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107211990****5018
摘要:本文选用了中央歌剧院合成排练厅改造项目,从消除隐患、改善环境、新老结合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国家级院团中央歌剧院场所如何通过建筑改造,实现建筑本身、周围场所的整体升级,是城市有机更新的一次尝试。
关键词:城市更新、再生
0引言
中央歌剧院合成排练厅建设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坐落于首都北京东二环旁,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的老化以及周围场地的变迁,合成排练厅作为国家级院团的日常排练演出场所,现阶段已经不能满足演职人员对于歌剧日常排练的需求,甚至危及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本次建筑的改造旨在保留排练厅老建筑记忆的前提下使建筑焕发新生,提高建筑自身结构安全,改善演职人员工作环境,并尝试将建筑与周围场地现状相联系,既能对外服务大众,又能对内与新建剧场协同发展。本次改造是一次城市有机更新的创造性尝试,也是原有演出场所的一次“再生”。
1建筑背景
中央歌剧院由于历史的原因,曾经长期借用商业部的朝阳区左家庄12号院,自身没有办公及业务活动场所,工作条件艰苦。后来,12号院因要建设商业学校,中央歌剧院人员需要搬出,面临一切业务活动无法开展的困难。一九八五年,北京市规划局下达了于北京市东二环开展中央歌剧院7000平方米的业务用房基建项目,经过几年的规划与设计,剧场及业务用房进行了适当调整经最后确定的建筑面识为剧场12860平方米及业务用房为8600平方米。之后,剧场受到建设投资的影响,被列为缓建项目,而业务及排练用房继续建设,并于1997年12月竣工,才最终满足了中央歌剧院员工的日常办公、就餐、舞美制作、小型演出、观摩及排练的需求,为后来的众多经典剧目的创作排练提供了条件,在中央歌剧院的历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现状情况
中央歌剧院合成排练厅距今完工也有二十余年,经设计团队勘察现场发现:
建筑效果方面:外立面仿石涂料水渍、污渍较多且颜色暗淡,空调室外挂机安装杂乱无章,室内装饰材料陈旧。
结构安全方面:经专业单位检测和安全(含抗震)鉴定,现建筑结构抗震能力不符合现行国家规范标准的要求,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消防安全方面:建筑内部设备设施老化且跑冒滴漏情况严重,消防系统已不符合现行标准的安全要求,建筑内部装饰材料安全性低,如人员密集的观众厅上部吊顶为木质龙骨,整体燃烧性能较低,安全隐患较大。
演出设施方面:建筑舞台机械吊杆设备定位精度差、噪音大,采用单制动电机、缺少保护安全装置、荷载也无法满足实际排练及演出时吊挂灯具和景片的使用要求;吊杆控制系统采用模拟控制系统,控制方式落后,安全性能差;另外,原舞台与马道层之间局部采用垂直爬梯进行检修,路径曲折,无防护措施,危险性大;
观众容量方面:现存固定观众席199个,演出时座椅数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需在乐池区域临时搭建平台摆放活动座椅以增加观众数量,但当乐队使用时无法在短时间内进行拆除转换。
周围环境方面:缓建大剧场因原西侧场地已被占用的原因,于2015年开工建设于合成排练厅的北侧,并于2022年竣工,如何利用现有场地现状使新旧建筑有机结合也是本次改造的重点。
针对上述现状问题,并伴随着建筑和演出行业新技术、新标准、新需求的不断出现,观众和演职人员对于演出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合成排练厅的改造升级工作已迫不可待,设计团队综合考虑所有问题后,着手从消除隐患、改善环境、新老结合三个解决策略进行改造。
3解决策略
3.1消除隐患
