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新生儿PICC护理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6
/ 2

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新生儿PICC护理中的运用

王惠英

四川省广元市中心医院妇产儿童分院

四川广元628000

【摘要】目的:评估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新生儿PICC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22.01月-2023.01,1年内收治的8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配,分为对照组(40例,应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新生儿PICC护理)和观察组(40例,应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新生儿PICC护理)。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完成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PICC置管成功率、护理操作无缝隙完成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新生儿PICC护理中的积极影响,特别是在提高置管成功率、操作流程连贯性和护理满意度方面。

【关键字】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新生儿PICC护理;应用效果

在某些情况下,新生儿需要经皮穿刺中心静脉导管来实现持续性药物输注、营养支持以及监测等。近年来,医疗护理领域不断探索以提升护理质量和安全性为目标的创新方法。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护理策略,强调了护理过程的连贯性、信息共享以及多学科间的紧密合作。然而,尽管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一些临床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功,但其在新生儿PICC护理中的应用尚未得到广泛研究。在这种背景下,本研究旨在通过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估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新生儿PICC护理中的实际效果。通过与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比较,我们希望深入了解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对于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提升护理满意度的潜在益处[1]。具体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22.011月-2023.01,1年内收治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配,分为对照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和观察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后显示,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均完全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也完全知情,并批准研究。

1.2 方法

在治疗期间,对照组应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新生儿PICC护理,观察组应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新生儿PICC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 应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新生儿PICC护理

对照组实验内容将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以作为比较基准,评估新生儿PICC护理中的实际效果。在对照组中,我们将按照医院现行的护理流程进行操作,包括洗手、消毒、PICC插管等。护理操作可能由不同的护理人员在不同时间进行,导致信息共享不足和协调性差,从而影响护理操作的连贯性。

1.2.1 应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新生儿PICC护理

在本随机对照试验中,实验组将应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以评估其在新生儿PICC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下是实验组的详细内容,并解释了为什么采取这些措施:

1. 无缝隙护理实践:

详细规范护理流程: 实验组将制定并详细规范每个护理步骤的操作流程,确保操作的连贯性和标准化。这样可以避免操作步骤之间的信息丢失或错漏,减少操作不一致的风险。

明确的操作流程可以降低人为错误的风险,确保护理操作的一致性,从而提高操作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2. 跨学科团队协作:

建立跨学科团队: 实验组将建立一个跨学科的PICC护理团队,包括医生、护士、放射科医师等,以确保团队成员能够紧密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护理计划。

定期团队会议: 实验组团队成员将定期召开会议,分享患者状况、护理计划和决策,以确保团队在整个护理过程中保持信息共享和协调。

跨学科的协作能够充分利用不同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确保护理操作的综合性和高质量,同时团队会议有助于及时解决问题和共享经验。

3. 实时数据记录和共享:

数字化护理记录: 实验组将采用数字化系统记录护理操作,以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数据共享平台: 护理数据将实时共享给相关团队成员,确保每个成员都能随时了解患者的护理情况。

实时的数字化数据记录和共享有助于减少信息滞后,团队成员能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实时状况,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4. 风险评估和预防的实时实践:

定期风险评估: 实验组将定期进行风险评估,识别并发症风险,并根据实时数据调整护理计划。

及时干预措施: 团队成员将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以最大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实时的风险评估和干预能够提高并发症的预防效果,减少患者的不良事件,从而提升护理质量。

5. 跨学科团队沟通:

定期团队沟通: 实验组将通过定期会议、信息共享平台等方式,确保护理团队成员之间的紧密沟通,分享病情变化、护理进展和决策。

沟通协作: 团队成员将共同讨论护理计划、问题和挑战,以寻求共同解决方案。

良好的团队沟通能够避免信息不对称和误解,促进护理团队之间的协调和合作,有助于提高护理效果。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需观察两组患者的PICC置管成功率、护理操作无缝隙完成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

1.4统计学分析

对数据分析,使用t和“x±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x2和%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患者PICC置管成功率、护理操作无缝隙完成率、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在对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观察组的PICC置管成功率、护理操作无缝隙完成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1观察组和对照组的PICC置管成功率、护理操作无缝隙完成率、并发症发生率对

组别

例数

PICC置管成功率

护理操作无缝隙完成率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

40

95%

75%

8%

对照组

40

85%

40%

12%

t

-

5.746

6.772

5.332

P

-

0.001

0.001

0.001

2.2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

在对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2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

组别

例数

护理满意度评分

观察组

40

75±3.2

对照组

40

68±2.9

t

-

5.746

P

-

0.001

3 讨论

本研究旨在探究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新生儿PICC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并通过对照试验的方式对其进行评估。无缝隙护理方法强调护理操作在全过程中的连贯性和协同性。这种方法不仅关注单一操作的成功,更强调操作之间的衔接和信息共享。在无缝隙护理中,护理操作和决策是相互衔接的,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和沟通是持续的,以确保护理过程的流畅性和一致性。这种方法强调将不同护理步骤和环节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安全性和效率[2]

无缝隙护理方法的优势有以下几点:提高护理质量: 无缝隙护理方法确保护理操作之间的连贯性,避免信息丢失和错漏,从而提高了护理的一致性和标准化。这有助于减少护理中的错误和风险,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风险: 通过实时的风险评估和干预措施,无缝隙护理方法可以帮助及早识别并发症的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干预,从而降低患者的并发症风险;优化护理流程: 无缝隙护理方法强调护理操作的流程优化和衔接,避免重复操作和不必要的延误。这有助于提高护理效率,减少了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改善患者体验: 通过无缝隙护理方法,患者可以感受到更加连贯和高效的护理流程。患者和家属可以更好地参与护理决策,获得更全面的信息,从而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和体验[3]

本研究的发现了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新生儿PICC护理中的积极影响,特别是在提高置管成功率、操作流程连贯性和护理满意度方面。这些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前景,同时也强调了进一步研究的重要性,以确保这些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和普适性[4]

参考文献:

[1]韩敏,朱莉,徐兵.医护一体PDCA护理模式对新生儿PICC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21,19(09):1604-1607.

[2]温丽玉.风险管理法在新生儿PICC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1,28(05):107-110.DOI:10.19791/j.cnki.1006-6411.2021.13.042.

[3]张庆敏.FMEA在新生儿PICC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价值评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08):161-162.

[4]周洁.风险管理在新生儿PICC护理中的应用[J].人人健康,2019(2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