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平台治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9
/ 3

数字时代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平台治理

王兢

摘要:在数字化浪潮下,地方政府正致力于构建以人民满意度为核心目标的数字政府,将传统的服务模式转变为更加灵活和高效的数字化服务。数字政府的建设不仅仅体现在技术的应用上,更重要的是,它贯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将公共服务平台作为链接政府与公民之间的桥梁。这样的平台不仅受到政府的监督和管理,同时它也成为实现公共价值,促进社会治理创新的主体。

关键词:数字时代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平台治理

前言:在数字化时代的浪潮中,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平台正变得日益重要,它不仅凸显了政府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引领作用,更是旨在提高政府数据共享以及利用效率的重要举措。此外,该平台也致力于拓宽社会各层面成员参与政府决策过程的途径,通过网络化的信息平台实现更广泛的民众参与和反馈。

一、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平台治理

近年来,国外学者将“平台”这一概念成功引入政府治理领域,提出了一种新型治理模式——平台治理。这种模式主张政府借助社会技术系统整合数据、服务、技术和人力资源,激发公民参与创造公共价值,以灵活应对社会需求的不断演变。这一理念的提出,为公共服务平台的治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以我国为例,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平台治理的实践中,涌现出了不少值得关注的案例和思考。通过对浙江数字政府建设的观察,可以发现建立有效的推进机制对于促进政府数字化转型至关重要。这种转型不再仅仅依赖于传统的行政驱动,而是转向了一个基于制度化协同的新阶段,强调通过不断完善推动机制来支持这一变革过程。广东省政府的“集约共享”平台建设理念及其构建的省级统筹管理体系与三级协同联动机制,以及上海在城市运营数字化转型中实施的“一网统管”策略,都是平台治理实践的杰出例子。这些案例不仅展示了网络融合、系统整合及流程重塑的操作逻辑,而且彰显了协同共治的价值取向。在公共服务平台治理的进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缺乏有效的风险预防和安全保障机制,阻碍了数据的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尽管一些地方政府采取了措施,发布了相关的政策、规划及实施方案,但这些政策在等级上相对较低,内容也不尽全面,难以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二、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平台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数据开放共享机制

在当前的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平台治理中,信息孤岛和信息壁垒问题依然突显,严重阻碍了政府部门间信息的畅通和业务的高效协同。一部分原因在于部门之间因各自的利益顾虑和责任规避心态[1],对数据共享持保守态度。这种做法限制了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使得本应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的公共服务平台无法有效“打通”,导致相关业务合作与信息交流大多只能停留在纸面上,未能形成实质性的数据整合与利用。尽管省市级已经着手构建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力图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资源的集中管理和有效利用,但现实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尽管建立了统一平台,数据治理主体却仍旧分散在各个部门手中。这种既集中又分割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新的数据垄断,反而削弱了数据共享的实际效果和意义。此外,从横纵向的角度来观察,各省份、各职能部门之间以及与垂直管理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也面临重重障碍。一方面,因权责划分不清、对保密要求过高等因素的影响,部门间的数据共享进展缓慢;另一方面,由于系统和管理机制的独立性,导致即使在同一业务领域内,也难以实现数据的直接共享和流通。

(二)多元参与机制效能低

在我国的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平台治理实践中,多元参与机制的应用尚未得到充分重视。目前,主要治理主体和决策中心仍然集中于各级地方政府,对于非政府组织、私营企业和普通公民等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治理的认识和支持度不足。这种集中式的治理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政策的一致性和执行的有效性,但同时忽视了多元主体参与带来的创新机会和资源优势,限制了公共服务平台的发展潜力。此外,多元化参与主体之间的协调与沟通机制存在缺陷,加之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应用的局限性[2],进一步削弱了公共服务平台治理的多元参与效果。现有的信息技术虽然为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流提供了便利,但技术本身的不足,如数据隐私保护、信息安全等问题,以及各方之间协调机制的不完善,都成为制约公共服务平台治理多元参与的障碍。

三、数字时代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平台治理优化策略

(一)完善数据开放共享机制

在当今信息化、数字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在提升政务服务质量与效率方面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广泛应用,这些技术的融合使用为政府提供了全新的路径以实现服务效率的飞跃和人民满意度的大幅提升。然而,在追求服务优化的同时,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的保护仍是不容忽视的重中之重。地方政府应当积极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包括但不限于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为公众提供高效、精准的服务。通过对服务过程中产生的业务数据的系统收集与存储,可以极大地提高政务信息的处理速度和决策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建立有效的数据共享机制,使得不同职能部门间的数据流通更为通畅,有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资源重复浪费,同时促进政务服务的整体协同性和效率。

数据共享并非无所顾忌地进行,考虑到不同数据面对的受众和应用场景的差异,地方政府需精心筛选对外开放和共享的信息种类。一方面,确保政府内部操作所需的敏感信息不被错误地暴露给大众[3],避免影响决策的独立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合理规划数据共享范围,确保信息的开放与共享能够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公众利益,提高便民服务的可得性和质量。此外,随着数据共享规模的扩大,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挑战也随之加大。在这一过程中,地方政府必须增强对数据安全风险的认识,通过建立健全的预测预警机制,提前识别和防范可能出现的数据泄露、篡改等安全隐患。同时,宜制定和完善一系列符合数据安全标准的工作流程和规范,如数据加密传输、访问权限控制等,确保在开放与共享的同时充分保护个人和社会组织的隐私权益。地方政府在借助大数据等技术优化政务服务的过程中,应当在确保数据安全和保护隐私的基础上,精心策划数据的共享方案,通过科学合理的信息化手段提升效率,最终实现政务服务的高效化、智能化和精准化,更好地服务于公众,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构建多元参与机制