面对上述结构、消防系统的安全问题,设计团队配合业主单位另委托的专业结构加固、消防设计单位,对建筑整体进行消防系统、结构抗震加固的整改,以满足下一步升级设计所需的结构荷载等安全条件。
内部装饰材料上,设计选用了耐火性能较好的材料,如观众厅吊顶龙骨由原有木龙骨修改为轻钢龙骨、面层由木饰面修改为石膏板,提高观众厅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性。同时更换了消防外的建筑机电设备、管道、末端等已经腐蚀老化失效的部件,以确保建筑的正常运行。
演出设施方面,将原有吊杆替换为灯景两用吊杆,同时,增加每道吊杆的有效荷载;电机由单制动替换为双制动;增加舞台机械包括松绳检测、防乱绳装置、上下限位、超程超载报警、行程检测系统、安全开关、超载电流检测等安全设施;并更换前沿幕吊杆、舞台均匀伸缩大幕、二道幕机、侧灯光吊排等存在安全隐患的老旧设施;另外将原有机械控制系统进行改造,采用安全可靠的PLC数字化网络控制系统,可调速吊杆定位运行,采用变频调速方式,实现1对1控制,综合提高演出安全可靠性;设计还将原舞台与马道层之间的垂直爬梯修改为钢斜梯,优化舞台机械维护人员检修通道,保证日常设备维护人员的便捷和安全。
3.2改善环境
设计本着维持合成排练厅原始样貌的原则,对建筑外立面仿石涂料进行翻新,颜色选用和临近新建大剧场外立面效果一致,另新增与现有办公楼一致的空调室外机装饰板,不仅保留了老一代中央歌剧院人的建筑记忆,同时,整体园区内办公楼、合成排练厅、新建剧场间相互协调,和谐共处。
建筑使用上,对观众厅、办公室、化妆间、卫生间、休息室、舞美用房等功能房间进行优化布局,并更换墙地顶装饰材料、卫生洁具等,舞台地板在不影响使用的基础上进行打磨抛光上漆,在可控的造价下有效的改善办公和演出环境。
改造乐池底板结构空间,将乐池调整为电动可升降形式,采用安全可靠的变频调速方式,乐池可在乐队演出与设置临时观众席的两个高度间进行灵活切换,避免之前临时搭台并拆台转换的烦恼,有效提高排练演出的使用效率。
3.3新老结合
如今,临近合成排练厅的中央歌剧院新建剧场已经投入使用,演出场次供不应求,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每场表演在正式开演之前,需要在舞台上进行装台、排练、调试等前期工作,而这段时间内不能进行其他的演出安排,无法有效的提高剧场的使用效率,面对剧场本身高昂的设备维护保养的费用,由此带来的剧场入不敷出的情况很难解决。
新建剧场因场地极为拥挤,设计创新性的采用架空的“田”字形舞台,既能像传统“品”字形舞台一样满足多幕歌剧剧目的布景运作,又解放了地面层的空间从而布置消防、货运等功能通道,巧妙解决了场地拥挤带来的先天不足。合成排练厅侧舞台靠近新剧场“田”字形舞台的侧后舞台,两者相距3米左右,设计采用“空中连廊”的方式将两者连接,并在合成排练厅室内侧新增地下一层至三层室内货梯一部与空中连廊衔接。改造完成后,演出剧目可先在合成排练厅排练完成,地下一层演出人员、舞台布景道具可通过新增货梯运输至空中连廊,直接通往新建剧场侧后舞台,在新建剧场实现快速装台进行演出。整体构成系统性的室内演出运输系统,不受室外环境、天气所影响,最大程度满足创排需求的同时,在排练期间又不影响新剧场其他剧目的正常演出,增加了演出频次,可有效解决剧场运营入不敷出现状。
本次改造有机的利用了新老建筑的关系,更新了中央歌剧院整体园区的演出生态体系,可以极大的拓展剧场运营的多样性,为未来更加高速运转的市场化演出提供条件。
4未来展望
因歌剧传入我国时间较短,加上歌剧本身富丽堂皇的刻板印象,以及较高的欣赏门槛,歌剧目前在我国还不算普及。当本项目改造完成之后,日常不仅可以很好的为新建剧场的运营提供支撑,也可以对社会开放,定期举行歌剧艺术的展示、培训等活动,亦可举办文体活动和新闻发布,为大众提供充分的歌剧科普,使大多数人可以拥有了解歌剧、认识歌剧的机会,让歌剧渐渐的走向大众化被更多人熟知,给大众带来生活的启发和审美享受。
中央歌剧院合成排练厅建筑本身改造升级的同时,也实现演出场所的一次“再生”,使得建筑更加适合歌剧艺术形式的表达,也为演职人员、为社会、为大众提供与歌剧亲密接触的机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