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第一高级中学
摘要: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需要教师依托地理课程内容,在课堂内外,组织学生开展恰当有效的实践活动。本文以“河流地貌”为例,通过在课堂上结合河流地貌视频,问题设计、学习探索河流地貌的特点及河流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课下组织学生对三门峡黄河公园黄河地貌--会兴渡口(河港)、河漫滩、河流凹凸岸、河谷,进行观察,在学校操场沙坑模拟演示河流侵蚀和堆积地貌,增强了河流地貌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地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地理实践力;河流地貌;教学探究
一、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是指人们在考察、调查和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考察、实验、调查等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地理实践力”素养有助于提升人们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能使人们更好地在真实情景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1]
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地理实践力是理论和实际的结合点和黏合剂,它能够很好地综合体现其它三个核心素养。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感悟、体验现实世界中人地关系的重要途径。
二、培养地理实践力的主要方式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课程目标中,强调“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地理工具,在室内、野外和社会的真实环境下,通过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获取地理信息,探索和深度解决问题,具备活动策划、实施等行动能力。”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需要依托地理课程内容,在课堂内外,组织学生开展恰当有效的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地理实践力的主要方式有地理体验、地理观察、地理实验、野外实践、社会调查、地理绘图、地理制作、地理演示等。
三、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教学设计---“河流地貌”
1.学习目标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常见的地貌类型---河流地貌,课程标准:必修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选择性必修1—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参考课程标准和学情,制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
•通过实地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等资料,辨识河流地貌,描述景观的主要特点。
•简单分析河流侵蚀地貌与河流堆积地貌的成因,说出河流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教学过程(见表1)
表1 课堂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地理实践活动 | 设计意图 | |||
导入主题 | 播放:河流地貌图片——曲流,河漫滩,峡谷 观看图片,联想周边的地理景观图 | ①地理观察 将地理知识和周边生活相连。 | 观看图片,联想周边的地理景观图,导入新课。 | ||||
承转 | 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1.塑造河流地貌的作用力有哪些? 2.河流地貌代表景观是什么? 如何描述其特点? 3.河流地貌与人类活动有何关系? | ||||||
河谷地貌学习 | 河流上游、中下游河谷特点 | 播放动画 河流不同的侵蚀方式 对河谷的影响? | 观察动画,结合峡谷,河漫滩景观图, 完成表2。 | 知识铺垫,初步认知河谷地貌。 | |||
【合作探究1】 河流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河曲) | 播放凹、凸岸视频 逐步探索河曲地貌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 观看 凹、凸岸视频,思考 1.结合“凹、凸”二字理解凹岸和凸岸。 2.观察凹、凸岸流速,比较大小。 3.凹、凸岸分别以什么作用为主? 4.河流凹、凸岸与人类活动关系? 5.若河道继续弯曲,会形成什么河流地貌? | ②观看视频 结合视频和问题设计,培养学生用心观察、思考能力,增强学生对地理过程的理解。 | 视频播放,逐步探索河曲地貌特点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 |||
承转 | 播放展示身边的河流地貌黄河公园景观图:会兴渡口(河港),河漫滩,河流凹凸岸。 | 利用周末到三门峡黄河公园黄河地貌--会兴渡口实地调查。 | ③野外实地观察 亲身实地观察,记忆才深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 拥有地理观察眼,从身边理解河流地貌与人类活动有何关系。 | |||
河流堆积地貌学习 | 【合作探究2】 冲积扇的 形成过程及形态 特点 | 播放模拟实验 冲积扇形成视频 | 观看 视频,思考 1.塑造河流地貌的作用力有哪些? 2.冲积扇的形成过程。 3.为什么冲积扇颗粒物自顶端到边缘由粗到细? 4.连线,冲积扇扇顶到边缘选择适合的人类活动。 | ④地理演示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总结能力,使学生更直观理解冲积扇地貌的特点。 | 通过视频,动态直观展示冲积扇的形成过程。 | ||
类比分析总结 河流堆积地貌形成原因: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 | 总结要点: 1.物质来源 2.地形:落差变小,地势平缓,流速减慢,搬运减弱,沉积增强。 | 知识迁移,提高学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 | |||||
总结 | 梳理本节知识 框架 | ||||||
作业 | 在学校操场沙坑模拟演示河流侵蚀和堆积地貌 1.实验方案设计。 2.实验总结。 | ⑤地理实验 利用本节所学地理知识,将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 | 通过实验设计和操作,直接提升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使学生更加直观、科学地认识河流地貌。 | ||||
表2 河流不同的侵蚀方式 对河谷的影响
地形 | 侵蚀方式 | 河谷特点 | 河谷 横剖面示意图 |
河流流经山区, 落差,流速,冲刷力度强 | 河流作用强(下蚀), 河谷不断 。 | 河谷而,谷壁, 横剖面呈型 “V”型河谷 | |
河流中游,落差,流速 | 减弱,向作用加强,河谷逐渐展宽。 | 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河谷出现连续河湾。 河曲 | |
河流下游,落差,流速 | 向的侵蚀(侧蚀)作用为主, 河流 增强 | 河谷进一步展宽,河谷横剖面呈。 槽形(U形)河谷 河流两岸多冲积平原 |
四、结语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需要地理教师长期坚持,应充分利用好有限的课内外地理教学时间,高效地利用好现有的课程资源,并努力开发校本实践活动项目,为学生提供广阔、多样的实践活动。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逐步形成一个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帮助学生习得地理知识,提高地理实践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 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023年度三门峡市教育局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地理研学实践研究》 2023SMXJKGH-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