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乌海供电分公司,内蒙古 乌海 016000
摘要:介绍了在提升电力安全行为规范管理效果这一过程中的先进技术。首先,分析了当前电力安全行为规范管理中存在的局限性。随后,详细探讨了科技手段在电力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实践,进一步分析了科技手段对电力安全管理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数据分析;智能监控系统;安全风险识别
各类电力安全行为规范可以帮助预防电力安全生产事故并减少潜在风险,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企业的声誉和可持续发展。然而,新形势下的各类电力安全行为规范管理方法在应对越来越复杂的安全挑战上存在着局限性,因此需要引入更先进的科技手段和方法来提升电力系统的安全管理水平,以便于有力地应对安全挑战,降低事故风险。
1 当前电力安全行为规范管理中的局限性
梳理历年安全生产事故并结合有关文献,总结了新形势下各类电力安全行为规范管理中的局限性[1]:
1.1 信息滞后
传统的电力安全管理方式,如:值班和轮岗制度往往依赖于人工监测和反馈,存在信息滞后和信息遗漏的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事故问题。
1.2 数据管理和分析能力有限
电力企业普遍对于海量数据的管理和分析能力有限,无法充分利用现有的数据资源进行故障诊断、预测和优化,这限制了对电力系统的全面了解和有效的风险评估。
1.3 缺乏智能化决策支持
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几乎没有智能化的决策支持系统,无法提供实时、全面的决策依据。这使得处理人员在面对复杂的电力安全问题时往往凭经验和主观判断,容易出现误判和失误。
1.4 缺乏综合性的风险评估
传统的电力安全管理方法通常只关注单一的风险因素,如设备故障、电力负荷等,而忽视了其他潜在的风险因素,如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这种单一视角的风险评估可能导致对整体风险的误判和忽视。
1.5 缺乏协同管理和信息共享
传统的电力安全管理方法往往存在各个环节之间信息孤岛的问题,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六大环节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同管理和信息共享,缺乏跨界合作和综合管理的机制。分散的管理方式可能导致信息不对称、责任不清等问题,难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全面监控和管理,也增加了安全管理的复杂性和风险。
1.6 无法有效检测人员状态
传统的电力安全管理方法往往忽视了人员状态对电力安全的影响。人为疏忽、疲劳、饥饿等因素可能导致电力系统的故障和事故,因此,考虑人员状态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是提高电力安全的重要方面。
2科技手段在电力安全行为规范中的应用
2.1 数据分析和预测模型
2.1.1 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来提升风险识别
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的安全相关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和预测模型,找出调度运行[2]、信息安全防护[3]、电缆监测[4]等涵盖各类电力相关业务隐藏的安全风险和潜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例如:苏波等[5]。利用神经网络对变电站的监测数据进行数据挖掘,从而实现了对变电站运行状态的智能分析。万顺等[6]利用PLR_TD算法对电网负荷的影响条件进行分析,为基础负荷的取值、负荷的预测以及电网负荷的监测提供依据。
2.1.2 基于机器学习的预测模型优化安全管理决策
应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建立智能化的安全管理系统,对规范执行进行监督和管理,识别员工违规行为和异常情况,并提供实时的预警和反馈,帮助管理者制定更具有科学性、准确性、一致性的安全管理决策。例如:赵嘉承等[7]利用机器学习对各类数据进行分析,构建了一个面向电力公共安全的跨界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
2.1.3 数据可视化和报告
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将安全行为规范执行情况以图表、仪表盘等形式展示出来,使管理人员能够直观地了解规范执行的情况和趋势。定期生成安全行为规范的报告,帮助管理层做出决策和改进措施。例如:黄震等[8]基于Apriori数据挖掘算法构建了变电站动态场景图,实现了电力数据三维可视化管理。
2.1.4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据共享和合作平台
基于区块链技术建立数据共享和合作平台,促进不同电力之间的经验和信息交流。通过共享成功案例、最佳实践和行业标准,可以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应对安全行为规范管理中的挑战。例如:杨小东等[9]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和属性基加密的电力数据共享方案,实现了电力数据的机密性和细粒度访问控制。
2.2 智能协同系统
2.2.1 智能监控系统
通过在关键位置安装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利用智能监控系统,如视频监控、图像分析、红外传感器等,实时监测工作场所的安全状况,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和违规行为,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和预防。例如:张凌云[10]利用传感器技术实现了对输变电设备状态在线监测、故障判断及状态评估功能。
2.2.2 智能安全装备
利用智能安全装备,如智能安全帽、智能手套等,监测员工的生理状态和工作环境的安全指标,如体温、心率、工作强度等信息,及时发出警报,以防止事故的发生[11]。
2.2.3 人机协作系统
将人员和机器人、智能设备进行有效整合,对危险区域进行巡检和监测,提高安全行为规范的执行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人为错误和事故的发生[12]。
2.2.4 人脸识别和身份认证
应用人脸识别和身份认证技术,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员工可以进入特定区域或执行特定任务。这可以防止未经许可的人员进入危险区域,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性。利用该技术可以实现许可人员无需现场许可第二种工作票,且能实时进行现场管控,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数字化水平。
2.3 加强培训和交流
2.3.1 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
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的安全培训和模拟环境。在虚拟环境中模拟实际工作场景,从而使员工在安全的情况下进行高风险任务的练习,增强其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3结论
科技手段可以提升安全风险识别和预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强化监控和应急响应能力、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培训效果,电力行业应积极推动科技手段的应用和发展,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同时,应建立专业的数据分析团队,提高数据分析和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安全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魏礼群.新形势下电力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决策探索(中),2020,No.669(11):4.
[2] 苑菲,杨红英,刘道伟等.基于知识图谱的电网调度运行优化管理系统[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23,21(03):17-25.
[3] 海琴,龚文军,马成林等.大数据技术在电力系统信息安全防护中的应用[J].自动化应用,2023,64(04):158-160.
[4] 任广振.基于大数据的电缆在线监测智能系统开发与应用——评《智能电网与电力大数据研究》[J].中国科技论文,2023,18(06):715.
[5] 苏波,徐建忠,杨龙等.基于监控设备运行大数据的智能变电站运行状态分析方法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20,28(22):29-33.
[6] 万顺,桂宁,陈家静,等.基于PLR-TD算法的电网负荷季节临界变化条件研究[J].安徽电力,2019(1):5.
[7] 赵嘉承,林仁,王黎明.基于大数据融合的电力安全智能监测与预警平台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33):258-261.
[8] 黄震,孙伟,白霄磊等.基于三维场景的电力数据可视化研究[J].能源与环保,2018,40(03):120-125.
[9] 杨小东,廖泽帆,刘磊等.基于区块链和属性基加密的电力数据共享方案[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23,51(13):169-176.
[10] 张凌云.电力设备在线监测中物联网传感器技术的应用[J].石油石化物资采购,2023(7):175-177.
[11] 陈峰,刘阳,胥荣武等.面向电力现场检修的智能可穿戴设备设计与实现[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3,7(03):87-90.
[12] 曾能,周龙,潘士春等.带电水冲洗无人机在高压电磁场中抗干扰技术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23(06):271-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