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护理急救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3
/ 2

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护理急救质量的影响

张华丽

周口市第一人民医院 急诊科 河南周口 466700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护理急救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参与本项研究,时间段覆盖为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随机硬币法均分为对照组及观察,每组各4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急救流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急救响应时间、诊断准确率、护理满意度以及患者预后。结果:观察组的急救响应时间、诊断准确率、护理满意度以及患者预后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护理急救质量,缩短急救响应时间,提高诊断准确率,改善患者预后,并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护理急救质量

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是急诊科常见的病症之一,其病因复杂,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肺栓塞等多种疾病。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护理急救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患者安全为中心,通过优化急诊分诊流程和加强安全管理措施,以提高护理急救质量的模式。本研究旨在探讨其在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方法

1.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参与本项研究,时间段覆盖为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随机硬币法均分为对照组及观察,每组各4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急救流程,年龄为44~78岁,平均年龄为52.4±3.7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年龄为42~79岁,平均年龄为53.2±4.8岁。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且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患者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②患者具有良好的认知功能,能够理解并配合研究过程。

1.2.2 排除标准

①存在其他严重的并发症或疾病,影响研究干预效果的患者;

②有严重的精神疾病史或认知功能障碍,无法配合研究过程的患者;

③未能提供完整的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急救流程,包括初步评估、生命体征监测、心电图检查、疼痛管理、初步药物干预等。在诊断未明确前,按照一般急诊流程进行观察和必要的医疗操作。

1.3.2 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采用标准化分诊工具,如曼彻斯特分诊系统(MTS)或加拿大紧急分诊与调度系统(CTAS),对患者进行快速评估和分诊,确保高风险患者得到优先处理。实施早期预警评分(EWS)或类似工具,对患者进行持续监测,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根据急性非创伤性胸痛的护理指南,优化护理流程,确保所有护理措施均符合最新的临床实践指南。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确保所有急救操作符合安全规范,减少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建立多学科团队,包括急诊医生、护士、心血管专家等,共同参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决策。对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其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1.4观察指标

急救响应时间、诊断准确率、护理满意度以及患者预后。急救响应时间定义为从患者到达急诊科到开始实施急救措施的时间。诊断准确率通过最终诊断与初步评估结果的符合程度来评估。护理满意度通过自制的满意度问卷进行评估。患者预后通过随访患者出院后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来评估。

1.5统计学方法

使用Excel2021进行数据录入,使用SPSS2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以率(%)进行表示,采用x²检验进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急救响应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急救响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来说,观察组的平均急救响应时间为10分钟,而对照组的平均急救响应时间为20分钟。

2.2 诊断准确率比较

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的40例患者中,有36例被正确诊断为急性非创伤性胸痛,准确率为90%。而在对照组的40例患者中,只有28例被正确诊断为急性非创伤性胸痛,准确率为70%。

2.3 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的40例患者中,有38例患者对护理服务表示满意,满意度为95%。而在对照组的40例患者中,只有32例患者对护理服务表示满意,满意度为80%(表1)。

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n=40]

分组

非常满意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满意

观察组

36

2

0

2

3895.00

对照

30

1

1

8

3280.00

t

5.184

2.4 患者预后比较

观察组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的40例患者中,有36例患者的预后良好,预后良好率为90%。而在对照组的40例患者中,只有28例患者的预后良好,预后良好率为70%。

3 讨论

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通过实施该模式,可以提高护理急救质量,缩短急救响应时间,提高诊断准确率,改善患者预后,并提高患者满意度[3]。这对于提高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金利, 路 楷. 多感官促醒护理模式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病人的临床实践[J]. 护理研究, 2018, 32(03): 430-432.

[2] 顾宇丹, 朱振杰, 金红珍等. 康复期应用电动康复机对脑出血偏瘫病人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安徽医药, 2019, 23(06): 1169-1172.

[3] 陈秀芳, 孙自芬, 王晓雪等. 中老年脑出血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现状及影响因素[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2, 52(08): 652-656.

[4] 范晗妮, 邵婷婷. 基于LACE风险模型的早期预见性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院准备度、再入院率的影响[J]. 贵州医药, 2022, 46(02): 304-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