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大兴安岭地委党校 165000
内容提要:营商环境是实现振兴发展的“先手棋”,是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招。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工作,近年来大兴安岭地委行署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上取得一定进步和成效,全区营商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为推动兴安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大兴安岭地区营商环境与先进地区相比、与企业和群众的期盼、与高质量发展要求,营商环境建设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今后要在解放思想转作风、深化“放管服”改革、投资项目服务保障、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数字政府建设等方面为着力点,用良好的营商环境为兴安转型发展助力。
关键词:优化营商环境 高质量发展 支撑
营商环境是影响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招。优化营商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激活创造力,事实证明,越是营商环境好的地区,对资本、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集聚的能力就越强。
一、下好优化营商环境“先手棋”,为推动兴安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动能
大兴安岭地委行署将优化营商环境做为“一号工程”,坚持高位推动,加强全区统筹,实行全区一体推进,推动全区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向“更实”“更好”“更优”转变,有效促进地区经济大幅增长。
(一)提高站位,推动营商环境向“更实”发展
1.增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以转变作风提升能力为目标,以学促思、以思促改、以改促行。筑牢“四个体系”,突出工作实效。各项工作均围绕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建设,加快推进落实、严肃督办问责开展,确保重点工作得到推进。加强政治生态建设,打造一流营商队伍。开展业务大讲堂、业务大比武活动,有效促进营商业务工作。
2.高位谋划推进,强化工作落实。我区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行地委书记和行署专员双组长制。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成立了20个工作专班,采取多项举措推进专项行动。制定印发《专项行动工作制度(暂行)》《督导考评问责工作制度》等文件,定期对地级专班和县(市、区)季度“擂台赛”排名进行通报,严格考评,奖优罚劣。以市场主体和群众满意度为导向,将工作任务考评结果纳入了地区重点考评体系,建立“联评联考”机制,建立督导考评问责工作制度。
(二)综合发力,推动营商环境向“更好”转变
1.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制度性成本逐步降低。按照国家、省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服务“六稳”“六保”方面的相关要求。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全区6个国家重点乡镇全部成立了行政审批办。推进行政审批信用承诺制改革,梳理首批行政审批信承诺制事项清单780项。地、县两级在黑龙江省“互联网+监管”共录入监管行为55137项,事项认领率100%。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了企业开办专区。设立了24小时自助服务大厅,推进“好差评”评价。
2.减少对市场主体干预,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帮助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发布《全区“免申即享”政策清单(第一批)》,住建部门对联合验收工作开展 “一口受理”,税务部门畅通“捷办高速”纳税服务。解决融资难用电贵问题,企业生产成本逐步降低。政策资金直达企业,享受政策时间成本逐步减低。建立公平竞争机制,企业投资信心显著提升。坚持以市场需求为主体,健全审查机制。全面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工作机制和服务模式。在全省首创开发了综合性企业网上服务平台“大岭政企云”。发挥全省招商引资项目服务保障管理平台作用,对我区项目主要指标进行动态监测。督促各地加大项目全要素、全流程、全链条保障力度,对已签约或落地的项目全部落实包保领导、专班和首席服务员全力保障。各项目均建立“一企一卡一册”档案,实行关键点控制。
3.促进营商工作规范化。健全重大行政审查制度,按照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有关要求,成立营商局公平竞争审查委员会。组织开展普法宣传培训。学习《国家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宣传活动。
(三)多措并举,推动营商环境向“更优”迈进
