神经精神科问卷(NPI)对患者基线期及治疗8周、16周后的痴呆行为症状进行量化评估。该量表包括12个条目,即妄想、幻觉、抑郁、焦虑、激越/攻击性、欣快、情感淡漠、食欲/进食障碍、脱抑制、异常运动行为、易激惹、睡眠/夜问行为。根据患者2周内BPSD频率、严重程度及对旁人造成的痛苦程度进行综合评分,评分越高,痴呆精神行为症状越严重。

(2)四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包括失眠、食欲减退、嗜睡、心动过速。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处理软件版本为SPSS23.0,定性指标用(%)表示,进行皮尔逊检验,连续性指标以表示,下达t检验指令,判断研究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的标准为P<0.05。

2结果

2.1四组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改善情况

四组基线期NPI总分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8周、16周后,利培酮组、喹硫平组、奥氮平组NPI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且奥氮平组和喹硫平组NPI评分低于利培酮组(P<0.05),但奥氮平组和喹硫平NPI总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四组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分)

分组

n

基线期

治疗8周后

治疗16周后

对照组

10

40.23±9.54

29.95±5.72

23.44±3.25

利培酮组

10

40.36±9.79

25.05±4.01

21.04±3.41

喹硫平组

10

40.41±9.62

21.65±3.04

17.26±3.25

奥氮平组

10

40.39±9.65

21.26±3.41

16.52±3.30

t对照组VS利培酮组

-

0.030

2.218

2.221

P对照组VS利培酮组

-

0.976

0.040

0.039

t对照组VS喹硫平组

-

0.042

4.052

6.108

P对照组VS喹硫平组

-

0.967

0.001

0.000

t对照组VS奥氮平组

-

0.037

4.127

6.440

P对照组VS奥氮平组

-

0.971

0.001

0.000

t利培酮组VS喹硫平组

-

0.012

2.137

2.538

P利培酮组VS喹硫平组

-

0.991

0.047

0.021

t利培酮组VS奥氮平组

-

0.007

2.277

3.012

P利培酮组VS奥氮平组

-

0.995`

0.035

0.007

t喹硫平组VS奥氮平组

-

0.005

0.270

0.505

P喹硫平组VS奥氮平组

-

0.996

0.790

0.620

2.2四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

利培酮组、喹硫平组、奥氮平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三组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四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n%]

组别

n

失眠

食欲减退

嗜睡

心动过速

总发生率

对照组

10

2(20.00)

3(30.00)

1(10.00)

1(10.00)

7(70.00)

利培酮组

10

1(10.00)

0(0.00)

0(0.00)

0(0.00)

1(0.00)

喹硫平组

1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奥氮平组

10

0(0.00)

1(10.00)

0(0.00)

0(0.00)

1(0.00)

χ2对照组VS利培酮组

-

5.208

P对照组VS利培酮组

-

0.022

χ2对照组VS喹硫平组

-

7.912

P对照组VS喹硫平组

-

0.005

χ2对照组VS奥氮平组

-

5.208

P对照组VS奥氮平组

-

0.022

χ2利培酮组VS喹硫平组

-

0.000

P利培酮组VS喹硫平组

-

1.000

χ2利培酮组VS奥氮平组

-

0.000

P利培酮组VS奥氮平组

-

1.000

χ2喹硫平组VS奥氮平组

-

0.000

P喹硫平组VS奥氮平组

-

1.000

3讨论

本研究中,采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利培酮组、喹硫平组与奥氮平组,其NPI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奥氮平组与喹硫平组NPI评分较利培酮组均明显偏低(P<0.05),这一统计学结果显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改善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方面的优势突出,这是因为该类药物能够有效阻断拮抗5-羟色胺、多巴胺(D2)受体,于中脑边缘系统DA的作用而言,更具有选择性[2]。同时,强效的5-HT2A拮抗作用联合相对较弱的多巴胺拮抗作用在改善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方面可起到良好的协同作用,并且可减少胃肠道及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本研究中,三组采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其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较低(P<0.05),此结果证实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治疗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过程中更具有安全性。但需注意的是,不管是利培酮,还是喹硫平、奥氮平,在实际用药中均需根据患者个体差异与痴呆精神行为症状变化灵活调整药量,以便在保证临床疗效的同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同时,由于本次研究样本量少,统计学结果存在较大的偏倚性,因此该结论需进一步探究与证实。

综上所述,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可有效改善痴呆患者的痴呆精神行为症状,且用药安全,建议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王铭昊,郑扬宵.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治疗的临床进展[J].饮食保健,2020(50):290.

[2]杜晓.喹硫平、奥氮平及氟哌啶醇对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影响[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35(3):296-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