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隔离症的MSCT诊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肺隔离症的MSCT诊断

江油市第五人民医院 何建平

成都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刘书林

【摘要】:目的:分析肺隔离症的CT特征,提高肺隔离症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2022经外科手术确诊的肺隔离症19例,分析其CT表现。结果:分布部位分别为:左肺下叶基底段14例、右肺上叶1例、右肺下叶基底段4例;异常供血动脉分别来源:肋间动脉1例;腹主动脉5例;胸主动脉13例。叶内型肺隔离症12例(632%),叶外型肺隔离症7例(36.8%),术前确诊13例(68.4%);误诊6例(31.6%),其中误诊为肺囊肿3例(15.8%)、原发性肺癌2例(10.5%),支气管扩张1例(5.3%)。结论:肺隔离症CT表现多样,体循环异常供血是其CT特点,术前做出判断,得出更准确的诊断结果是可能的。

关键词肺隔离症;肺癌;CT;鉴别诊断

肺隔离症是临床上较少见的一种先天性肺发育畸形,肺隔离症在临床上分为肺叶内型和肺叶外型。由异常体循环动脉供血的部分肺组织形成囊性肿块,叶内型肺隔离症可造成反复发作的局限性感染;叶外型隔离症常无明显临床症状表现,在进行常规胸部X片上仅仅表现为肺内肿块影影[1-3],一般多无临床表现。在影像检查中,容易误诊,从而影响治疗。因此,提高肺隔离症在影像检查中的确诊率,有利于临床治疗。随着影像检查方改进,就肺隔离症通过CT扫描对病例进行鉴别鉴别诊断很有必要。本研究收集了19例经外科手术证实的肺隔离症患者的CT资料,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在肺隔离症中的诊断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2022经外科手术确诊的肺隔离症19例,分析其CT表现。其中12例患者为叶内型,7例患者为叶外型,患者行常规体检、无明显临床症状者4例,15例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反复发热、咳嗽、胸痛,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龄448岁,平均年龄26岁。

12 检查方法

19例肺隔离症病例均进行CT平扫描检查及动态增强扫描,CT仪器为Siemens64排螺旋CT,层厚5mm,层距5mm,患者仰卧,头先进,双手上举,扫描范围:胸廓入口至腹腔干。扫描参数:螺距1.375mm,管电压120kv,管电流200mA/s。增强扫描:经肘正中静脉注射碘海醇,剂量:1.5mL/Kg,流速:35mL/s

1.3 图像分析

分析及处理原始数据,运用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及容积再现(Volume reproductionVR)对图像重建。图像分析由两名副主任医师负责,图像分析主要包括:病灶位置、形态、大小、边缘晰、密度及异常供血。如果意见不一致,以共同商量并最终取得相同意见为结果。

2 结果

MSCT显示肺隔离症患者19例,分布部位分别为:左肺下叶基底段14例、右肺上叶1例、右肺下叶基底段4例;异常供血动脉分别来源:肋间动脉1例;腹主动脉5例;胸主动脉13例。叶内型肺隔离症12例(632%),叶外型肺隔离症7例(36.8%)。CT表现:病灶呈现囊性、囊实性及实性表现;多房囊性3例,内含液性成分,囊壁不均一;实性肿块4例,强化明显,边界清楚;12例呈囊实性肿块。术前确诊13例(68.4%);误诊6例(31.6%),其中误诊为肺囊肿3例(15.8%)、原发性肺癌2例(10.5%),支气管扩张1例(5.3%)。

3 讨论

肺隔离症是由体循环供血而又没有正常肺功能的肺组织。发病率较低,占先天性肺部疾病的发病率约0.15-6.4%[4,5],其发病机制与异常供血关系密切[6]。有学者7认为肺隔离症的发生是因为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血管畸形。本研究19例均发现体循环异常供血动脉。肺隔离症,通常分为叶内型和叶外型[8]叶内型异常组织与正常肺组织为同一脏层胸膜包裹,隔离肺组织为囊状结构,大小不一,部分为实性,与正常肺组织分界不清,感染时可与邻近支气管想通。叶外型异常组织为独立的脏层胸膜包裹,多为无功能的实性肺组织,少数成囊样,不易引起感染。

