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门诊抗生素应用的合理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2

儿科门诊抗生素应用的合理性分析

彭春玲

湖北襄阳市襄州区妇幼保健院  441100

【摘要】随着抗生素在儿科临床的广泛应用,患儿滥用抗生素的情况日益增多,使抗生素滥用成为儿科门诊普遍存在的现象。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中国目前有50%以上的儿童有发生感染的可能,在住院患儿中,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比例超过30%。抗生素滥用引起细菌耐药问题已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因此,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降低儿童感染率,减少医疗资源浪费以及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儿科门诊;抗生素应用;合理性分析

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一类重要药物,具有高效、广谱、强效等特点,广泛用于临床上治疗各种细菌感染。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其在儿科门诊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抗生素合理使用可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但是在儿科门诊中抗生素不合理使用也是时有发生的,其主要表现为抗生素用量过大、给药途径不规范、联合用药不合理等。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关于抗生素应用方面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旨在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一、诊断不明确

诊断不明确是指在临床上缺乏相应的病原学检查,缺乏相应的病原学证据,缺乏病原学诊断依据。有部分患儿感染可能是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而并非由细菌引起,仅凭经验用药,或仅做血常规检查和胸片检查而没有细菌培养,结果给病人滥用抗生素。如:某患儿感冒后发热3天,经口服和静脉使用抗生素治疗,体温降至正常后发热再次出现,经血气分析和胸片检查发现感染指标正常;而患儿症状与上呼吸道感染相似。于是医生按上呼吸道感染给孩子开了口服抗菌药和静脉注射抗菌药,结果治疗5天后再次出现发热。患儿临床症状与上呼吸道感染相似,临床医生不能作出明确的病原学诊断,仅凭经验用药而造成抗生素的滥用。

二、无指征应用抗生素

目前,大多数儿科门诊抗生素应用指征不明确,仅凭临床经验选择使用抗生素,但实践证明,无指征应用抗生素会带来诸多不良后果。首先,可能导致细菌耐药产生。在全球范围内,细菌耐药已经成为影响抗生素疗效和安全使用的最大问题。其次,可能造成患者经济负担加重。有研究报道,无指征应用抗生素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肺炎时,治疗费用约为2 000~3 000元,住院时间长达6~8d,使患儿及家庭经济负担加重。第三,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无指征应用抗生素会增加耐药细菌的产生和耐药基因的扩散,增加治疗的难度和经济负担。因此,儿科门诊应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指征及疗程。

三、预防用药与治疗用药不合理

目前儿科门诊上使用的抗生素大部分是注射用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注射用抗生素是在病情需要时给药,如无细菌感染指征,不建议给患儿口服用药。另外,注射用抗生素具有剂量大、疗程长等特点,因此有必要严格控制其使用。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一些医生缺乏专业知识,对患儿病情认识不足,盲目滥用抗生素的现象时有发生。如肺炎患儿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唑林或头孢曲松治疗;腹泻患儿使用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等药物治疗;流感患儿使用阿莫西林、氨苄西林、氯霉素、红霉素等药物治疗。这些用药方法均是错误的。抗生素滥用造成了细菌耐药,使疾病的治疗复杂化和延长了病程。另外,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还会导致菌群失调,引起菌群失调综合征(Bordettiasyndrome),其严重程度与感染部位细菌负荷量和感染严重程度成正比。

四、疗程过长

患儿一般采用静脉滴注给药,滴注的速度要根据患儿的病情而定。如果患儿病情较重,需要快速治疗时,应在1小时内滴完1瓶,否则会影响治疗效果。有些家长为图方便,要求医生给患儿输液1~2天。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抗生素应根据致病菌的种类、细菌的活力、药物在体内的消除情况及病人对药物的耐受性而定,一般每次给药应在72小时内,有条件的医院可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以确定用药方案。据报道,新生儿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急性风湿热住院病例中有5%~10%合并使用抗生素,如不合理用药将增加细菌耐药的可能性。因此,应根据致病菌和感染部位、抗菌药物半衰期等来决定治疗时间。一般急性风湿热疗程为2~3天;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疗程为3~5天;急性支气管炎疗程为7~10天;肺炎支原体肺炎疗程为10~15天等。

