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教育局教研室
摘要:在教育不断改革背景下,素质教育理念在义务教育阶段推进和实施,在全新理念的指导下,小学数学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而教师也在思考如何才能有效利用问题情境达到新的课堂教学效果的高度。问题情景创建问题情境能够帮助教师解决在素质教育理念背景下所面临的新的挑战,给予数学课堂更多的活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教学;问题情境;有效策略
引言:小学阶段开设的数学课程以及选择的数学教学内容都与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相契合。在小学阶段进行数学知识学习,为学生今后更难的数学知识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和思维。在数学课堂中创建问题情景,给予了学生更多的新鲜感,也能帮助教师解决当前的教学难点,使得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更顺利地进行。但是,作为新颖的教学方式,创建问题情境这一方式在运用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所以教师应探究如何创建有效地教的问题情境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提升问题趣味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情景创建的过程中教师是创建者和引导者,而学生则是参与的主体。这一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改下综合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在问题的激发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引导以及各种教学方法的辅助。基于此,小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因数学这门学科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程存在畏惧心理,所以教师要让其产生兴趣,使其乐学会学,并且能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小学这个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是天性,他们很难对枯燥无味的教学方法产生兴趣,同时,问题情境的创建需要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其中,而不是只有仅仅几位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参与其中。小学数学教师在问题情境创建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参与性,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参与中获得成效,所有教师要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每节课所采用的方法都要具有吸引性,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譬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让学生思考在自己的生活中是否看到过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物体,同时让学生积极地回答。通过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结合,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熟悉的生活元素更有益于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才能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数学知识的趣味性。
二、确保问题传导的全面性,补全情境创设场景
问题情景创设方法运用过程中最重要的是问题的选择。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单方向的问题传导机制进行优化与调整,促使学生能够在与课堂内容紧密相关的情境之中学习知识,并找到问题的答案和解决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小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所以他们会思考更多其他的问题和疑惑,而这时教师就不应只针对情景创设的问题进行回答,而是要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进行认真回答。同时,小学数学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且与学生共同创建问题情境。在问题情景创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部分问题内容并让学生通过补全的方式了解问题创问题情景创建的本意,这样既能够尊重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又符合创建问题教学的步骤。同时,在补全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自身学习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
譬如,在教学《生活中的大数》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大数有哪些?这一问题对于学生而言较为简单,且能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之后学生便会对问题进行补全,比如有些学生会提出这些大树在哪些场景进行应用,通过问题的补全以及问题情境的创设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之后,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问题情景的创设之中,在情境之中分析、探索和解决问题。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其进行情景创设。在具体的情景创设过程中,学生会模拟在生活中见到了大树和大树和大树应用的实际情景,将实际生活与之结合,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在创设的情景中找到问题的答案。还能在情境创设的实践中深入学习到了数学知识,同时了解到了数学的理论联系生活实际的含义,更容易有助于学生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达到有效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
三、利用信息技术丰富问题情境创设
在21世纪,信息技术全面渗透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之中,在各行各业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在教育行业信息技术也逐步开始渗透,并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问题情景创设的过程中,便可与信息技术进行结合。信息技术提供的丰富资源和内容能够让学生沉浸式学习。在小学阶段学生通常是以被动的状态参与教学活动的,所以如果教师采用的数学教学方式单一且枯燥,只是机械性地将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与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贴合,那么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便会丧失学习兴趣,不仅会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且会觉得这门课程枯燥且无味。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便可利用多媒体播放更易于模仿的情景视频,同时在课堂上采取多元化的生活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对数学课堂充满期待和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学习和接受数学知识,从而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教学目的。
譬如,在教学“购物”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将日常自己去超市购物的视频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进行播放,让学生观看在日常生活中在超市购物的场景,并且记录整个购物的过程,之后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情境再现,在表演的过程中将本节知识进行渗透。教师可以将教室布置成超市,让学生自主扮演收银员、顾客和售货员,让学生在购物的买卖过程中认识人民币,了解商品的交换以及在公共场所要遵守的规则。这样具有生活化的情景教学模式会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同时将枯燥晦涩的数学内容放在学生熟悉的情景之下,更易于学生接受、理解和掌握,这样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而且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问题情景的创设,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四、将问题情境创设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小学阶段编撰的数学内容来源于生活,最终也将作用于生活,所以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是紧密联系的。而小学阶段的学生获取的大部分知识和经验都来源于生活,所以他们很容易被生活化的问题情景所吸引。但是学生在此情景中虽然易于接受数学知识,但并不善于表达,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表达,让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起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这样的教学目的不仅是为了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兴趣的激发,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构建高效的生活化数学教学课堂。此外,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的经验与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的内容是相契合的,如果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表达,利用自己的经验学习数学知识更易于建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才能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内涵和价值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能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教学活动,获取更多知识,发现生活中数学知识的魅力与价值。
例如,在学习认识时间和钟表刻度的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可以创建以下情景,在讲台上放一个钟表,让学生观看钟表认识时间,在实物情境的实践中学习与时间刻度相关的知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看表或者报时间的情景。通过生活化的活动与通过生活化活动与数学课本内容的联系,使得学生对时间有了初步的认识,而且熟悉的生活元素能够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和畏惧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并且能够在课堂中将自己的经验进行表达时,更益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实现达到促使学生建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的。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问题前进创设的教学方式更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发展特点,同时能够为学生提供全新的数学课堂,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为之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淑慧.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路径[J]. 读写算, 2023, (36): 81-83.
[2]周玉娟. 小学数学教学中优化情景式问题设计的途径研究[J]. 小学生(中旬刊), 2023, (12): 19-21.
[3]杨丽萍, 卓桂香. 创设有效问题情景 提升学生数学兴趣[J]. 读写算, 2023, (32): 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