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文靖东路小学 211100
【摘要】: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劳动教育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渠道。依托校内劳动实践基地,实现劳动教育在学生校园生活中的落地生根,充分各类劳动教育资源,从新时代立德树人的视角下构建特色劳动教育课程体系,逐步形成以“红领巾”劳动实践基地活动为主线,以课程实施为载体的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合作的新劳动教育模式,在劳动实践中全面发展提升劳动素养。
【关键词】:劳动教育;劳动基地;劳动课程;立德树人
2018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多次围绕劳动、劳动者、劳动精神、劳动者素质等做出深刻阐述、对青少年劳动教育提出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提出:全面加强劳动教育,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随着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政策指导体系逐渐完善,劳动教育得到了大力推进,成为了学校教育发展的必要行动。
想要实现劳动教育在学生校园生活中的落地生根,需要让学生近距离的接触劳动世界,不能把学生放在教室课堂中与视频文字接触开展“体验观感式劳动”,需要学生从“课本”到“生活”、从“认知”到“实践”,直接体验和亲身参与开展沉浸式体验劳动,提升自身劳动素养。所以劳动实践基地的建设至关重要,依托校内劳动实践基地,充分利用各类课程资源,从新时代立德树人的视角下构建特色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实现劳动育人价值。
一、“红领巾”劳动实践基地的设计理念
(一)基于亲历情境亲身实践的需要
真实情境下的劳动是劳动教育最好的方式,生活中城镇的学生,对于田地始终有些陌生,偶尔的接触大自然,亲近土地也是和父母出游或返乡时偶尔的见闻。部分家长的过度保护,让孩子变得“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想要真正落实劳动教育,不仅是单纯的提醒说教要参与劳动,更要让孩子在校内积极开展劳动实践,主动参与劳动实践,才能学习到劳动知识与技能,帮助感受劳动的艰辛与培育劳动精神。
(二)基于以劳立德育新人的需要
落实立德树人是现阶段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和方式。劳动教育的开展需要有“落脚点”,空泛的课堂教学不适合劳动的落实,劳动教育的缺失,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观“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忽视,所以开展劳动教育需要适合的教育实践场所。所以学校在原有劳动书本的基础上要开发特色劳动教育课程,并且引入多种多样的教育内容和教学资源,形成特色劳动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借劳动实践活动促学生品格提升,依托“红领巾”劳动实践基地,以农业生产劳动为主线,从新时代立德树人的角度构建学校特色劳动教育课程。
(三)基于跨学科融合实践的需要
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体系中,劳动教育有自身独特的育人价值。笔者学习了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特级教师郝玲老师的“五育融合视域下劳动教育实践理路”。了解了常态化劳动教育得以开展的关键是多学科协同,充分理解德智体美四育,梳理出劳动教育与他们之间的关系,在劳动教育中发现、渗透、落实其他五育,在其他五育中也发现、渗透、落实劳动教育。
二、构建全面丰富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一)开辟基地,推进“红领巾”特色教育
学校为了开设劳动实践基地,将原本规划为车位的区域,和部分空置的土地科学规划,形成了“红领巾”生态种植园地的主要部分,并且利用校园水池鱼塘开展智能水培和教学楼侧边的多片水果种植区域。劳动基地的建设是师生共同努力的成果,不同学科老师在建设基地时充分利用学科知识。美术老师带领学生在课堂上设计学校的劳动基地集思广益搜寻外观建设方案;数学老师让学生学以致用丈量土地,选择合理布局方案;科学老师带领学生探索土壤肥力,考虑是否需要增加营养土帮助未来植物的茁壮成长;语文老师布置任务给劳动实践基地的命名,赋予实践基地名字的含义;信息老师协助学生设计部分区域的智慧农田系统,监控土壤湿度与温度;音乐老师们帮忙拍摄“红领巾劳动实践基地”的宣传视频并在学校微信公众号上宣传等。
(二)借助基地,开发“红领巾”劳动课程
劳动课程时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劳动课程的功能是: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学校充分利用劳动基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益美、以劳促创”,充分利用校内外劳动资源推进“红领巾”劳动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1.“红领巾”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学习根据《南京市中小学幼儿园劳动教育清单》以及《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为指导,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有效利用劳动实践基地,围绕农业生产劳动开展生态劳动教育实践,并对他们应该形成的劳动素养进行分解,按照不同学段设计1-6年级相应的教学内容,实现教育目标螺旋式增长。“红领巾”劳动教育课程(学校特色生态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包括三个主线:农业种植探究自然、环保农业科学种植、生态农业和谐共生,并且在种植过程中将现代化种植理念深入。这三个主线涉及到了五个领域:科学、技术、生命、社会、文化等,将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协同开展。形成条理清晰,循序渐进的生态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三、整合实施,以劳立德课程体系一体化综合育人
(一)劳动课堂,劳动教育规范化
劳动教育课程每周不少于 1 课时,结合学校劳动教育特色课程将部分劳动课从教室搬到实践基地,制定劳动实践成长手册记录日常种植时的观察、体验以及发现,让学生学会科学的种植记录,了解农作物的生长。创设红领巾劳动实践社团,实施不同的项目化课程。学校聘请有农作物经验的退休教职工参与学生种植指导工作。学生在农业种植的过程中传承中华传统农耕文化,体验劳动的辛苦和乐趣,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形成生态环保意识。让学生在基地开展实践的过程中懂得劳动之义,晓得劳动之责。
(二)家-校-社携手,劳动教育常态化
1.利用家长开放日、劳动周、植树节等邀请家长走进学校劳动基地与学生共同开展种植活动,欣赏学生的劳动成果。鼓励学生在家庭阳台或者花盆中开展家庭绿化种植,将部分种植产物带回家给家长进行厨艺烹饪,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体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2.学校充分利用周边社会资源。与多个劳动实践场所场所建立了良好联系,让学生走出校门进入社会实践基地,进行劳动实践锻炼,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依托少先队和社区,组织学生开展垃公益活动,利用知识技能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丰富了学校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强化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构建多元多维的劳动课程评价
劳动教育是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是确保劳动教育有效推进的关键性因素。根据特色劳动课程和培养目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积极探索符合劳动教育特征的“多元多维”师生评价模式。将学生劳动教育实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各类评优评先、期末综合评定,以此评价结果为重要参考条件。学校依照评价基本原则:导向性、发展性、系统性,探索构建了红领巾劳动课程评价体系,包括“红领巾”劳动实践成长,手册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围绕课标中课程评价建议制定具体的评价指标,开展每月一小评、每学期一总评。并且依据这两个部分评选出校“劳动之星”以及校“劳动先进班级”。利用榜样的力量引领更多的学生爱上劳动,提升劳动素养,成为新时代好评少年!
【参考文献】
[1]田红宾.劳动实践基地的育人价值[J].启迪与智慧.教育版,2017(8):55-57.
[2]涂家文.基于儿童视角的生态劳动教育实践[J].中小学管理,2021(5):39-42.
[3] 魏彦文.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J].中小学教育,2020(3):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