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儿童情绪障碍 、儿童情绪障碍怎么回事

/ 2

什么是儿童情绪障碍 、儿童情绪障碍怎么回事

      陈旻彦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广东 佛山528300

照顾儿童是一种精细活,很多家长们在照顾儿童的过程中面临着较多困扰,其中情绪问题是最常见困扰,也是家长们束手无策、不知道该怎么处理的主要问题。

一、什么是儿童情绪障碍

而且因为儿童期思维有其特殊性、语言表达有自己的特点、社会经验的不足,常以一些异常的方式表达成年人不容易理解的方式表达,例如:大喊大叫、生闷气、发脾气、摔砸东西、自伤等,也有一些相对隐匿的表现,如抠手、舔嘴、咬指甲、不明原因的腹痛、头痛等,不了解的父母往往误解为孩子生活习惯差、粗心、任性、不想学习、怕困难等予以批评惩罚,忽略了疾病可能,耽误治疗,也损害亲子关系。

儿童情绪障碍发生原因十分复杂,受个体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影响。其中7岁以上的儿童是疾病高发群体,伴随着年龄增长发生儿童情绪障碍的概率越高等。早发现、早干预、家庭改善等是治疗关键。

二、儿童情绪障碍会有哪些表现?

躯体症状:心理科门诊经常会接诊一些儿科转入的儿童,他们最开始的表现为反复出现的腹痛、恶心、腹泻、头痛、胸闷、心慌等,父母带至儿科可能只能发现轻微的感染、轻微的胃炎等,但这些都与儿童的痛苦表现不相符,通过儿科的常规治疗后部分能得到缓解,但反复发作,部分无法缓解。部分儿童甚至从身体上就找不到病因。经常跑医院但没有结果后,对家长的精神、体力、经济都带来困扰,家长感到疲惫时很容易对孩子的不适感到不耐烦,向孩子发脾气,甚至猜测孩子是用生病逃避上学。身体和心理从来都不是割裂的,很多的科学研究都证明我们情绪有问题的时候,身体内各种器官功能会出现问题,当我们情绪出问题的时候有人会失眠、进食过多或过少、内分泌失调、抵抗力异常等,大人会出现小孩也会出现。而且孩子表达能力有限,躯体的症状有可能就是早期的信号,有助于我们尽早发现问题。

    行为问题:懒散、粗心、拖延、故意违反纪律、社交问题、欺凌行为、自伤等,除了提示可能存在教养问题,往往也是情绪异常的表现。放在大人身上,心情差的时候注意力、记忆力会变差,工作效率下降,精力不足、疲乏,我们的孩子也会出现,这时候孩子会表现出做事散漫、走神,不积极、丢三落四等。大家想想,两夫妻心情不好的时候会吵架、故意挑毛病、冷战等,同样我们的孩子情绪出问题的时候,跟父母老师相处常用激烈的方式如故意挑衅、违反纪律。跟小伙伴相处的时候争吵,打架、欺负别人,甚至不愿意社交。甚至部分儿童还会出现抓、咬自己、撞头、咬指甲、拔头发、划伤自己等行为。相对于语言,儿童更多使用行为去表达,如果我们只会一味批评惩罚,不但不会让孩子变好,甚至会让亲子关系、家庭关系变得更糟糕。

焦虑、恐惧:如部分儿童存在较大的学习压力,或害怕考得差没有办法和家里人交待,第二天考试,前一天十分紧张,甚至有夜不能寐现象发生,这些紧张情绪甚至会影响行为,有些儿童平时十分细致,但在考试前一天收拾书包的时候却会忘记带笔、带草稿本等,等到第二天考试的时候,因为没笔没本子又产生较大恐慌情绪,担心卷子写不完,最终在考试前、考试时出现极度焦虑情绪等。有些儿童还会表现出恐惧,比如一些孩子恐惧黑暗,害怕晚上独自起来上厕所,所以存在尿床习惯。害怕独处,如家长要出门,整个过程耗时不超过半小时,但孩子不能忍受这一点,哭着闹着要和家长一起出去。这些表现对家长的生活工作造成很大影响,尤其是儿童年龄已经超过6岁时。随着儿童逐步长大,家长的困扰越来越大。

抑郁:很多人会觉得抑郁是成年人的问题,“孩子那么天真,又不用挣钱,哪有什么抑郁”而忽视了儿童的抑郁。儿童其实也是抑郁症的高发群体,儿童各种能力还在成长中,在压力下更容易出现适应问题,产生抑郁,如学习压力,朋辈间的对比、学校人际压力、家庭关系不和、父母的不理解等。换个角度我们就好理解多了,例如我们心情不好可以去旅游、逛街,和同事有矛盾,可以找其他圈子的朋友,但这些途径大部分小孩都没办法自己做到,人类的未来版图辽阔,但新手村时期,地图确实很小,等级低的小号是无法对战大BOSS的,作为人类新手指导员的我们试试换个角度想问题,对我们的人类小号多点包容理解。若儿童的情绪行为异常了,试着多点角度了解,积极求助专业人员,尽早处理问题。

三、面对儿童情绪障碍我们可以做什么

关注躯体症状:对于没法解析的身体不适,治疗不理想时,可以考虑一下孩子最近的经历、家庭关系等,积极求助儿科医生,必要时也需要咨询一下心理专科的医生,他们的经验有时可以帮助我们尽早发现问题。

换位思考:面对儿童情绪障碍,先别慌,虽然我们的表达方式不一样,但无论大人小孩都是人呢,情感总是相通的,试着换个角度理解可能有些想不明白的问题就好理解了,例如上文提到的如何理解儿童抑郁。可能你会觉得就是别人说两句孩子咋就哭了,真小气。但如果我们尝试在脑中变换一下场景,明明自己没有错或者不是故意的,但周围就天天在说自己不对。我想很多大人可能就能明白孩子为什么难过了。

家庭环境:情绪障碍诱发和学龄前儿童的培养、教育方式、父母职业与家庭结构存在直接关系。譬如儿童常年被父母溺爱,反而更容易发生学校恐惧症,这和儿童对父母有更强的依赖性存在直接关系,这一类儿童对学校有极高的期望值,但又不具备充足情感支持,所以是情感障碍高发群体。若直系亲属有情绪障碍病史,或是现今处于情绪障碍状态,或长期被负面情绪影响,儿童也很容易发生情绪障碍。想要及时解决情绪障碍,家庭也是主力,需要主动分析儿童病情并获得家庭配合。

在门诊中有位职业是销售的爸爸分享了一些他的经历,刚开始是陪孩子来看诊,觉得孩子麻烦不懂事,刚开始心态是“现在的孩子就是娇气,就是会作”,随着治疗逐渐理解了孩子的不容易,和孩子关系改善了,家庭氛围关系变得融洽。后来发现自己的业绩逐渐有了提升,有一次和客户闲聊和自己说“你们的产品不是独一无二的,但发现你很能理解别人处境和需求,做出来就是合心意。”这位爸爸忽然发现原来变好的不只是孩子,自己也在不断成长,不断变好。

对于成年人,我们的儿童时期懵懵懂懂就过去了,养育小孩其中一个意义可能就是让我们能再一次探索成长的过程,让我们多一次成长的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