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耕地保护的耕地管理形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3
/ 2

探讨耕地保护的耕地管理形式

蔡大媛     郭艳薇

广东省地图院

摘要: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起着提供农粮产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耕地是农民重要的生产资料,不仅具有生产功能,更重要的是具有生态和社会等保障功能。城镇化进程的加剧使得原有的耕地资源进行了重新优化配置,如何实现农业供给和城镇发展协调发展,耕地利用效率的提升非常紧迫。随着耕地保护的压力增大,学术界对耕地利用效率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从不同的视角研究各影响因素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程度,如劳动力年龄、耕地细碎化、农民分化、农民土地价值观等。

关键词:土地整理;耕地保护;土地质量

引言:在进行土地整理的过程中,需要基于动力学的角度为基础,将其当作一个完善耕地保护系统,之后进行针对性的质量把控与处理,才可以提升耕地的保护力度,避免出现一些管理方面的漏洞,对后续的土地管理与使用带来负面的影响,也相应影响到资源与环境方面的使用。

1 研究背景

在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分析中,是生态发展的基础条件,而耕地保护的阻滞力,主要是在耕地保护系统与资源环境之间出现的摩擦力。在支撑力与阻滞力不便的情况下,提升驱动力就会将耕地保护系统维持在一个向上发展的趋势,进而可以很好的提升保护的综合能力。但是在给耕地保护系统下降之后,就会降低斜率,以此导致耕地保护系统发生质变.

2 拓展土地整理行为,全面促进耕地保护

2.1 探索生态型土地整理模式

地球由于是一种较为复杂庞大的系统,有人类、其他生物以及自然界组成,在不同的子系统当中,形成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及相互制约的条件。在未来发展中,只有保障符合这个系统生态发展的需求,以及积极的改善生态环境,才可以促进人类社会以及经济的稳定发展。一旦出现了病态的生态环境,显然并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与建设。

开展土地整理的工作,是一种耕地保护系统当中十分重要的手段。但是土地整理工作并不能建立在破坏资源以及影响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这样会带来对耕地保护系统的质变。为此,就需要未来积极的探索与创新生态型的土地整理模式,以此改善生态环境,加强耕地保护力度,这样就可以实现一个较为平衡的生态环境。生态型土地整理的规划与设计,涉及到农田景观设计、沟渠设计、道路设计以及湖泊设计等诸多内容。

2.1.1 农田景观设计

这是在进行土地整理的过程中,全面重视起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适当的预留出一些景观的要素,以此建立一个基于生态类型为基础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下的农业系统。在该系统中,要对不同位置下的生物类群,可以实现有效的利用与处理,例如积极的利用太阳能、水分以及矿物质等各种元素,构建出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产业结构,从而将生态系统与经济效益相关联,最终实现生态边界结构的完善,打造出生态岛屿等项目工程。

2.1.2 沟渠设计

沟渠的设计过程中,需要采用天然的工料进行设计,这样就可以为生物打造出一个适合的生态环境。同时加强与景观设计的融合程度,以此提升生态环境的美观程度。一旦在沟渠设计中,出现单调的问题,就会导致生物在栖息环节受到直接的影响。只有保障在多变的渠道设计中,进一步的扰动水流,同时稳定水温,就可以为生物多样化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1.3 田间路设计

在进行田间农路的设计中,一旦使用了大量的混凝土,就会导致土壤无法实现自由的呼吸,特别是无法促进草的生长,这样对于小型动物以及一些微生物而言,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建设生态型的土地,需要积极的利用对当地的环境考察,以及后续进行针对性的材料使用,预留出充足的生态孔,从而很好的为交通要道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是为野生动植物的安全提供良好的基础效果。

2.2 扩展融资渠道

在进行农居点的建设中,通过科学合理的用地整理方式,主要是加强开源与节流并重的建设理念。建设用地的整理工作中,与保护耕地形成较强的内在联系。具体的工作中,要加强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理念的推广,以此明确出建设用地在开展中的重要价值。同时,在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中,需要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等多方面的理念深入人心,从而搭建出一个全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开展农居点的建设环节,要积极的挖掘存量建设用地的潜力,以此促进土地资源的节约化使用,同时降低农地整理方面的压力,这样就可以极大的提升耕地保护系统的驱动力。在农具店的建设环节,相比较农地的整理工作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因此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为了降低农地整理所带来的压力,并提升耕地保护的驱动力,便需要积极的进行资源的整合,以及全面提升各种投资类型。例如将融资驱动进行全面的扩展,以及积极的搭建一个完善的融资机制,这样才可以实现对土地的合理创新发展,同时强化建设用地方面的整理效果,不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在进行实际的土地整理环节,通过实现土地整理方面的预期目标处理,以及在进行未来宏观调控下,加强利用好市场手段,以及全面扩展土地方面的使用效果,才可以很好的发展融资渠道,以及带来土地整理方面的目标,这是未来进行土地整理的关键处理方式。例如,可以采用BOT的模式,这样将其运用到公共基础建设当中,并搭建一个较为完善的项目融资概念,才可以很好的在未来发展进程中,可以形成一个完善的融资方式,同时加强对该协议的良好处理与使用,便可以很好的在农地整理环节,提升整体的总体水平。

最后,则是在进行土地整理的过程中,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很好的实现对土地状态、保护耕地的良好处理,以及积极的实现对土地方面的良好整理与处理。在经过长期的工作开展之后,积极的应对各种生态基础方面的风险问题。在农居点的设定中,加强耕地的总体数量,以及维持耕地的系统稳定性,这是最大化的保障资源与环境方面的生态基础力,强化对于各种农村资源的合理利用效果,最后建立一个良好的农业生态基础空间,为未来的新农村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环境下,需要加强耕地保护。结合国内人多地少的情况,全面深入明确各个地区出现耕地退化现象的原因,积极探寻有利于保护耕地的方案。严格遵守因地制宜的原则,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有机结合用地和养地,同时选用多样化有效措施促使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到耕地保护中,保证生产经营活动不对耕地资源造成严重浪费,将耕地保护工作落到实处,推动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纪丽娟. 农民参与农村土地整理项目的现状及路径探索——评《粮食主产区农地整理项目农民参与机制研究》[J]. 中国瓜菜,2022,35(08):118-119.

[2]秦鸿浩.浅析当前耕地保护困境及创新思路[J].中国高新区,2018,18(12):39-40.

[3]何亮,李伟峰,田淑芳,等.长江经济带快速城镇化对耕地保护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8,38(21):95-96.

[4]黄璐.建立耕地保护土地管理新机制的探讨[J].农业工程技术,2022,42(09):65-66.DOI:10.16815/j.cnki.11-5436/s.2022.09.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