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体验可见性学习运用策略与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3

初中音乐体验可见性学习运用策略与研究

许兰芳  杜敏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北干初级中学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宁围初级中学

【内容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和分析初中音乐教育中可见性学习策略的应用,以促进学生的音乐体验深度探究。可见性学习理论的基本理念是通过强调教育过程中可见的、量化的因素,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本研究在初中音乐教育背景下,特别关注以下方面:学习目标的明确、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研究采用了多种数据收集方法,包括教学观察、学生问卷调查和成绩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合理利用可见的教学反馈,优化肢体语言反馈与表达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概念和提高体验探究动力,本文从就“初中音乐体验可见性学习运用策略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这一问题,从深度设计让音乐可见、身随乐动让情感可见,心随乐入让创意可见”三方面来阐述笔者的思考和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初中音乐   可见性学习   肢体语言   运用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的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的各科教学形态是什么,2022年版各科课程标准为教学指明了方向。学习新课标,落实新教学,开展教学实践研究,是当下教师的任务和责任。 需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从课标精神、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作业、教育发展和学科教学规律到学生与学情等方面都需要进行系统检视。同时,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将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拆解,依据学情让教与学可见可评可思。需要在反思实践中寻找理念的支撑及方法的聚焦是做好课堂的点灯人,走向教学新探索的必经之路。 在笔者多次观摩教学中发现音乐课被音乐教师普遍上成音乐分析课,学生在音乐体验的过程没有主动体验感受与艺术表达,从心理状态上、动作表达上、参与态度上还是存在着这样一些现象:

浅层体验的尴尬

在教师的鼓励和引领下,尽管有不少学生跟随教师作出相应的肢体动作,但其中的一些男生,在运用肢体语言表达音乐特点或情感时,动作幅度小而不到位,缺乏对音乐在平稳与起伏、连贯与跳跃、高低与疏密之间形成对比性动态美的表现。受羞怯心理因素和性别倾向心理的影响,他们认为,这近似于舞蹈的肢体动作更适合女生们去潇洒地表现,因此他们在随乐而动时选择了随意比划,点到即止。

缺乏可见的迷茫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表现出的羞涩心理日益明显,在参与欣赏、歌唱的体验学习时态度不容乐观。在初二三年级的学生中,相对而言一年级参与体验的态度较积极,在教师的引领下绝大部分学生愿意做肢体的动态参与;二年级的学生则开始显得深沉,部分学生已不愿动态参与到体验学习中,课堂上他们更愿意采取观望的态度;而到了二年级后半学期,越来越多的学生变得更加沉闷。一还算行,二装深沉,到了三不理人。虽然这是我面对不愿作动觉参与的学生曾说过的一句玩笑话,但也是部分学生随着学段的升高在体验学习时从参与态度上所表现出的真实写照。

综上所述,回顾课堂体验教学,有些学生虽然能够运用肢体语言随着音乐做动觉参与,但他们动得勉强,动得盲目,动得茫然。究其本质还是未能从真正意义上做到身心合一,随乐而动,以动传情。而对于音乐的体验学习,学生的动觉参与应是内心体验的真实反应,它应是自发自觉的,而不是为做动作而动作。作为高中生,对音乐的理解需更深刻,对音乐的体验学习更应是动觉参与和心灵参与的有机统一,教师若一味追求或只满足于学生表面上的动觉参与是绝不可取的。因此,在组织高中生音乐体验学习时,如何合理运用肢体语言,帮助学生深化内心体验成了我们一线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概念的界定

“可见性学习”,首先指让学生的学对教师可见,确保教师能够明确辨析出对学生学习产生显著作用的因素,也确保学校中的所有人(学生、教师和学校领导)都能够清晰地知道他们对学校学习的影响。“可见”还指使教学对学生可见,从而使学生学会成为自己的教师——这是终身学习或自我调节的核心属性,这也是热爱学习的核心属性,而无论是始终学习还是热爱学习,我们都希望学生将其视为要务。这是约翰·哈蒂在其代表作《可见的学习——最大程度地促进学习》中对“可见”所作的阐述。倘若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能够让教师的“教”对学生“可见”,让学生的“学”对教师“可见”,就一定会让“教”与“学”变得清晰,有的放矢,提高针对性,降低焦虑感。学生明白自己要怎么学,学什么,学成什么样子。