1.加强“数字政府”建设, 优化政务服务效能。编制完成《大兴安岭地区“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规划》,制发了《大兴安岭地区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开展政务数据资源目录梳理,梳理覆盖率100%。统一为全区各政务部门制作电子印章635枚,实现同步发放率100%。制作电子证照种类200个。完成与省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级联对接,开通国家和省级250项数据接口对接任务。加快政府热线建设,政府与企业群众联系更畅通。制定《大兴安岭地区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运行管理办法》等文件。
2.聚焦便民利企,树立服务新形象。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通过座谈交流、走访调研、政策宣讲等方式,在各行业领域开展专题政商沙龙活动,搭建政商交流互动平台,主动靠前提供服务,面对面倾听企业心声,帮助市场主体解决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紧紧抓住窗口服务这个关键,通过采取用心用情的服务举措,切实打造“亲民、便民、为民”服务窗口。在“办事提速、服务提质、效率提高”上下真功夫,着力打造审批流程少、办事效率高、服务水平优的便民平台,为企业群众提供精准专业、暖心细致的政务服务。
3.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提升政府公信力。编制《大兴安岭地区“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规划》,建立政务诚信承诺制度。全区1336家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签订政务承诺书。建立大兴安岭失信违诺案件台账。加强行业领域信用建设,开展商务诚信建设。开展联合奖惩。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在信用大兴安岭网站建立信息公示专栏,公示失信人、失信企业信息等失信信息。把“码上诚信”作为城市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倡导消费者积极参与扫码并对商家守信承诺、货真价实和服务质量情况作出星级评价。
二、大兴安岭地区营商环境存在短板、弱项
近年来,我区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上取得了一些进步和成效,营商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但营商环境建设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
(一)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解放。一些部门和工作人员对优化营商环境的认识还不深、主动性还不强。有的部门对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理解存在一定偏差,对优化环境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充分。争先晋位意识不强,“紧盯一流、跳起摸高”的意识还没有完全树立起来,对地区优化办发放的经验材料,新思路、新举措少。有的干部怕担责任、怕冒风险,不愿意接触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只怕“不清”、不怕“不亲”。个别部门服务意识不强,一些部门和干部在以“服务员”“店小二”的角色为企业服务方面存在差距。
(二)数字政府建设有待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缺乏统一规划,重复建设、多头建设、低水平建设和重建设轻管理等问题仍然突出。全区政务外网是2001年建设,按照2022年《黑龙江省电子政务外网升级改造技术方案》,带宽和覆盖面不能满足省定技术标准要求,全区自建的政务信息化应用系统较少。部分单位只能依托国家和省级垂建系统承载数据,体制上条块分割,且垂建系统不支持对外数据对接,导致可选应用场景有限,存在数据壁垒,总体可接入的共享数据量较少。各部门数据通过省信息交换平台传输,速度较慢,专网、自建系统无法实现数据共享,延长了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
(三)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待提升。大兴安岭地区没有信用信息中心,网站后台操作、维护、升级过度依赖平台建设第三方机构。2022年省考核任务中,评价指标监测中需要信用平台支撑的有7项,专项行动工作任务需要信用平台支撑的有5项。目前第三方公司规模缩减,人员紧缺,只能做日常维护,功能已经不能进行更新。2023年10月我区信用平台即将服务期满,要尽快解决信用平台后续续约或升级改造问题。
(四)考核评价工作有待完善。大兴安岭地区面积8.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0多万,地广人稀,市场主体少,经济体量小,经济总量位居全省十三个地市末位。导致有的省级专班确定的重点任务在我区推进落实有难度,评价指标提升质效不高,很难达到省专班设定的考评标准,在考评中连续多次被扣分。一些以数量考核的项目处于全省劣势,有的事项因没有实际案例支撑,在评价中处于后位。由于企业少,许多证照未产生过办件,导致证照种类少,历史数据汇聚量少。目前大兴安岭地区制作证照底版200种,其中有数据的种类仅为150种。
(五)12345政府服务热线有待改进。各县(市、区)政务服务热线的主管部门不统一,考核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政务服务热线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务服务热线专业化发展。热线没有自建平台系统,在数据采集和分析上有局限,不能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个别承办单位整改不到位,仍然有不按时限办结的工单,按时办结率指标提升幅度不大。12345热线与110报警平台建立联动对接后,诉求事项增多,存在部门之间职责不清、管辖争议等疑难复杂、政策盲区的问题,协调处理起来往往耗时耗力,一定程度影响流转效率。
