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旅游法语》课程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8
/ 2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旅游法语》课程建设研究

张佳佳

河北外国语学院   051132

摘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法各方面经济交流愈发深入,同时中法跨境旅游的日益增多,培养符合新时代和”新文科”建设需要的跨学科应用型法语人才的必要性愈发凸显。“新文科,大外语”使法语专业建设面临困难。《旅游法语》作为法语专业高年级开设的专业方向课,符合跨学科交叉融合,应创新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不断提升法语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 新文科,旅游法语,学科交叉,课程建设

2019年,教育部提出“新文科”建设,并且随着中法在经济,文化,旅游等领域交流的不断深入,市场对于应用复合型法语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更加要求各高校和研究单位通过继承创新,交叉和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路径来推动综合性的跨学科教学改革进程,来满足社会对于跨学科,应用型复合型法语人才的需求。 在这一要求下,纵观《旅游法语》课堂教学,发现仍处在探索阶段,且设计到具体研究的课程较少,而推进是推进”新文科”建设最基础和最关键的实践要素之一。

福建江夏学院外国语学院的江一帆围绕教育资源配置不到位,课程设置与市场需丢脱节,实训课程实操性弱,复合型师资较弱四大瓶颈问题,为“新文科”背景下“跨学科融合”法语人才培养提出了建议。郑州大学的顾俊玲,包天乙通过以俄语为例,提出“新文科”背景下俄语人才“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构想,通过“语言+专业+技能”的理论基础,构建俄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南昌航空大学外国语学院彭程程老师以情境教学法在《旅游法语》课程中的应用为例,把情景教学引入《旅游法语》课堂中,为高校《旅游法语》教学创新和改革提出建议。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深入思考了“新文科”背景下《旅游法语》课程改革的路径。通过研究河北外国语学院《旅游法语》课程“新文科”建设情况,并调研其他高校同类课程的改革情况,深化分析“新文科”背景下外语+旅游复合型人才培养现状,以及调研市场对《旅游法语》人才的需求。 力求在市场需求驱动培养模式变革的背景下,修订《旅游法语》课程培养目标与内容,改革学习模式和教学模式,发展微课堂,慕课,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利用实训室,多媒体设备为辅助创建情景化高效学堂,和信息化教学新生态,推动我校外语专业“新文科”建设。  将课程建设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将语言和技能相结合,促进学校外语类专业和交叉学科的课堂创新,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外语人才,提升专业就业率,促进学校吸纳生源。同时适宜在本校同类外语专业中开展类似的课程建设,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多元化的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复合型外语人才。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旅游法语》课程建设研究,应该从探索《旅游法语》的课堂建设与优化入手,从根本上摆脱“满堂灌”单调的教学模式,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为我校外语专业“新文科”建设做出积极有益的实践探索。 在课堂实践中,我们首先明确“新文科”背景下《旅游法语》教学的目标以及使命,落实语言+技能的培养目标;同时通过调研我省高校相同专业课程的建设情况,分析其中优缺点;调研本校法语专业以及平行外语专业相似课程开展情况,分析在落实过程的问题。从教学子资源,教学手段,实践教学平台,考核方式等方面开展改革,总结反馈出以下经验。

教学资源

对教学资源的研究和探索,主要包括师资队伍和教材两个方面:我们知道高校跨学科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培养需要复合型师资力量的支撑,学校在“新文科”理念指导下,培养熟悉法语知识教学,以及具有旅游实践应用能力的教师队伍,推动深化“新文科”《旅游法语》建设; 同时也需要兼顾教材的深化改革,就目前《旅游法语》教材而言,种类不多,并且选材没有体现地域性特点,而且关联旅游经济的内容不多,内容无法满足“新文科”培养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需要对现有教材进行完善和调整,就河北高校的旅游法语专业而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课堂上的旅游法语知识运用到当地旅游法语资源上面,包括通过对当地旅游资源的探索,来激发学生对旅游法语课堂的兴趣。因此,作为法语教育工作者,应该立足于为服务行业培养合格的法语人才,从而助力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

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不利于学生获得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任课老师需要根据经验融合多种教学方法,发展微课堂,通过做微视频或者线上小视频的方式来传授旅游知识,利用慕课等平台,发展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利用实训室,多媒体设备为辅助创建情景化高效学堂,和信息化教学新生态。就学生而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对当地旅游资源的需求,结合自身所学法语知识做地域性法语旅游资源讲解视频,做网站等,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助力当地的经济发展。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多方考察,把河北石家庄的正定古城旅游景区,用法语的方式向法语区国家的旅人讲解我们的古城文化。在这一系列的探究过程中,不仅会增加学生对本当地文化的民族自豪感,更能培养出学生真正的跨文化交际的综合能力。

实践教学平台

把学生带入到景点导游特定的情境中,比如实地调研石家庄正定古城旅游景区,实地探索西柏坡文化,了解河北园博园等,通过对这些重要旅游近景点的考察和学习,来创新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不断提升法语人才培养的质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旅游行业的认知,引入产教融合实习单位和实训室,同时扩展学校旅游企业以及地方旅游机构的合作,在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效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充分锻炼旅游法语实践技能,并且锻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核方式

传统的考核方式无法匹配“新文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只通过多次考试无法衡量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我们要落实过程性,多环节,多元化考核方式,通过竞赛,小组任务等形式,来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我们的考核内容应该更加偏重于实践应用和小组协作。教师应该结合课堂,同时通过学生实践过程中的能力大小来对学生进行一个全方位,高效且公平的评价。

  结语

通过河北外国语学院《旅游法语》课程改革的实践,为其他高校旅游外语类课程提供示范和借鉴,以便有关高校能够更加有效地落实“新文科”建设。服务于“新文科”背景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以及“新文科”背景下跨学科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的需求;同时服务于法语老师在《旅游法语》课堂中教学能力的提升,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等;服务于法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与创新;对于本校各个学院的推广,也可以供同类型高校借鉴,如果课堂改革成效明显,可以向河北省内相关院校的外语专业进行推广,培养服务于京津冀区域发展的复合型外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