肢体语言又称身体语言,是表示经由身体运动或动作来代替或辅助声音、口头言语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以达到表情达意的沟通目的。广义言之,肢体语言包括表情在内;狭义言之,肢体语言只包括身体与四肢所表达的意义。

音乐教学中学生的可见性学习”,即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或有经验来认知音乐特点,并理解、感悟、验证所学习内容进行反馈交流而进行的一种学习方式。

三、可见性学习策略的运用

(一)深入设计,让音乐可见

节奏是音乐最重要的形式要素。在音乐学习时,学生若能围绕音在动觉参与音乐体验学习中,

身体运动的节奏韵律与音乐的节奏律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肌体对音乐特点反应的敏锐程度决定了人对音乐感受的深度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运用肢体语言来参与体验音乐时,初始阶段就要从身、心两方面同时入手,让学生知道在运用肢体语言时可以动什么,结合具体的音乐该怎样动,并明白为何要这样动的原因。只有这样,才可帮助学生最大程度地达成肢体语言的动觉参与和心灵参与的有机统一。

1.图谱可见,触摸旋律流变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也是时间的艺术。其丰富的语言和组织形态在时空中转瞬即逝,这对于音乐记忆、感受、概括和识谱能力都相对薄弱的学生而言,就很难细腻而深入地捕捉、感受到音乐中蕴藏的美感。为此,教师可运用承载旋律特征、旋律形态、旋律走向及乐曲结构、音乐表达手法等方面的视觉符号,以书空的形式(即用手指在立体空间内虚画图形),通过画旋律线、旋律图形谱、节奏图形谱的形式,利用视觉提示来帮助学生对音乐的流动变化特点加以体验,增进其对音乐的感受、分析、理解和记忆能力。

1可见旋律线

所谓旋律线,就是在旋律进行中,由于音的高低走向而形成的各种曲线或直线。初中生已具备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探寻音乐中旋律线的特点,那么将有助于学生对于歌唱音准的表达、音乐形象的感受等方面能力的提升。

辅助表达音准

实践课例1《长江之歌》

该曲为混声四声部合唱,欣赏过程中引导学生唱一唱音乐主题,选择女高的二声部来视唱,音准的把握是学生进行合唱体验学习时的重、难点。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旋律线的形式来对比体验两个声部之间不同的旋律走向和音高变化特点。要求学生在聆听单声部旋律时坚持看着旋律线听音乐,在视唱的过程中则以书空画旋律线来对两个声部的旋律在起伏大小,各自上、下、平行的旋律进行特点从直观的角度作比较,并通过演唱加以体验。

1=B 4/4



你从春潮



课例分析

在高中鉴赏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拓展合唱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分声部唱时音准不错,可一合唱就跑调,尤其是非主旋律声部,音准最易出问题。在本课例的合唱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听音乐看旋律线走向、感受旋律起伏的大小,书空画旋律线并结合倾听自身演唱的音高来加以体验。在直观、形象的线条符号给予的心理暗示下,学生可以在视觉、听觉、动觉统一的状态下体验该曲的和声演唱效果,巩固横向、纵向的音准表达能力,稳固稍纵即逝的和声意识。

辅助体会形象

    音乐丰富的音响背后,蕴藏着作曲家对不同艺术形象的生动塑造。在教学中,教师可引领学生运用画旋律线来感知、体会音乐中千变万化的音高、节奏组合形态下的这些音乐艺术形象。

课后反思

在上述课例中,让学生动觉参与画旋律线,加上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画旋律线的同时,去关注旋律中的节奏、速度、音高、乐音行进方向等特点,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盲目地随乐而动,更使学生带着任务投入到音乐体验学习中,积极调动视觉、听觉、动觉各路感官,有意识、有指向性地去深入体验音乐,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体会旋律所表现出的音乐形象,实现动觉参与和心灵参与的有机统一。

