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1
/ 2

公共建筑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探索

洪昀

江苏省南京市  无锡地铁建设有限公司  214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越来越重视公共空间的质量,公共建筑的人性化设计应运而生。人性化设计强调以人为本,旨在通过建筑设计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提高公共空间的舒适度和实用性。本文首先介绍了人性化设计的定义及其在公共建筑中的重要性,随后从尊重人的尺度和比例、注重使用者体验、贴近人性需求、营造舒适感知环境四个原则出发,探讨了公共建筑人性化设计的实施策略,包括功能、形式、技术和文化四个层面的设计考虑。

关键词:人性化设计;公共建筑;使用者体验;舒适感知;空间功能

引言:公共建筑作为城市中最为常见且功能多样的建筑类型,其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的质量。传统的公共建筑设计往往注重建筑的功能性和经济性,而忽视了对人的关怀和空间体验的重视。随着人本主义思想的普及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人性化设计理念逐渐成为公共建筑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人性化设计的概念及意义

(一)人性化设计的定义

人性化设计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它强调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人的物理和心理需求,以提高人们的使用效率和生活质量为目标。这种设计不仅关注空间的功能性和效率,更注重为使用者提供舒适、安全、便捷的环境体验。人性化设计跨越了传统设计的界限,将人的感受、习惯、文化背景以及社会联系等因素纳入考虑范围,旨在创造出既符合人的物理需求又满足心理期待的空间。它倡导的是一种全面的设计思维,不仅仅是对建筑形态和功能的规划,还包括了对光线、色彩、材料、声音等多方面的综合考虑,以期达到最佳的人与环境的互动效果。

(二)人性化设计在公共建筑中的重要性

公共建筑作为城市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设计质量直接关系到公众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面貌。人性化设计在公共建筑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公共建筑的使用人群广泛,包括不同年龄、性别、身体条件和文化背景的人群,人性化设计能够满足这些不同用户的需求,提供包容性强的空间环境,公共建筑往往承载着城市的文化和历史,人性化设计能够更好地融入地域文化,弘扬城市精神,增强人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通过提供更加舒适和有益于健康的环境,人性化设计有助于提升公共空间的使用效率和满意度,促进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二、公共建筑人性化设计的原则

(一)尊重人的尺度和比例

尊重人的尺度和比例是公共建筑人性化设计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则之一。这意味着在设计过程中,建筑师需要充分考虑人体的物理尺寸、活动范围和视线高度等因素,确保空间布局、家具设计和设备配置都能够与人体尺度相协调。例如,门的宽度、楼梯的踏步高度、家具的尺寸等都应该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来设计,以避免因尺寸不当而导致的使用不便或安全隐患,合理的比例关系还能够影响人们对空间的感知和情绪,一个与人体尺度相匹配的环境能够让人感到更加舒适和安心。通过尊重人的尺度和比例,公共建筑不仅能提供功能上的便捷,更能在心理上给予人们安全感和归属感。

(二)注重使用者体验

注重使用者体验是指在公共建筑设计中,应将用户的体验放在设计的核心位置,力求通过细节处理、空间布局和材料选择等方面,为使用者创造出优质、便捷、舒适的空间体验。这包括但不限于提供清晰的导向系统,以帮助人们轻松找到目的地;设计无障碍空间,以确保所有人,包括残疾人士,都能自由使用建筑设施;以及考虑到声学、照明和通风等因素,创造出一个有益于健康和幸福感的环境。注重使用者体验的设计不仅提升了公共建筑的实用性和舒适度,还能增强用户对空间的正面情感,从而提升公众对建筑的整体满意度和好感。

(三)贴近人性需求

贴近人性需求的设计原则着眼于理解和满足人们在使用公共建筑时的基本需求和深层次心理需求。这不仅涵盖了安全、便捷、舒适等基本需求,还包括对美感、归属感、社交互动等心理和社会需求的考虑。公共建筑应通过灵活多变的空间布局来满足不同活动的需求,通过细致入微的设计来触动人们的情感,通过融入地方文化和历史元素来强化人们的文化认同感,设计应考虑到空间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满足人们对健康和可持续生活方式的追求。通过贴近人性需求的设计,公共建筑不仅能够成为满足功能需求的场所,更能成为促进社会交往和文化传承的空间。

