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普天防雷检测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现阶段,提升现代防雷技术以及设备是当前时代发展的重要内容。以现代防雷设备以及防雷技术手段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意义为做基础,分析当前雷电防护装置装置现场检测关键技术及实际问题,进而提升雷电防护装置装置现场检测技术。
关键词:防雷装置;雷电防护装置;现场检测;关键技术;
1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流程
随着科技进步,社会进入万物互联的时代,雷电防护装置检测作为防雷安全保障体系的之一,通过对雷电防护装置装置系统进行科学、准确的检测,结合实际情况,及时发现雷电防护装置隐患,提出改善建议,促进更好地做好防雷安全工作。
在进行防雷检测之前,应做好前期工作,做好实地勘察,制定检测计划,并对要检测的项目进行防雷分类,同时参考项目防雷竣工图纸或往年检测记录报告,决定检测的方式和检测的详细内容。按照检测报告的内容,结合检测技术要求和规范,形成最终的检测方案。
2雷电防护装置关键技术
2.1 外部防雷
2.1.1 接地装置
对于新建建筑防雷接地装置来说,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对于建筑桩、承台、基础而言,其结构钢筋则是一种天然的防雷接地装置,可形成各种均压地网,能够让地电位达到平衡状态,预防出现反击。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电气设备,建筑物中的接地装置尤为关键。对于综合接地系统,建筑物一般采用电气系统、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信息系统的接地共用,上述系统接地电阻值应满足各种接地的最小电阻值要求。另外,对弱电系统等重要信息机房来说,宜设置在建筑物底层中间处,此时屏蔽效果较好。在考虑雷电防护设计时,首先考虑当地雷电活动的频繁程度,计算防雷类别,对应防雷分类设计。在接地电阻不满足要求时,可要求增设人工接地装置等其他方式降低其接地电阻。
2.1.2 引下线设置
对于建筑防雷引下线而言,要结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关于防雷分类明确类别,专设引下线平均间距:二类不超过18m,三类不超过25m。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通用规范》中,引入专用引下线概念,指一般利用建筑物钢结构或结构柱的钢筋当作引下线,设置间距与专设引下线同等要求,引下线上端同接闪器相连接,引下线下端同接地装置相连接,保证电气始终处于畅通状态。另外,应对各连接线进行防腐处理,尤其要注意材料不同的导体间电气腐蚀的情况。
2.1.3 接闪器设置
建筑物的屋顶一般选择在四周设置12mm镀锌圆钢接闪带,同时暗敷接闪网格,根据防雷类型设置网格。要注意二类防雷网格最大规格为10×10m或12×8m,高度超过250m时接闪网格最大规格为5×5m或6×4m;三类防雷建筑物网格最大规格为20×20m或24×16m。突出天面的金属物:对于金属栏杆而言,必须连接屋面防雷相关装置。很多露天设置的大型设备,金属外壳同基座必须参照就近原则同周围防雷接地装置做好连接,同时保证连接点至少为两处,连接带应考虑选择镀锌扁钢40×4mm,金属屋面当接闪器需考虑厚度要求。
2.2 内部防雷
2.2.1等电位联结
等电位联结可有效预防建筑物出现电位差的状况,将建筑物外部经电气线路、相关金属管道等接入时产生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有效消除。目前,针对进线配电箱附近的总等电位联结母排的方式,对导电部分进行有效衔接,确保其始终处于畅通状态。对于导电处,一般情况下包含了建筑物金属结构、电力设施中的金属管道及引出线等。针对等电位联结处的导通性能,最好在有效连接等电位后测试其过渡电阻,高层建筑还需留意金属门窗、主要金属栏杆接地。针对弱电机房、监控室、设备室等用电设备较为集中的场所,应预留接地端子,为等电位以及相关设备等提供便捷。对于预留接地端子而言,应基于连接要求确定材质与规格,若要求不明确的情况下,可按照这一规格: -40×4mm的热镀锌扁钢敷设。
2.2.2 屏蔽设置