三、大兴安岭地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着力点
(一)解放思想,把作风效能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要深化思想认识,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以最大的恒心、最强的毅力、最优的举措,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我区作为生态型、资源型地区,与发达地区在区位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差距巨大,只有切实提高对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视,深入学习先进地区典型经验,拿出“拼环境”“拼服务”的有力举措,才能真正解放生产力、增强创新力、提高竞争力。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的软实力,反映的是干部作风和政治生态。全区党员干部,都要拿出大兴安岭人不甘落后、永不服输的血性与豪情来,奋勇拼搏、争先创优,坚决打好经济发展和营商环境“翻身仗”,努力推动大兴安岭各项事业争创新业绩、开创新局面。
(二)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制定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清单,编制本地区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组织本级所属部门对及时同步更新、认领、发布实施清单。推进政务服务规范化。规范审批服务行为和网上办事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事项逐步实现全流程在线办理。实现网上办事“一次注册、多点互认、全网通行”。推进政务服务便利化。全面梳理关联性强、办事需求量大、企业和群众获得感强的政务服务集成化“办好一件事”事项清单。加快推进电子证照种类及数据汇聚。
增强为经营主体竭诚服务的意识,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破除制约民企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精准、更贴心的服务。全力打造“身在兴安、办事不难”营商环境新名片。
(三)加强投资项目服务保障。地区招商引资项目全要素工作专班将继续督促各地政府和各招商引资项目专班,充分发挥“领导包保+项目专班+首席服务员”机制和“一企一卡一册”服务模式的作用。督促专班牵头单位加大项目企业对接和跟进力度,督促各成员单位为项目提供全流程、全要素、全链条服务。督促其主动加强与上级部门、与企业的沟通协调,帮助项目企业谋划发展思路,研究应对举措。组成专项工作推进组深入各县市区逐地逐项目的专项督导推进。督促拖欠民营企业账款事项涉及的责任单位积极主动与企业联系沟通,协商签订还款计划。积极畅通渠道,强化政商交流实效。积极受理企业投诉举报,依法依规维护企业权益。
(四)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自然人诚信积分系统建设,积极协调依法依规归集各类公共信用信息。探索更多领域的信易+场景应用,形成“知信、守信、用信”氛围,让信用有价真正走进群众生活。推动行业领域诚信体系建设,组织督促各行业主管部门推动本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守信践诺长效机制。引导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作出政务诚信承诺并积极践行承诺。加大“码上诚信”推广应用力度,拓展应用领域。推动行业领域诚信体系建设。依法依规建立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实施信用监管,加大从业机构和执业人员诚信建设,规范市场秩序。提升信用体系建设基础保障能力,加大公共信用信息采集归集力度,逐步扩大信用信息归集的范围和数量。
(五)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升级现有政务外网,提升网络带宽,提升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加快全区政务数据目录梳理,进一步摸清全区政务数据资源底数,推动政务数据资源“按需归集、应归尽归”,建立覆盖全区各层级的一体化政务数据目录,形成全区政务数据“一本账”。推动数据汇聚、对接,开展各类基础数据库、专题库和主题库建设。整合建设纵向贯通、横向互联的全区数据共享交换体系。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统一政务数据归口管理,形成全区一体化政务大数据管理新格局。
(六)加强12345政府服务热线建设。进一步优化原有热线办理流程,重点针对薄弱环节,采取相应措施,加大对各单位承办事项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对久拖不决事项进行跟踪问效,加大对群众不满意事项、超期反馈事项的督办。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制定12345热线考核细则,根据按期响应率、按时签收率、按期办结率、群众满意率等指标对各县(市、区)承办单位、地直各有关部门进行综合考核、评估。有针对性的开展督查督办和通报,督促指导承办单位及时整改问题。
参考文献:
1.《黑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9.1.18
2.《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释放生产力》 袁东明 马骏 马源著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23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