乐的节奏或节奏型来参与体验,通过画节奏图谱,触摸音乐的骨骼,那么将容易体会到音乐中丰富的性格和表情。

在音乐欣赏、体验的基础层次不仅有静态的听觉音响感知,还有同时出现的动态的情绪反应。这说明个体对音乐的身体反应是直觉的、自然的、即兴的。身体能够对音乐产生动作反应表示个体通过听、动作、认知对音乐有所感觉与理解。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反对把音乐的听觉训练当成纯粹的知觉训练,就在于他知道倘若学生在长期的强制性中接受听觉训练,而从未用身体体会音乐的律动,从未用心灵领会过音乐的情感,那么这个学生就会被训练成具有敏锐听觉,却对音乐麻木不仁的人。所以,学校音乐教育中的音乐课一定不能仅仅停留在官能聆听的层面上,教师应重视设计动作,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音乐的美,享受音乐审美的情趣。

二)律动可见 体验音乐

在运用肢体语言时所设计的舞蹈,是用最简单的基本舞蹈动作来表现音乐的情感。它并不等同于讲究动作的优美性、韵味感和动作节奏的动律感的舞蹈艺术。在深入欣赏音乐时,引导学生将经过简化的舞蹈动作作为媒介来参与体验,不但可以表现音乐的节奏、曲式、旋律、音色、力度、音高等音乐要素,还可以排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削弱羞怯心理,激励学生大胆参与,活跃课堂良好的学习气氛。

如在新人音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正月十五那一天》的民歌欣赏教学时,因为该曲共有9段歌词,每遍歌词段落之间都有间奏。在聆听歌曲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在歌曲的每次间奏处都加上简单的藏族踢踏舞步,来感受间奏音乐中所包含的藏族音乐具有的鲜明舞蹈性,同时也可以借舞步来体验当年文成公主进藏时,藏民载歌载舞热烈欢迎公主到来的热闹场景。踢踏舞步的介入为冗长的音乐注入了新的体验元素,激发了学生的体验学习热情。

附:间奏与踢踏舞步示意图

7f7091ff2d746f6b9c40e87e75ac426

(三)心随乐境,让创意可见

1、自主创编声势 鼓励全员参与

声势简单地说指发出声音,组成节奏的形式。源自于当今世界著名的四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声势可分为身体打击乐和嗓音打击乐。身体打击乐将自己的身体作为一件打击乐器,用拍击不同的身体部位,如拍手、拍腿、捻指、跺脚等发出不同的声响组成节奏组合演奏。嗓音打击乐则是用自己的人声模仿各种打击乐器(比如打舌)或发出不同的声音组成节奏组合演奏。

实践课例】新人音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瑶族舞曲》

在聆听乐曲A乐段的第一主题时,我让学生先听出音乐在第二遍重复时圆号模拟长鼓所演奏的节奏型:,然后由学生自己创编声势,也来模拟长鼓的节奏为主旋律伴奏,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到声势的创编与表现活动中来。

787aba9dec1e136b4073e1695a8d74e

四、结语

让音乐属于每一个学生基于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提出的这一教育理念,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获得感性音乐经验为主要教学目的,以学生的自主情感体验为关键教学环节,以内心音乐联觉为重要音乐能力,以音乐体验活动作为重要学习方法。在重视听觉先行的前提下,合理、灵活地运用肢体语言,终会让学生走进音乐,深化体验,身心合一地享受到音乐之美。

【参考书目】

1. 肖川主编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12年2月第1

2杨丽苏主编  《新课程音乐教学法》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6月第1版  

3秦德祥  杜磊编著  《音乐课堂教学的经典方法》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3年1月第1版

4.曹理  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0年4月第1版

5.蒋敏  《律动在欣赏教学运用中的几点思考》  刊于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主办的《中小学

音乐教育》2012年2月号   总第239期

6. 林燕  《谈音乐体验的教学策略》   刊于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主办的《中小学音乐教育》

2012年7月号   总第244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