肺隔离症患者一般无临床表现,合并感染时变现为呼吸道感染症状,主要为发热、咳嗽、咳痰、胸痛,严重者偶有痰中带血。

叶内型表现为密度不均的软组织影,多位于肺下叶脊柱旁,典型的叶内型呈蜂窝状改变,或可见气液平。叶外型多数病灶密度均匀,边界清楚,少数病灶内可见小囊状低密度影。肺隔离症病灶多呈不规则强化,实质部分强化明显。螺旋CT动态扫描时可见病灶的供养动脉来源于降主动脉或腹主动脉上段。本组叶内型肺隔离症12例,叶外型肺隔离症7例。术前误诊6例,分析误诊可能原因:肺隔离症CT主要表现为囊性、实性及囊实性,强化不规则,这一点容易跟肿瘤性病变相混淆;未能仔细发现异常体循环血供。

肺隔离症一般无临床表现,多见于青年,男女无差别,多在合并其他疾病时检查发现,合并感染时多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胸痛,甚至痰中带血。

CT检查表现为团块状密度增高影,密度多均匀,增强扫描强化不均匀,可观察供养血管起源与降主动脉或腹主动脉上段。

叶内型肺隔离症常常被误诊,肺囊肿、支气管扩张症、周围型肺癌都应该纳入鉴别诊断。有文献报道,肺隔离症术前误诊率约58.63%[9]。本组术前误诊6例,达31.6%,与文献报道明显较低,这可能是本组选择的样本量较小有关。叶内型肺隔离症诊断的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包括DSA)。DSA作为一种检查手段,可显示异常供血动脉的位置、数目、直径以及静脉回流情况。DSA作为一种有创检查,有潜在风险,没有必要作为首选检查方式。MSCT成像质量稳定性高,可多角度可视化、量化。本组研究中,肺隔离症患者行后处理技术,主要行MIPVR处理。利用计算机后台行数据分析,获得真实、立体的器官图。MIP优势可以任意角度改变方向,反应组织、器官的密度差。

鉴别周围型肺癌与肺隔离症, 应结合临床资料,如:年龄、症状、体征、性别等。肺癌发病年龄:45-60, 40 岁以下少见。大多数癌症病员,常见临床症状:发热、消瘦等, 病程较短。肺隔离症患者无明显恶病质特点, 病程较长, 经规范抗炎治疗常常反复发作。从CT表现分析, 周围性肺癌与肺隔离症之肿块,一肺隔离症形态较规则, 边缘光滑, 囊壁均匀, 合并感染时边界模糊, 随诊观察肿块大小变化不明显。 发现异常体循环供血动脉,这是比较特殊的征象。周围型肺癌,形态不规则,分叶,细小毛刺, 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空洞壁较厚, 可见壁结节, 增强扫描强化弧度约20-40HU。晚期患者可发现淋巴结转移。

本研究显示:肺隔离症容易误诊,MSCT胸部增强扫描及CT血管成像有助于其诊断。体循环异常供血是其CT特点,结合MSCT平扫、增强及后处理技术,术前做出判断,得出更准确的诊断结果是可能的。MSCT可清晰显示肺隔离症的外观形态、血管分布情况,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值得临床推广。本研究样本量较小,还需大样本进一步研究,明确肺隔离症CT的各种表现。

参考文献

[1]曾天裕, 刘秀兰. 右下肺隔离症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术后麻醉复苏期的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 2017, 32(011):1039-1042.

[2]李志,罗志琴.产前MRI检查在鉴别诊断胎儿先天性肺隔离症及肺囊腺瘤样畸形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7,23(1):101-103.

[3]师勇, 田龙, 马春宁. 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及磁共振成像在腕关节隐匿性损伤中的应用价值[J]. 世界中医药, 201626(2):1162-1163.

[4]刘洪生, 李单青, 黄诚,. 肺隔离症诊治:53例分析[J]. 协和医学杂志, 2011(01):71-74

[5]Principi N , Di Pietro G M , Esposito S . 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clinical aspects and preventive and therapeutic strategies[J].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18, 16(1):36.

[6] 贾慧敏. 小儿肺隔离症的病因与解剖学研究进展[J].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18,175:325-327.

7Pryce DM.Lower accessory pulmonary artery with intralobarsequestration of lung:a reportcaseof seven cases.J Pathol1946; 58: 457467

[8]储天晴, 黄进肃, 韩宝惠. 37例肺隔离症的诊断和治疗分析[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6, 16(020):3168-3171.

[9]蒋彬,孙天宇,张灵敏,. 成人肺隔离症的诊断与外科治疗[J]. 局解手术学杂志,2016,25(8):574-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