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 四川成都 611130
摘要: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诸多困扰。本文探讨了失眠的病因、中西医治疗失眠的方法及其优势与局限性,以及未来研究方向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的优势在于其综合调理、个体化治疗的特点,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加强临床疗效评价的标准化、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以及深入探索治疗机制等。这些研究将有助于推动中医治疗失眠的发展,为失眠患者提供更加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失眠,中医,中医治疗方法,优势与局限性,研究方向
Clinical research progress of insomnia treat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bstract: Insomnia is a common sleep disorder that brings many troubles to patients' lives and health.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causes of insomnia, methods of treating insomnia in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as well as their advantages, limitations,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The advantage of integra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insomnia lies in its comprehensive regulation and inpidualized treatment. However, there are also some limitations.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include strengthening the standardization of clinical efficacy evaluation, conducting large-sample, multicenter clinical studies, and exploring the mechanisms of treatment. These studies will help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insomnia and provide more effective and safe treatment options for insomnia patients.
Keywords: Insomnia,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tegration, Treatment Methods,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Research Directions
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西医学中的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慢性消化不良、贫血、动脉粥样硬化症等以不寐为主要临床表现时均属本病范畴,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1. 治法
1.1 肝火扰心
肝火扰心的证候常表现为不寐多梦,甚至彻夜难眠,伴随着急躁易怒、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苦涩、食欲不振、便秘溲赤等症状。舌红苔黄,脉弦而数。古代医家在《伤寒论》中明确指出了肝火扰心的症状,张仲景的“泻肝汤”即是针对这一病机而设计的。现代医学也继承并发展了这一理论,常用代表方为龙胆泻肝汤,成分包括龙胆草、黄芩、泽泻等药物,具有清热泻火、疏肝解郁、安神止痛的作用。针对不同症状,可适量加减,如出现胸闷胁胀、善叹息等症状可加香附、郁金、佛手;肝胆实火者可使用当归龙荟丸进行治疗[1]。
1.2 痰热扰心
痰热扰心的证候常表现为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恶嗳气、头重目眩等症状。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古代医家在《伤寒论》中已有相关记载,其中黄连温胆汤被认为是治疗这一证候的经典方剂。现代医学认为痰热扰心会影响神经系统正常功能,可根据病情加减方剂,如加入琥珀、珍珠母、朱砂平抑神经,或者使用礞石滚痰丸清除痰火。
1.3 心脾两虚
心脾两虚的证候常表现为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头晕目眩、四肢倦怠、腹胀便溏等症状。舌淡苔薄,脉细无力。《伤寒论》中的归脾汤被视为治疗这一证候的典范方剂,成分包括人参、黄芪、白术等药物,功效在于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2]。现代医学认为心脾两虚导致的症状与心脾功能减弱、血液供应不足有关,可根据病情加减方剂,如加入熟地黄、白芍、阿胶补益心血,或者加柏子仁、五味子、夜交藤、合欢皮安神。
1.4 心肾不交
心肾不交的证候常表现为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腰膝酸软、潮热盗汗、咽干少津、遗精月经不调等症状。舌红少苔,脉细数。古代医家在《伤寒论》中已有相关记载,如六味地黄丸合用交泰丸治疗心肾不交的方剂。现代医学认为心肾不交导致的症状与心肾功能失调有关,可根据病情加减方剂,如心阴不足可使用天王补心丹滋阴补心,心烦不寐可加入朱砂、磁石、龙骨、龙齿安神助眠[3]。
这些治疗方法的提出既继承了古代医家的经验,又结合了现代医学的理论,为失眠的治疗提供了更全面和有效的方案。
2. 疗效评估与分析
中医治疗失眠的疗效评估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其中突出了中医特有的综合调理和个体化治疗的优势。中医注重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种治疗方式不仅仅是针对表面症状进行治疗,更是从整体调理人体气血、阴阳平衡来达到治疗的目的。通过综合调理,中医可以调整患者的身体状态,增强自愈能力,从而达到长久稳定的治疗效果。
中医药物和疗法的多样性也为治疗效果的评估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中药汤剂、针灸、按摩、气功等治疗手段可以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病因、病程和个人喜好进行选择和组合。例如,对于气滞血瘀型失眠,可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方剂或针灸治疗[4];对于阴虚火旺型失眠,可选用滋阴清热的中药或配合调息气功练习。这种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可以更有效地解决患者的失眠问题,并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
然而,中医治疗失眠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治疗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疗效不够迅速,对患者的要求也较高,需要有一定的耐心和信心。失眠通常是由多种复杂因素引起的,治疗过程可能需要长期坚持,患者需要有持之以恒的信心和配合度。其次,中医治疗失眠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辨证施治的能力,治疗效果受医生水平和经验的影响较大。此外,尽管中医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已被广泛认可,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失眠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帮助[5]。
3. 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加强临床疗效评价的标准化是十分重要的。建立统一的评价体系,包括症状评估、睡眠质量评估、生活质量评估等指标,可以更准确地评估中医治疗不寐的疗效。此举有助于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优劣,提高临床治疗的效率和准确性。
其次,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是提高研究可信度和说服力的关键。通过招募更多的患者,覆盖更广泛的地区,可以有效减少偏倚,并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多中心的研究设计还可以验证研究结果的稳健性,增加研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6]。
综上所述,加强临床评价标准化、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以及深入探索治疗机制,将有助于推动中医治疗不寐的研究和实践,为失眠患者提供更加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4.总结:
失眠作为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诸多困扰。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其综合调理、个体化治疗的特点受到了广泛认可。本文从失眠的病因、中西医治疗失眠的方法及其优势与局限性,以及未来研究方向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发展的治疗方式,通过综合调理和个体化治疗,可以有效缓解失眠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以不断完善治疗方法,为失眠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 杨磊,岳广欣,樊新荣,等. "阳不入阴"不寐病机涵义探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2,28(5):676-678,694.
[2] 孟庆鸿,刘姝伶,张泽涵,等. 基于"调和阴阳"探究张仲景治疗不寐的学术思想[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2,28(7):1052-1055.
[3] 张进军,张莉,张士福,等.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徐经世膏方调治不寐病的用药规律[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2,28(3):458-462.
[4] 张晓乐,闫军堂,程发峰,等. 王庆国教授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不寐经验[J]. 世界中医药,2022,17(23):3373-3375,3379.
[5] 孙洁,郝振华,张星平,等. "补肾安志方"治疗以"夜寐早寤"为主症的老年不寐临床研究[J]. 中医药学报,2022,50(7):65-68.
[6] 李崇钗,张明雪. 从"合和"论治不寐[J]. 江苏中医药,2022,54(5):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