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市世纪奥桥小学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社会各界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愈发关注,小学科学课程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文章从小学科学课程的要点,以及规范化、科学化发展的具体要求着手,分析了现阶段小学科学课程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问题,在规范化、科学化的要求下,构建小学科学课程的优化策略,希望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和理解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实验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规范化;科学化
引言
2023年,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重视体系化设计安排,助力不同阶段有机衔接。各地要根据各学段侧重点,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向各级各类教育有机发展延伸。”这客观上要求中小学科学加快课程衔接的步伐,协同中小学科学学科教学管理,系统配置教学资源,系列设计目标与内容,整体优化教学过程,以提高教学成效,推进科学教学改革,有效落实义务教育新课标的要求,提高教育质量和社会效益。
1学科学课程的要点解析
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与日后的化学、物理、地理等其他理科课程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旨在帮助小学生建立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为其日后的学习提供支持。小学科学课程强调诸多理科课程之间的联系,从全面的视角打破传统学科划分模式之下诸多理科课程之间的天然“壁障”。将小学科学课程作为日后所有自然科学类学科的开端,就应当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科学思维,能够了解科学研究的价值所在及具体流程。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也讲究观察、实践、分析、总结这四个流程,学生需要学会通过观察来获取信息,根据所接收到的信息合理提出假设,并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对假设进行猜测,最后再通过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需要帮助学生打好科学研究的基础。从内容上来看,小学科学课程涵盖了物理、生物、地理等理科课程的基础理论,对物质变化、能量与力,以及生物的多样性都作出了浅显的解释,能够为学生日后的理科学习提供一定的帮助。在物质和变化的主题教学,学生将学习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物质的熔化、沸腾、溶解等变化过程,并理解这些变化背后的科学原理。在能量和力的主题教学中,学生将掌握热能、光能、机械能等生活中常见的能量形态的作用机理及传递方式,并对力学领域中的推力、拉力及摩擦力进行认识,能够解析常见的机械装置的运作机制。在生物多样性的主题教学中,学生需要了解生物学中关于动植物特征、生命周期以及生存适应性的具体概念,能够对生活中常见的生物进行分类,并理解分类的具体原则及方法。
2中小学科学课程衔接面临的主要问题
2.1中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冲突”问题
小学科学课程内容存在诸多对应初中四门学科的内容,综合性强,要求小学科学教师对相关学科都能有所了解与准确把握有点困难。初中四门学科中,生物、地理等非中考学科也存在教师专业不匹配问题,这导致一些教师在科学内容理解、目标定位、活动设计等方面表现不尽如人意。中小学科学纵向与横向上参差的教学水平,也容易导致学生在相关内容学习过程中产生认知冲突而无所适从。这需要通过对中小学科学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以及开展跨学段与跨学校的教研活动,来提高中小学科学教学的整体质量,增强中小学科学教学的连续性。
2.2中小学科学课程评价“功利”问题
许多初中学校的科学教育主要以追求分数和升学率为目的,存在片面强化应试技能的倾向,对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重视程度不够,忽略学生科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小学科学并非主要学科,没有严格的评价要求与规范的评价标准,对科学精神的培养不足,导致学生的科学思维意识与能力的欠缺。评价的脱节使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认知与领悟缺乏系统性与延续性。这需要从区域层面加强小学科学课程的评价,以及初中科学学科课程实践维度的评价,引导中小学科学课程形成有效衔接的整体性评价体系。
3以规范化、科学化为基础的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模式优化策略
3.1科学设计教学目标
对于现阶段的小学生而言,他们在相同的时间内所需要掌握的学习内容变得越来越多,那么就更应当为学生“把好关”,为其制定更加科学的学习计划。从另一方面来看,“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学目标不但需要能够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而且还要最大限度地释放出学生的学习动力,这种重视学生“主动”的教学模式既充分贴合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又能够为师生互动的开展、更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微课、MOOC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教学生态,教师可以立足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目标作出优化,将辅助性、提升性的内容及知识点放到线上教学中,将基础性知识放到线下教学中,以更加丰富的内容吸引学生的关注,使其对科学学习充满热情。
3.2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的教学方法。在小学科学课程中,这种教学策略尤为重要,因为它能够确保所有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获得合适的教育支持和挑战,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果。以“植物生长的观察日记”为例,具体的教学层次划分如下。其一,基础层次。对于基础层次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让他们观察植物的一般生长情况,比如植物的高度、叶子的数量和颜色变化。学生可以每天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并画出植物的简单图画。其二,进阶层次。进阶层次的学生可以在记录植物日常生长的基础上,额外记录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制作更为详细的观察表格,并尝试解释环境变化对植物生长的可能影响。
结语
在科学化、规范化的要求下,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应当制定规范的教学目标,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以确保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和连贯性。同时需要探究如何采用更具趣味性、更有创意、更加科学的实验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翔.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逻辑起点分析——以小学科学为例[J].云南教育(视界时政版),2022(Z2):43-44.
[2]吴冬兰.小学科学教学融入劳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02):146-148.
[3]蔡冒娟.聚焦项目教学,使科学课堂绽放精彩魅力[J].求知导刊,2022(32):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