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2
/ 2

学校教育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李凯

吉林省通榆县第一中学校

摘要:学校、家庭与社会协同育人是目前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该模式以学校、家庭和社会为教育地点,经过三者紧密的配合,共同促进学生发展进步。本文针对协同育人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做出了进一步解答,并讲述协同育人的相应对策,同时为学校和家庭提供更有利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协同育人

学校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都要经历重要阶段,在成长过程中起着基础的作用。家庭的思想理念和社会教育在协同育人的过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阶段在成长过程中都是不可或缺的,这也是为什么如今社会提倡协同教育的原因,本文将针对这三大主体在成长中起到的作用进行研究与讨论。

1.学校育人主体的作用

1.1增强学生的知识技能

学校教育过程中应提供知识教育和特长教育,选择最符合课程需要的教学计划,加强学生掌握各项知识和技能的熟识度。学校教育主要体现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教师通过每位学生不同的优点和长处,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式,并制定有趣的教学方案,以保证所有学生都可以接受到同样的关注与帮助。与此同时,在课程准备方面,也要严格把关,保证教学质量[1]

1.2提高学生的各项发展

学校教育中学生创新发展也要提上日程,让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同时加强思维判断能力,整体提升学生的素质水平。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各项素质方面,老师应该告诉学生要思想独立、敢于创新,给学生课外探讨充足的时间。同时,学校可通过增加不同课程,使课程多样化,用不同的方式加强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拓展。比如,增加美术、体育、课外阅读等课外活动,全方位提高学生各项水平。

1.3建立加强各项评估系统

学校教育应建立更完善、更全面的评估系统,使学生的专业技能、道德观念、体育运动和艺术教育等综合水平全方位提高。想要建立更全面、更合理的评估系统,需要全面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社交能力和综合素质等多方面,并且要统一各项评估指标,保证评估公平、有序的进行。因此,学校可根据不同的评估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案,给学生提供效果最佳、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学校协同育人的主要表现是一方面是学校与家庭,学校和家庭之间要具备长期有效的沟通方式,通过经常举行家长会的方式和家长进行沟通,和家长相互协调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另一方面是学校与社会:学校与社会可以通过开展校外教育,增加多种教育模式,对贫困地区的学生进行教育,使协同育人方式充分发挥其作用[2]

  1. 新时期协同育人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想要推进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教育的顺利进行,学校教育是首要解决的一大问题,同时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积极配合也及其重要,只有三者相互结合、扬长补短、互相促进才能实现更全面的协同教育。由于,现代社会发展速度较快,目前社会中普遍存在一些矛盾问题,育人工作在实践中也面临着多种挑战,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在某些程度上不仅没有互相合作发挥良好作用,相反各自发展,甚至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这样一来给协同育人的工作无法顺利进行,大大增加难度。

2.1学校家庭社会职责定位模糊

因教育模式多元化发展,不同的教育模式产生的影响力度存在很大差异,就目前形式来看,我国协同育人三主题存在关系分配不明确、职责不到位等问题,导致遇到问题没有明确解决方式、相互推卸责任,甚至出现学校超出管理范围、家庭缺少管理、社会管理空缺等越位行为,无法做到有效结合。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三者的作用,一是表现在学校方面,存在普遍的越位现象,在学习和生活上都给予一定程度的干预,无法做到各司其职,使教学水平受到一定影响。另外,“双减”政策的推出,不但增加了学校的上课时间,同时老师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许多教师都出现抵触协同育人模式的反应,这样以来家庭和学校合作将无法顺利进行。二是表现在家庭方面,家庭教育不完善,家长之间缺乏沟通的机会。一方面家长对协同育人的概念不是很了解,觉得孩子的教育问题只是学校和老师的义务,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家庭教育比较传统,脱离了本质的生活教育,还有是体现在社会方面,社会教育空位现象普遍存在,社会责任没有明确划分,因为没有合适的沟通途径,导致社会与学校、家庭沟通无法正常开展,无法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同时发挥其根本作用[3]

2.2缺少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完整方式

因为协同育人问题比较复杂,设计各个部门,所以各部门需要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共同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协同育人工作有效进行的前提是建立健全的工作机制,目前我国并没有一套高效的管理方案,因此,协同育人的工作无法真正落实到现实教育中。政府各部门没有很好的划分职责问题,处理问题是边界感模糊,“谁来管”“如何选择哪个部门”“各部门相互关系”目前没有确定性,处理问题时会存在一些推卸责任的不良态度。由于目前协同育人工作没有明确发起源头,所以各部门缺少沟通,无法更好的合作。目前我国协同育人的体系尚不完整,整体教育队伍都欠缺经验,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力量,是协同育人工作日后开展的重要人员,由于没经过完善的系统培训,教师专业程度有所欠缺,在协同育人工作上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此外,经费来源也是一项重要内容,综上所述,这些都是影响我国协同育人工作无法顺利实施和落实到具体生活的重要因素

[4]

3.发挥学校在协调育人新格局建设中的作用

3.了解协同育人对现代化学校制度建设的意义

现代学校制度是按照我国各级各类教育的明确规定而制定的,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目的、首要任务、规章制度、管理目标等具体内容,有利于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全面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教育制度也不断完善,教育更加多元化、具体化,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会增加学生的校外教育和其他教育,这样充分体现了协同育人的重要性,三者可以紧密结合起来,在教育中不断发挥其作用。首先,学校教育制度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相互配合、各抒己见。现在时代不断前进,为跟随时代发展潮流,家长可以对教学建议、老师授课、教师态度等多方面进行评价,这样不仅促进学校民主化、科学化的发展,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校的工作质量,促使学校制度不断完善,增加自我改革的进度,并且也提高了家长的综合素质,使家长可以更积极的参与到协同教育教育中,使协同育人的体系逐步完善。其次,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与校外社会条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给校园教育事业带来更多有利资源,也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和身心健康提供重要保障。因此,协同育人理念的有效实施是现代化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

3.2剖析学生特点,为协同育人奠定基础

教育的意义是为了可以帮助更多青少年解决自身问题,促进身心健康、使各方面水平得到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到最基础作用,想要新时代协同教育理念顺利进行,学生是问题的关键。只有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知道学生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剖析学生心中的思想观念,然后结合教育本身的内容,才能更有利于协同育人的有效进行。一方面,应该从教师做起树立良好、科学的教育理念,明确告知学习成绩只是片面的选拔标准,而并非是衡量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要从全方面考虑,尊重每位学生的想法,针对不同技能和特殊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案,在教育过程中发现学生潜在的能力,培养探索精神,是身心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要激励教师不断创新和丰富课堂内容,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不同心理发展水平,对知识的不同认知能力,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同时,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也要告诉家长不同成长阶段的孩子应该区别对待,深入了解孩子内心世界,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法,给予更加科学的教育方式,对以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5]

4总结

上文所述,协同育人的教育方式是目前最新式、最科学的教育理念,以协同育人为核心内容,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共同进步发挥最佳的教育效果,良好的教育模式可以更有效的培养孩子对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良好的教育环境,使教学资源充分利用,从而更好的完成协同育人的目的,这也是未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一。

参考文献:

[1]李宇阳,周洪宇.如何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基于系统耦合理论的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23,(08):59-63.

[2]曹雪.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23.

[3]韩桐.交叠影响域理论下城市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3.

[4]陈静.乡村小学家校协同育人的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D].黄冈师范学院,2023.

[5]张文彦,施展.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研究综述[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23,(Z1):11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