五、给药方法不合理

抗生素的作用机制与一般药物不同,它不仅能直接杀灭细菌,而且能抑制细菌生长和繁殖,甚至杀死细菌,因此,使用抗生素时必须严格掌握用药指征,注意给药方法,特别是联合用药时。一般认为,有感染指征的情况下应及早给药。例如发热患儿一般应尽早应用抗生素治疗,因为细菌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体温每升高1℃,细菌增殖的速度可增加1倍。同时还要注意一些特殊情况:如在呼吸道感染时用阿莫西林;当有严重感染时,如脑膜炎、菌血症等,可使用广谱抗生素(如青霉素);当怀疑败血症时可使用青霉素、头孢菌素等。还要注意个体差异:如两个月以下婴儿因胃肠道吸收功能差而影响疗效。又如小儿腹泻病中的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抗生素不能通过血脑屏障而进入大脑,因而不宜用于婴幼儿;链霉素、庆大霉素等可经肾脏排泄,不宜用于肾功能不全者。

六、联合用药不当

联合用药指征: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但不能随意联合用药,要根据细菌种类、感染部位、疾病严重程度及药动学等因素,来决定联合用药的品种和剂量。联合用药时,应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

1.抗生素与维生素、酶类联合:可加强抗菌作用,但也可降低药效。维生素类可促进药物在人体内吸收,而酶类则抑制其吸收,如维生素C不能与青霉素合用。

2.抗生素与其他药物联用:如氨基糖苷类药物可抑制红霉素的抗菌作用,应避免联用;氯霉素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大的不良反应,不宜联用;四环素类、磺胺类及喹诺酮类药物会降低四环素对牙齿的作用。

3.抗生素与其他药物联用:如磺胺类与利福平合用会使利福平的代谢加快,使其血药浓度降低;青霉素不能与地高辛合用,因为地高辛可加快青霉素代谢,使其血药浓度下降;青霉素不能与碱性药物合用。

七、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1.抗生素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不合理的使用抗生素,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如滥用抗生素,会产生耐药菌株,使疾病的治疗更加困难。

2.滥用抗生素对人体有许多危害:如易使机体产生耐药性;有引起肝、肾损害的风险;可诱发过敏反应。

3.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可使肠道正常菌群失调,使正常菌群中某些益生菌失去生存环境而影响其生长和繁殖,进而破坏人体自身的免疫力。对身体造成伤害。

4.对人体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如使心脏受损、肝肾损害、过敏等。

结语:抗生素是一种药物,主要是指由细菌或某些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抑菌或杀菌作用的一类化合物,主要用于治疗敏感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临床上,抗生素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具有快速、广谱、高效、低毒、对人体无刺激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临床。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是保证儿童用药安全的关键,因此临床医师必须要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和方法。但是在儿科门诊中抗生素应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使用不规范;缺乏合理的药物配伍等。因此,临床医师必须要加强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与管理,才能保证儿童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秦晶晶.儿童呼吸道感染抗生素使用基本常识的普及及措施讨论[J].科技资讯,2020,18(13):246-247.

[2]杨茜.运用PDCA循环改进医院人事档案审核工作探析[J].管理学家,2020(5):140-141.

[3]何力宏,杨莹,王丹,姚敦瀚,曾琪璎,韩小舟,曹志强,徐晖.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特征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41(S01):18-22.

[4]侯金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预防医院感染的效果调查[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19):102-103.

[5]刘玲,陶松,徐娟,周蕾,陶珍,王超.运用PDCA循环缩短门诊药房患者取药时间[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20,37(22):2797-2802.

[6]林芝,瞿发林,李清,倪玉佳,董文燊.持续质量改进在降低中药制剂质量不合格率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21,18(2):14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