在构建和完善公共服务平台治理体系的过程中,确立公众、企业以及政府部门多方面参与的机制显得尤为关键,这涉及到每位公民的基本利益和社会整体的和谐发展。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要创建一个开放、互动、共享的治理环境,使得所有相关方都能在这一平台上发声,共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建立多元汇聚的参与渠道是十分必要的,不仅能促进政府公共服务平台治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还能通过吸纳不同层面的意见和建议,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度。公民参与决策的机制应当变得更加灵活开放,如通过网络论坛、社交媒体、公开座谈会等多样化的途径,让公众的声音能够被直接听见,并对政府的决策产生影响。在此基础上,确立公共服务平台治理的目标与民众关系,强调公权力的本质是服务人民,是社会的发展方向。政府权利的本源在于人民,因此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导向应当成为治理的核心价值观。这要求政府在理念上彻底摒弃官本位思想,确实将人民的福祉作为衡量政策和服务成效的首要标准。
    与此同时,推动实施以民众为中心的公共服务平台治理,意味着需要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思维方式、工作方法上进行根本性的转变。治理模式从以往的政府单向提供服务转变为政府、企业和公众三方协同参与,旨在通过充分的沟通与协作,共同解决面临的问题和挑战[4]。这不仅能提高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满足度,更能促进政策的透明度和公正性。为实现这些转变,还需对治理体系进行持续的创新和完善,引入新的理念和思想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例如,通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提高治理效能和响应速度;同时,建立和完善公民参与的动态反馈机制,不断根据公众的反馈来优化政策与服务。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平台的治理,需要在已有治理理念的基础上引入新的发展思想,以发展为导向,将公众的需求和意见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通过构建多元参与的机制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不断破除官本位,让民众成为公共服务平台治理的重要参与者,确保公权力更好地服务于人民,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三)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在当今信息化日益深入的社会背景下,公共服务平台的治理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地方政府层面,对于能够熟练运用大数据分析、了解先进技术同时又精通政府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随着数字政府建设步伐的加快,这一领域对人才的渴求日益显现,然而,与之匹配的、具备高级技能的人才却相对匮乏,造成了供需之间的矛盾。面对这一挑战,各级地方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是加强对相关人才的培养。这不仅意味着通过教育系统,如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校等,设置与大数据、数字政府治理相关的专业和课程,还包括对在职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和再教育,以便他们能更快速地适应数字化转型的需要。地方政府应当完善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一方面,可以通过优惠政策、职业发展平台等方式吸引外部人才;另一方面,对内部出色人才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奖励,通过物质和精神双重激励,激发人才的创新热情和工作动力。此外,建立灵活多样的职业发展路径,让每位员工看到个人成长和晋升的可能,也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关键。
    同时,加强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是另一个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平台治理水平的有效途径。通过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机制,既能促进技术创新和应用,也有助于形成一个从实践中汲取经验,持续供给人才的良性循环。合作项目中的实践经验对于人才的快速成长至关重要,能够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此外,强化公共服务平台治理人才的国际视野也非常必要。在全球化的今天,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了解世界潮流,对于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的现代化水平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国际交流和合作,不仅能使人才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还能促进不同文化和思维方式的碰撞与融合,为地方政府带来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四)构建服务平台运行评价机制

为更有效地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平台的运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构建一个科学严谨、全面细致的运行考评机制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涉及对公共服务成效的持续监测,更关注通过评估结果促进各项服务持续改进和优化。地方政府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逐步完善该考评机制[5]。强化信息互通和数据共享是构建高效考评机制的关键,地方政府应当建立一个开放的信息交流平台,允许各个部门之间、以及与其他地区政府之间的数据资源自由流通。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加强评价主体间的通力合作,还有助于集中利用数据资源,提高分析和判断的准确性。评价指标的设置应当更加注重过程与结果的结合,避免过分强调最终的排名或成绩。评价体系内应当增设更多与数据共享和开放相关的指标,如数据共享的频率、参与数据共享的部门数量、数据利用效率等。这不仅有助于鼓励各部门主动开放数据资源,还能够促进问题发现与解决的过程,从而持续优化服务流程和提升服务质量。
    进一步地,改革评价结果的应用方式。评价结果不应仅作为评比和排名的依据,更应作为一种反馈机制,指导各部门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具体的改进措施。这需要地方政府对评价结果进行深入分析,识别服务过程中的短板和弱项,并通过制定针对性的改进计划,推动各项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此外,通过激励和奖惩机制的建立,增强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改进服务的积极性。对于在数据共享、开放及服务改进方面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应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表彰,激发其继续努力的动力;反之,对于滞后部门应进行指导和督导,鼓励其积极对标找差,促进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

结语: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平台治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通过树立正确的治理理念,发挥地方特色,积极探索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治理模式和优化路径,将有助于实现公共服务的高效、智慧化管理,进而提升政府服务品质和民众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孟祥宇,刘峥.我国不同经济区域地方政府公共体育服务政策工具的选择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4,(01):88-90.

[2]庞萌,梁树广,赵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影响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23,39(24):74-78.

[3]邵建,王诗宗.新公共服务视角下地方政府治理能力评价和优化路径研究[J].南方论刊,2023,(12):42-44.

[4]卢盛峰,张浩天,李成.政府距离与基层公共服务供给——来自地方政府驻地迁移的证据[J].财政研究,2023,(11):33-49.

[5]姜家磊.数字时代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平台治理研究[J].公关世界,2023,(03):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