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澄海东里中学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515800
摘要:近年来,随着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国家、社会和学校、家庭和学校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学校作为学生成长教育的园地,也逐渐关注、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也应充分借助学科优势,探索如何实现学科渗透,达成“心”语相融,以语养“心”,增智润心的教育效果。本文从语文教材、语文活动和综合实践三方面出发,探索教学中实施心理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教育、增智润心
近年来,随着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国家、社会和学校、家庭和学校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学校应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学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影响力。因此,在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语润“心”,增智润心,使学生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培育积极情绪,培养良好品质,形成健全人格。
高尔基说:“文学即人学。”语文课堂是学生接受文学熏陶的主阵地,文学作品中纯净的语言、崇高的形象、高雅的追求、纯洁的性灵、悲天悯人的情怀等等,都是能够唤起人们心灵共鸣、给人以重要影响的因素,教授语文、品析文学,其实就是塑造人的过程。如何实施这一过程,是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黄惟群说:“人学即心学。”人的学问,主要是心理的学问,人的语言、行为、情感等,都是心理的外在体现。所以,塑造人根本上是塑造人的心理,心理健康了,所有心理的外在表征都会健康,反之亦然。
高中生目前身体和心理都处于青春成长期,自主意识增强,强硬说教,只会使学生厌烦、抗拒,无法达成心理教育的效果。因此,如何把心理教育渗透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润物细无声,实现跨学科教育,是当今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科融合的重要课题。
语文作为三大科之一,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教材中存在丰富优秀的心理教育资源,我们语文老师可以借助语文学科优势,把心理教育自然地贯彻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来,在润物细无声中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那如何通过语文教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以下途径进行实践。
一、挖掘教材,丰富心理教育的资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建议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 “要适应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的需要”,要“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与健全的人格”。因此,我们应积极在语文教材中挖掘“真善美”作为学生心理教育的资源,在日常教学活动自然地传递给学生。
如讲《五石之瓠》时,引导学生辩证思考、体悟庄子“无用之用”的内涵,辩证地看待“有用”、“无用”、“大用”和“小用”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不要以“有用”和“无用”作为人生奋斗和选择的标准。最终引导学生继承庄子超脱、达观的处世态度,学会辩证思考。作为农村面上高中,学生的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成绩差,难免会产生自暴自弃和自卑的心理,因此借助这次教学,引导学生重新审视人生的价值,引导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心理;以及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不要被所谓的“有用”影响了自己的选择。
此外,在上“革命文学作品”单元时,为了让学生感悟单元作品“苦难与新生”这一革命主题,我结合作品相关的历史背景,“三一八惨案”、“白色恐怖”等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思考中国革命的意义,理解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涵,深刻认识革命传统,激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更好地认识历史,把握当下,树立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二、创设活动,创新心理教育的方式
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让学生在活动中磨练心性、完善人格。因此立足语文资源,依据学生兴趣特长,我组织了以下活动进行学生的心理教育。
1.整本书阅读
通过阅读活动,学生以书为友,博览群书,久而久之,规范了学生行为,开启了学生智慧;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又体悟到做人做事的道理;既有利于学生积极情绪的培育,又为学生的健康心理打下良好的底色。
高一开学之初,我们就选择了余华老师的经典作品《活着》作为阅读对象来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生命的真谛,珍惜生命。作家余华在《活着》自序中写到:“这部作品的题目叫《活着》,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可以说,《活着》这部作品不管在阅读篇幅和语言文字理解难度上,还是在主题情感上都适合我们高一学生,作品容易打动学生,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在完成整本书的共读后,我们引导学生深入品味《活着》中的关于生命活着的真谛,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和自己的思考,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并通过小组合作,用自由形式来展示成果。
在学期末,我们还举行了高一年级《品书香之气 绘心灵之景——〈活着〉整本书阅读报告会》活动。报告选手认真撰写读书报告,制作ppt。在报告会上各位参赛选手仪态端庄大方,举止自然、得体。报告内容富有真情实感,格调积极向上,体现了当代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这次报告会不仅交流书籍,更重要是让读者受到了良好的熏陶。
2.戏剧人生。为了锻炼学生的能力,也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和品味,我们为学生搭建了“戏剧人生”的大舞台,在登上戏剧的舞台前,学生磨剧、排练,修改、调整,最终登上梦想的大舞台,在舞台上他们收获了掌声,也收获了自信,同时懂得了汗水和努力的作用。可以说,这样的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积极情绪的培育,又为学生的健康心理打下良好的底色。
3.辩论赛
辩论是才识的展现、心理的较量、智慧的交锋。辩论准备的过程,是广泛查询、筛选信息并和队员群策群力的过程。由于论题经常会涉及心理教育,因此无论是选手还是观众,在享受“舌战群雄”的盛宴中也会收获心理健康的启发。比如本学期,我们开展的关于《红楼梦》的辩论赛中一个辩题“你更喜欢林黛玉还是薛宝钗作为你的同桌”,学生积极备战,各抒己见,双方唇枪舌剑,好不精彩。而从学生阐述的观点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学生正在对自己的人际关系和交友需求作理性地思考和分析。
语文教学中,演讲和写作是教师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有力抓手。通过语文教学中课前演讲,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心国家发展,树立“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意识,还能通过社会热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从而为老师进行心理教育寻找到最自然有效的契机。
三、走进生活,拓展心理教育的内涵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生活素材为心理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教育契机。适时开展课外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建设。在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主动开拓社会教育资源,拓宽教育实践渠道。我曾开展“打卡国防教育基地,爱我国防筑梦新征程”爱国教育实践,组织学生实地打卡参观家乡的国防教育基地,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采访学者和专家,并为弘扬“爱我国防筑梦新征程”宣传提出系列举措、创作国防教育基地宣传册、举行“爱国拥军”主题成果展示,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家乡文化,树立家乡文化自信,增强社会责任感。
以语养“心”,有利于培养高中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质,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最终成长为能够建设国家和社会的全面型人才。新时期的语文老师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来,积极探索创新型心理教育的模式,协调学校、社会、家庭等多方合力,吹响了新时期学科育人的号角,为学生的心理教育实践活动提供更多机会创造条件,以语育德,文以润心。
参考文献:
[1]熊思娉.高中语文情感教育研究[D].湖南大学,2018.
[2]李君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情感教育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8.
[3]伏开娟.探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J].语数外学习:高中语文教学(上),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