由于高层建筑的特征,对于屏蔽布线的材料尽量选取金属管或金属槽敷设,并全长保持电气连通,至少双端作接地处理,能够屏蔽处理电磁脉冲,以此来对建筑物中电子设备进行有效保护,预防被雷电击中。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其中心处是雷电电磁场强度最弱的部位,一般信息机房都设置低处中心。电气线路、弱电线路敷主要干线通常敷设于强电井、弱电井,电井每层设置预留接地端提供给长金属管线接地。
2.2.3 防雷电波入侵设计
对于低压配电系统,其线路一般以埋地电缆引入的方法。唯一需要留意是老旧建筑架空线路引入,在不能线路改造入地情况下,最好选择在电源入户总进线端安装T1级电涌保护器。同时,对于信号线而言,应确保其拥有屏蔽层,对屏蔽层进行有效的接地处理。光纤加强筋应作接地处理。另外,信号线、电气设备穿越防雷区处应安装相对应的电涌保护器(SPD)。
3 雷电防护装置现场检测
3.1新建检测
新建检测,对于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施工时先下而上,首先应将接地装置安装完成,接下来才可安装引下线,最后将接闪器进行有效连接。接地装置安装时,可采取自然接地、人工接地两种方式。其中,自然接地则是将建筑物中的基础钢筋按照相关规定焊接成各种接地网;人工接地,则是构建环形接地网,且参照设计施工相关规范与要求开展,对施工质量进行认真地核查,对施工方法进行优化改进,促使接地装置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引下线敷设时,在《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51348-2019中,建筑物防雷装置宜利用建筑物钢结构或结构柱的钢筋作为引下线。敷设在混凝土结构柱中作引下线的钢筋仅为一根时,其直径不应小于10mm。当利用构造柱内钢筋时,其截面积综合不应小于一根10mm钢筋截面积,且多跟钢筋应通过箍筋绑扎或焊接连通,针对均压环而言,应高度重视施工,一般情况下选择圈梁内主筋,并采用圆筋搭接焊竖向引下线钢筋和主筋,其中,圆筋直径应大于12mm,切实做到可靠连接。接闪器系统应完全暴露于高层建筑屋面上,积极发挥防雷接地的效能,其规格以设计要求为参照,对材料质量、位置、牢固规定及防腐措施进行全方位控制。屋面引下线与接闪带、网格连接焊接处必须要有清晰、鲜明的标志,方便验收核对图纸引下线位置数量。具体敷设时应尽可能平直牢固,不得弯曲。接闪带应设在外墙外表面或屋檐边垂直面上,也可设在外墙外表面或屋檐边垂直面外,接闪器之间应互相连接。接地电阻检测时,不仅要对建筑物接地电阻值进行检测,还应查看均压措施、露出地面部分的施工工艺、隐蔽工程施工是否符合规定等。同时,准确地测定铝制门窗接地电阻值,尽可能不要选择在阴雨天。
3.2定期检测
定期检测,一般依据《建筑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进行,个别地市主管机构同时发布地方执行标准确保检测质量。《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由2010年发布至今已13年,在其他国家规范新发布下,防雷技术、设计、施工的要求更新不少要求,例如《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通用规范》,对防雷设计以及施工上细化以及废止一些不合理的规定,需要各检测企业技术负责人、检测员学习。在设计规范及施工规范更新的情况下,检测规范也应相对应的更新和明确,近期已看到《建筑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最新的修订稿,相对于现行2015版明确一些检测要求检测方法,更精准更细致,要要求检测员更高的检测水平。
4 结语
对于建筑物雷电防护而言,定期检测是雷电防护装置是否有效的主要措施,完善的雷电防护装置可最大程度减少因雷电灾害导致建筑使用者的人身与财产安全损害。同时也需要其使用者定期维护保养,保证其雷电防护效果持续有效。
参考文献:
[1]陈绍东,陈绿文,杜赛,等.广东省中部地区雷暴团特征的初步分析[J].广东气象,2021,40(02):199-200.
[2]刘世宇,高攀亮.关于新型雷电防护在线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仪器仪表用户,2020(20):127-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