(四)营造舒适感知环境

营造舒适感知环境的设计原则强调通过对建筑的感官设计,如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方面的综合考虑,来创造一个整体上舒适和悦目的环境。这包括使用自然光和人工照明来营造温馨和舒适的光环境,选择适宜的材料和颜色来提升空间的视觉舒适度,以及利用建筑设计来优化声学效果,减少噪音干扰,创造宁静的听觉环境,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绿化设计,可以提升空间的通风效果和空气质量,进一步增强使用者的舒适体验。通过营造舒适感知环境,公共建筑不仅能够提升人们的使用满意度,还能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感。

三、公共建筑人性化设计的策略

(一)功能层面的人性化设计

在功能层面的人性化设计中,关键在于如何使公共建筑更加符合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提高建筑的可用性、灵活性和安全性。首先,设计师需要深入研究目标用户群体的特性和需求,确保建筑布局和功能分区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如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例如,为儿童设计互动和有趣的空间,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无障碍设施和服务[1]。其次,考虑建筑的多功能性,设计灵活可变的空间,以适应不同场合和活动的需求,如可移动的隔断墙、可调节的照明和家具等,增强建筑的安全性也是功能层面人性化设计的重要方面,包括消防安全、结构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等,确保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得到保障。通过在功能层面的人性化设计,可以使公共建筑更加贴合用户的实际需求,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和满意度。

(二)形式层面的人性化设计

形式层面的人性化设计强调建筑形态和空间布局应与人的尺度、活动习惯和心理感受相协调,创造出既美观又舒适的环境。这涉及到建筑的外观设计、内部空间的组织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处理。设计师需要考虑建筑的比例、尺度以及材料的质感和色彩,使之既能表达建筑的功能和精神,又能引起用户的情感共鸣。例如,使用温暖的色彩和自然的材料可以创造出亲切和舒适的氛围,而开阔的视野和充足的自然光可以提升空间的舒适度和宜居性,建筑的外部形态应考虑与城市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通过绿化、水景等元素增强环境的美感和宜人度。通过形式层面的人性化设计,公共建筑不仅能够成为城市景观的亮点,更能为用户提供舒适愉悦的空间体验。

(三)技术层面的人性化设计

技术层面的人性化设计侧重于利用先进的建筑技术和智能系统,提升公共建筑的性能,增强用户的使用便利性和舒适性。这包括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如自动调节的照明和温控系统、智能安防系统、无障碍设施的智能化等,这些系统能够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和使用情况自动调整,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采用环保节能技术,如太阳能利用、雨水收集和利用、高效的保温材料等,旨在降低建筑的能耗,创造健康的室内外环境,满足人们对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生活的需求,运用新型材料和结构技术,不仅可以提升建筑的安全性和耐久性,还能在视觉和触感上给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2]。通过技术层面的人性化设计,可以使公共建筑更加智能、高效和环保,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便捷和舒适的使用环境。

(四)文化层面的人性化设计

文化层面的人性化设计强调将地方文化、历史传统和社会价值观融入公共建筑的设计之中,以此增强建筑的文化内涵,提升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这要求设计师深入研究和理解所在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将这些元素以创新的方式体现在建筑的设计中,如建筑风格的选择、装饰元素的应用、以及空间布局的安排等,设计应促进社会交往和文化交流,通过公共空间的设计促使人们聚集和互动,如社区广场、文化中心和展览空间等,公共建筑可以通过展示地方艺术作品、举办文化活动等方式,成为文化传播和交流的平台[3]。通过文化层面的人性化设计,公共建筑不仅能够成为城市文化的象征,更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增强公众的文化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结语

人性化设计不仅是一种设计理念,更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展望。在未来的发展中,希望我们能够看到更多富有创意、注重人性化的公共建筑作品,它们将成为城市中的文化名片,增强人们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共同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仲晓舟.人性化设计思路在公共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城市建筑空间, 2023, 30(1):106-108.

[2] 杨柳.人因工程方法在轨交站域空间人性化设计中的应用探索:以南京市3个地铁站为例[J].世界建筑, 2023(7):55-59.

[3] 宋静.基于人性化理念的建筑设计分析[J].门窗, 2023(19):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