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油田采油三厂 海西 茫崖 816499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培训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岗位员工的知识弱项、能力短板和经验盲区,建立标准化培训管理模式,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制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课时,明确培训目的、评估方式和考核指标,建立1:1或1:N的逻辑性关系运行大表,指导培训工作的标准化管理、标准化实施和标准化推进,在压减培训任务的同时,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一般性培训;人才强企
一、开展员工培训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性及意义
培训管理标准化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素质,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有利于企业加强自身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通过培训管理标准化能够提高企业自身改革和创新的能力,是企业吸引人才,培训人才和保留人才的重要手段。为深入贯彻落实青海油田人才强企工程的宏图伟业,需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明确用人导向,打造精干的员工队伍,着力实施员工教育培训管理的标准化,在员工中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人才优势,为油田的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目前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企业方面的问题
1.缺乏系统性、针对性、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按照上级部门要求执行,按照有关文件规定执行,按照领导指示开展”是当前培训工作开展的主要现状,主观性、片面性和时限性的培训,对当前员工存在的知识弱项、能力短板和经验盲区认识不足、分析不透,未将培训管理与企业未来发展、人才需求和目标战略结合起来,未将理论培训和实践操作对应起来,未将培训提升与员工职业发展联系起来.......在此情况下,难以制定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案和顶层设计。
2.培训内容和培训对象针对性不强。人才是企业发展第一资源无可厚非,培训是企业培养人才的有效手段也毋庸置疑,但不是所有培训内容都适用于所有员工,也不是所有员工掌握了全方位的知识和技能才叫成才,当前培训工作,“教而不学、学而不用、用而不会、全员参与”的情况普遍存在,培训内容与培训对象针对性不强。
3.培训方式不够灵活。线上线下集中性培训、宣贯式培训是当前培训的主要方式之一,培训员工应该做什么缺无法教会员工应该怎么做,缺少实践性、案例型培训,桌面推演大于实操演练。
4.培训效果评估与跟踪不够深入。培训效果评估是一个长期性、连续性的过程,培训中互动提问、培训后测试、培训后总结、培训后点评是当前培训效果评估的主要方式,至于培训后工作业绩是否得到改善,工作效率是否得到提升,员工的工作投入度和忠诚度是否得到改变等缺少有效的评估手段和跟踪机制。
5.培训结果应用力度有待加强。员工是否参加培训,培训是否优秀,参加什么样的培训等对员工的薪酬待遇、评先选优甚至职务、职称、职级的晋升不产生影响,未制定明确的结果应用方案,致使员工对待培训不够重视。
(二)员工方面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足。培训对企业而言,是提升企业员工岗位技能,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对员工而言,是实现知识和技能增长并获得职业晋升的有效途径,在现行培训政策的基础上,无论是针对通用知识和技能的一般性培训,还是针对特定知识和技能的特殊性培训,企业都承担了所有的培训成本,寄希望于员工的成才和成长后提高工作业绩和效率,推动人才强企工程,增强企业内部核心竞争力,参与培训本是一种福利待遇,却被员工当成了一种压力和任务,其思想认识不足,导致参与培训或者渴望培训的欲望不高,积极性不足。
2.善于将就,收入效应主导。在收入相对平稳,家庭经济条件相对宽裕的情况下,员工不愿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提升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加之培训结果应用力度不够,大部分员工满足于当前收入和工作的稳定性,即使收入得不到提升,职位得不到晋升,也不影响当前高质量的生活需求,善于将就的心态也让员工安于现状。
(三)解决对策
1.完善培训制度,构建关联性制度体系。完善培训管理制度,将培训管理相关规定与员工的职称、职级和职务的晋升、评先选优、年度考核、薪酬待遇等规定紧密联系起来,形成切实可行且与员工职业发展息息相关的激励与约束条款,增强制度的关联度,激发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推动目前被动参与培训向主动争取培训风气的转变。
2.精简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打破“大而全”,形成“少而精”的培训内容,将基础技能、基本制度、基本要求作为培训的重点,减少“高大上”培训课程,将培训内容与员工的岗位职责和业务分工紧密联系起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3.优化培训方式,提高培训的实效性。转变培训方式,压缩集中式宣贯、宣讲式培训,将培训工作抓在日常、抓在岗位、抓在业务操作上来,以岗位练兵为手段,建立以职位扩大、岗位轮换、岗位交流、岗位轮训等为主要的培训方式,通过业务操作和实践,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4.精选培训对象,提高培训参与率。严格筛选培训对象,根据培训对象的当前成熟度和培养方向,建立差异化培训内容,区分基础技能培训、稳固式培训和扩展式培训,并按比例强制划分,提高参训人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5.建立跟踪机制,优化培训效果评估手段。打破常规提问式、测试式、教师评估式等现场评估方式,建立培训后行为观察、态度转变、绩效提升等跟踪式评估方式,并将年度考核、收益率计算结果联系起来,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估方式,综合评价培训效果。
三、标准化培训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一)培训内容明确化。根据培训任务的分类分级,梳理岗前培训、岗位适应性培训、取证培训、技能竞赛的培训内容,将各类、各级培训的内容进行菜单式罗列,并划分为企业文化类、职业道德类、业务提升类、安全环保类、运行制度类等内容,实现培训内容的标准化管理。
(二)培训对象精准化。根据培训内容,结合员工的经验盲区、知识弱项和能力短板,将培训对象分别匹配到各项内容,明确不同人员需要完成的培训任务。
(三)培训方式多样化。建立集中授课、集中讨论、岗位实践、自学等多种培训方式,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培训对象选择不同的培训方式。
(四)培训课时数量化。明确各类各级培训任务的培训课时,按照不少于、至少完成多少个培训课时,进行量化管理。
(五)培训周期实时化。实时控制各类培训的开展周期,常态化培训明确培训周期,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流程、新知识、新要求等实行不定期、及时性培训。
(六)培训资料平台化。聚焦日常工作中的工作程序、操作规程、制度规范、应知应会等知识,制作文字、图片或视频等学习课件,以手册、备忘录、电子资料包等形式进行分类存放和管理,厂网页建立专用学习平台,畅通学习入口,供广大员工随时学、常态学。
(七)考核指标权重化。设置培训内容覆盖率、培训及时率、培训参与率、培训合格率等多项考核指标,不同类、不同级、不同对象划分不同考核权重,实行差异化考核评估机制。
(八)纪实材料规范化。明确各类各级培训的纪实材料留存和归档要求,从培训计划、培训课件、培训组织、培训实施、培训验证等方面明确各阶段应该形成的纪实材料,提升培训管理的规范性和严谨性。
四、结论与建议
在不打破现有培训制度框架和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建立标准化管理模式,以清单化、表格化的形式清晰呈现不同培训类别、培训内容所对应的培训对象、培训课时等内容,以梳理和罗列的方式实现培训内容清晰化、精简化,培训对象明确化、任务化,培训方式多样化、实践化等目标,提高培训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