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盲聋哑学校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集体教学中体育田径游戏如何促进小学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实证研究。通过对24名小学孤独症儿童进行为期8周的集体教学,运用问卷调查、观察评估和实验数据分析等方法,结论发现体育田径游戏能显著提升小学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
关键词:小学孤独症儿童;集体教学;体育田径游戏;社会交往能力
引言:近年来,孤独症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出增加趋势,尤其在小学儿童中更为突出。孤独症儿童常常表现出社会交往障碍和社交困难,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社会化过程和个人发展。体育田径游戏作为一种强调合作和互动的活动,可能有助于改善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然而,对于这一领域的实证研究尚显不足,本研究旨在填补这一空白。
一、集体教学中体育田径游戏促进小学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研究过程
(一)选取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择24名小学孤独症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为了保证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采用随机配对的方法,按照性别和年龄进行配对。这样可以减小因个体差异而引起的结果偏差,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二)实施集体教学
研究采用为期8周的集体教学作为干预措施。每周进行2次教学,每次60分钟,参与的活动主要以体育田径游戏为主。教学内容涵盖了跑步、跳远、投掷等项目,这些项目具有互动性和合作性,能够培养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小组协作、互动交流,并提供积极反馈和奖励,以增强孤独症儿童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三)数据收集与分析
为了评估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观察评估和实验数据分析等方法。首先,使用社会交往评估表对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进行评估;其次,通过观察评估表记录孤独症儿童在集体教学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最后,采集孤独症儿童在教学过程中的自我主观感受和家长的反馈。以上数据将经过统计分析和比较,以探究集体教学中体育田径游戏对小学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
这些方法的选择可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通过实施集体教学和运用多种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可以全面地评估小学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进一步验证体育田径游戏对于这一群体的促进作用。
二、研究结论
1. 体育田径游戏能够显著提升小学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通过8周的集体教学实验,我们发现参与体育田径游戏的孤独症儿童在社会交往能力上有明显的提升。他们在与同伴的互动中表现出更多的笑容、目光接触和接近行为,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这表明体育田径游戏作为一种集体教学形式,有助于小学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2. 孤独症儿童在集体教学中表现出更多的积极互动行为,如与同伴的目光接触、主动交流等。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孤独症儿童在体育田径游戏的集体教学中,表现出更多的积极互动行为。他们与同伴之间进行目光接触的次数增多,主动发起交流的频率增加,并积极参与团队活动。这表明体育田径游戏能够促进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互动。
3. 集体教学中的体育活动能够增强孤独症儿童对团队合作的意识和参与度。在集体教学过程中,体育田径游戏为小学孤独症儿童提供了与同伴协作的机会。孤独症儿童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学会了团队合作、分工合作和互助合作。他们学会了倾听他人的声音、尊重他人的意见,并能够在团队活动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这表明集体教学中的体育田径游戏能够增强孤独症儿童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参与度,促进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总结上述研究结论可知,集体教学中的体育田径游戏对小学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体育田径游戏不仅能够显著提升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还能够增加他们与同伴的积极互动行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参与度。因此,在小学孤独症儿童的教育中,可以通过集体教学中的体育田径游戏,来促进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集体教学中的体育田径游戏对小学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首先,体育活动提供了孤独症儿童与同伴互动的机会,改善了他们在社交方面的不足。其次,团队合作的要求促使孤独症儿童更积极地参与集体活动,并向其他同学学习和展示自己,有利于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集体教学中体育田径游戏对小学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积极影响。这为教育者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干预手段,可通过体育活动促进孤独症儿童的社会化过程和个人发展。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类型的体育活动对孤独症儿童的影响,并组织更大规模的实证研究来验证本研究的结果。
参考文献:
备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常规课题《体育游戏在促进孤独症学生教育康复中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FJJKZX23–695 阶段研究成果
[1]张文渊. 孤独症的病因、诊断及心理干预[J]. 中国特殊教育, 2003, 39(3):71-75.
[2]邓淑红.自闭症儿童沟通行为的体育游戏干预个案研究[J]. 中国特殊教育,2011,127(1):52-56.
[3]丹豫晋,苏连勇,刘映海.自闭症幼儿沟通行为的体育干预个案研究[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6):120-122.
[4]潘红玲,李艳翎.孤独症儿童体育干预个案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2012,48(3):90-95.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常规课题《体育游戏在促进孤独症学生教育康复中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FJJKZX23–695 阶段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