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药理学特点和临床应用情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2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药理学特点和临床应用情况研究

宋承铭

福泉市第一人民医院,550599

摘要目的 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药理学特点及临床应用情况。 方法 回顾性选择2022年6月-2023年6月期间在我院使用头孢菌素类药患者90例进行综合分析,统计患者用药的实际情况,分析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90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共24例(26.67%),其中头孢哌酮8例(8.89%)、头孢克肟4例(4.44%)、头孢呋辛3例(3.33%)、头孢曲松钠4例(4.44%)、头孢他腚3例(3.33%)、其他2例(2.22%);26例不良反应情况中包括全身不良反应5例(19.23%)、神经系统6例(23.08%)、消化系统9例(34.62%)、其他情况4例(15.38%)。结论 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效果显著,但用药期间依然存在一定不良反应。为确保用药安全及效果,医务人员需充分掌握药理学特点,充分了解患者的药物禁忌及适应性,从而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头孢菌素类药物;药理学特点;临床应用

头孢菌素类属于β-内酰胺抗生素类型,主要用于消炎、抗炎症治疗,尤其是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而引发的感染性疾病,可充分发挥抑菌、耐酸/酶等作用,药物还具备较强的抑制炎症作用。虽然用药效果良好,但多数人群会对头孢药物出现过敏症状,如常见的荨麻疹、皮疹、药疹等,若情况严重时易导致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随着近年来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使用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逐渐提升,为提高治疗效果避免出现细菌耐药情况,临床用药需充分掌握抗生素药物的药理学特点,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本次研究回顾性选择在我院采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患者90例,详细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抽取90例在我院使用头孢菌素药物患者为分析对象,择期2022年6月-2023年6月,90例患者当中男性54例,女性36例,年龄18-76岁,均值(46.25±1.22)岁,以上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90例患者由临床医师诊断可使用药物治疗;对研究知悉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合理严重精神类疾病,无法进行交流者;无法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者;以往长时间服用镇痛药物者;处于妊娠期女性;患有恶性肿瘤者。

1.2方法

用药前医务人员需对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其中包括用药史、生活习惯、文化水平、家庭情况、以往过药过敏史、以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针对患者易出现的不良反应综合分析,了解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再根据临床经验对不良反应进行总结。医院可采用回顾分析手段,根据患者实际用药方法、剂量、类型等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新编药物学》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药理学特点[1]

1.3指标观察

观察90例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录入SPSS19.0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代表应于x2检验,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

90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共24例(26.67%),其中头孢哌酮8例(8.89%)、头孢克肟4例(4.44%)、头孢呋辛3例(3.33%)、头孢曲松钠4例(4.44%)、头孢他腚3例(3.33%)、其他2例(2.22%)见表1:

表1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n,%)

药物类型

发生例数

发生率

总占比

头孢哌酮

8

33.33

8.89

头孢克肟

4

15.38

4.44

头孢呋辛

3

11.54

3.33

头孢曲松钠

4

15.38

4.44

头孢他腚

3

11.54

3.33

其他

2

7.69

2.22

2.2 不良反应情况统计

26例不良反应情况中包括全身不良反应5例(19.23%)、神经系统6例(23.08%)、消化系统9例(34.62%)、其他情况4例(15.38%),如表2:

表2不良反应情况统计(n,%)

不良反应发发类型

发生例数

占比

全身不良反应

5

19.23

神经系统

6

23.08

消化系统

9

34.62

其他情况

4

15.38

3 讨论

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应用较为普遍,药物价格相对较低,所发生的毒副作用相对较少,临床应用效果较好,进而在临床得到广泛借鉴[2]。用药后会直接在细胞壁形成作用,但机体正常情况下细胞并不具备细胞壁,针对感染性疾病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期间,并不会对机体造成刺激及损伤,因此药物于任何年龄阶段人群均可适用。依据临床相关应用情况统计发现,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不会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用药后可在短时间充分发挥药效,可快速在人体多个器官形成作用,针对呼吸道、皮肤、泌尿等多个系统的感染情况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可将其作为细菌性感染疾病治疗的首选药物。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期间发生不良反应是影响用药效果的关键因素,临床以出现皮疹、过敏、呕吐等为主要症状,严重时还易出现过敏性休克,直接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过程中,用药后实时观察患者的临床反应,利于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及时进行有效处理

[3]

头孢菌素类药物药理学特点分析,第一代头孢噻吩钠以及头孢唑林具备较强的抗菌谱,主要将革兰阳性菌杀灭;第二代药物以头孢呋辛为主,针对革兰阴性球菌的抗菌功能相对较低,但针对β-内酰胺酶具备较高的抗菌功能;第三代药物以头孢哌酮、头孢曲松钠为主,可完全于人体多个组织及系统适用,用于混合感染临床效果较高[4]。第四代药物以头孢吡肟为主,药物的抗菌谱相对普遍,可在临床得到大范围的应用,药物直接穿透细菌中的细胞外膜,抗菌作用相对较高;第五代药物以头孢洛林为主,可与细菌青霉素结合使用可形成增强的抑制剂复合物,对细胞的生长以及增殖起到抑制作用。

综上所述,头孢药物的使用效果较好,但要格外注意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医护人员需充分掌握药物的药物学特点,详细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孙艳杰.临床药学服务在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中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3,35(01):132-134+138.

[2]陈贝.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药学特性及临床应用效果[J].北方药学,2022,19(10):134-136.

[3]单家琦.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药理学特点和临床应用情况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22,36(01):129-132.

[4]高影.研究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药理学特点和临床应用情况[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9):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