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7
/ 3

刍议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

刘力超  

五矿二十三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  410016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可能带来严重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为确保工程项目顺利进行、确保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需加大对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的应用力度,全面提升基层安全技术保障能力,充分发挥好技术对安全生产的关键支撑和保障作用。同时,建筑施工安全防护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是对施工人员个人安全的保护,以及对施工现场整体环境的安全控制,高效落实安全防护措施,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再加上对施工人员的专业培训,有效应对突发情况,为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技术;防护

引言:建筑施工作为一个复杂而危险的行业,工程建设行业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因此通过加强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工作,预防和减少施工事故的发生,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职业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施工单位对安全技术的应用,在各环节中控制安全及质量,并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建筑施工安全。另外,施工单位不断聚焦素质能力提升,促进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减少施工事故的发生,助力建设更安全、更高质量的建筑工程。

一、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的重要性

(一)保障施工顺利进行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各种潜在的安全风险随时可能出现,如:高空坠落、物体打击、触电等。通过运用先进的安全技术,有效识别并管控这些风险,从而确保施工过程的平稳进行。同时,安全防护措施的落实,如:设置定型化防护设施、配备安全防护用品等,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事故的发生。

(二)提高工程质量

安全技术不仅关注施工过程的安全性,还涉及施工方法和工艺的改进。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提高工程质量,减少因施工不当导致的质量问题。此外,安全防护措施的实施,如:对施工现场进行封闭管理、设置警示标识等,也能有效防止施工过程中的误操作,保障工程质量[1]。再者,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对于保障施工人员生命安全至关重要。建筑施工现场往往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如果没有足够的安全防护措施,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通过加强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可以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三)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形象

通过实施有效的安全技术与防护措施,企业能减少因安全事故导致的经济损失和法律责任,推进安全标准化创建,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生命至上、安全至上”的安全理念,也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公众认可度。此外,实施安全技术与防护措施还能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在安全的施工环境下,员工更加专注于工作,减少因担心安全问题而分散注意力的现象,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通过优化施工流程和技术手段,企业还能提高施工质量,减少因质量问题导致的返工和维修成本。

二、安全技术在不同施工环节中的应用

(一)基坑工程安全技术

在基坑工程中需要进行详尽的地质勘察,对保障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至关重要。通过了解施工区域的地质条件,帮助工程师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避免因地质问题导致的施工风险和不必要的损失,在挖掘过程中,选择适当的挖掘机械和工艺,有效避免超挖或欠挖等情况的发生,保证土方工程的准确性和施工效率[2]。另外,边坡支护结构的设置同样至关重要,采用适当的支护结构(如:挡板、支护桩等),有效防止边坡坍塌,保障施工现场和周边环境的安全,针对可能出现的地下水问题,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及时排水,保证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地基的稳定性,避免地下水对施工造成不利影响。

(二)脚手架工程安全技术

在脚手架的搭设过程中,严格按照专项方案和施工规范进行操作,主要强调立杆、横杆、剪刀撑等部件的连接必须牢固可靠,间距符合规范要求,连墙件应采用刚性构件。同时,对于特殊部位的搭设,如:转角处、接口处等,应采取加强措施,增强其整体稳定性。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对脚手架进行检查,包括连接件的紧固情况、杆件的变形或损坏情况等。一旦发现损坏或松动的部件,及时更换或加固,确保脚手架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此外,对于长期使用的脚手架,还应定期做好安全巡查。在特殊气候条件下,如:大风、雨雪等恶劣天气,会对脚手架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加强对脚手架的加固措施,如:增加斜杆数量、使用防滑材料等,提高其抗风能力和稳定性,并暂停高空作业,避免发生安全事故[3]。除此之外,还需落实安全技术交底制度,使施工人员了解脚手架的正确搭设方法、安全注意事项以及应急处理措施,从而提高人员的操作技能。

(三)模板工程安全技术

在模板的设计和制作过程中,需确保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考虑模板要承受混凝土浇筑时的压力和侧压力,因此必须充分考虑材料的强度和结构的稳定性;模板安装和拆卸环节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发生模板坍塌或滑移等事故,如:正确的搭设程序、支撑系统的设置、固定方式等,确保模板能稳固地支撑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压力,并在浇筑完成后安全拆除。此外,对于模板的支撑系统,也应进行充分的计算和设计,确保其安全可靠,支撑系统的设计要考虑地基承载能力、支撑点的设置、支撑材料的选择等因素,确保在施工过程中能稳定支撑模板结构,保证施工工人的生命安全。

(四)主体结构工程安全技术

主体结构工程作为建筑施工的核心部分,其安全技术的运用不仅关乎建筑的整体质量,更直接影响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在钢筋加工和安装环节,先要确保钢筋的质量和规格完全符合设计要求,包括选择合格的钢筋材料,进行必要的力学性能测试,确保钢筋的强度、韧性等关键指标达标[4]。同时,钢筋的加工应精确到位,遵循相关的工艺规范,避免在加工过程中出现变形或损伤。此外,对于钢筋的连接部位,使用专用的连接件,确保连接牢固可靠。混凝土浇筑是主体结构施工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在浇筑前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等性能满足设计要求。同时,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浇筑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导致混凝土出现收缩裂缝或温度应力裂缝等问题。另外,在浇筑过程中注意对混凝土进行充分的振捣。对于主体结构的支撑和加固措施,应根据具体的工程特点和施工要求进行设计。例如,对于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采用钢支撑或钢筋混凝土支撑等方式进行加固;对于大跨度结构,采用预应力技术或增设临时支撑等方法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在实施具体措施时,充分考虑结构的受力特点和使用要求,确保加固效果达到预期目标。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型建筑材料的不断涌现,新的安全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例如,利用BIM技术进行主体结构的三维建模和仿真分析,更加精确地预测结构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性能表现;采用智能化监控系统对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为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

(五)装饰装修工程安全技术

装饰装修工程虽然是建筑施工的后期阶段,但其安全技术运用同样不容忽视。此阶段,施工人员也面临着多种安全风险,如:材料的有害物质、高处作业的危险以及用电安全等问题。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至关重要。首先,使用符合标准的材料和设备是保障装饰装修工程安全的基础。在选择材料时,优先考虑采用经过环保认证、无毒无害的产品。同时,对于施工中所使用的设备,也应确保其符合安全标准,避免因设备故障或操作不当导致的安全事故。其次,对于高空作业和用电作业等高风险环节,需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在高空作业时,设置安全网、佩戴安全带等防护设备,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对于用电作业,严格遵守电气安全规范,使用合格的电气设备和线缆,避免漏电、触电等事故的发生[5]。此外,加强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施工现场应配备足够的消防设施和器材,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和维护,施工人员掌握基本的火灾预防和应对知识,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三、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意识薄弱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意识薄弱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部分施工单位和管理人员往往过于追求施工进度和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安全技术与防护的重要性。甚至认为安全技术投入成本较高,且对施工进度产生一定影响,因此选择忽视或简化安全措施。同时安全生产存在“上热中温下冷”现象,一些施工人员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对于潜在的安全风险缺乏警惕性,甚至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事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这种安全意识薄弱的现象,大大增加了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二)安全技术与管理措施不到位

尽管国家和行业对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有明确的规定和标准,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安全技术与管理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一些施工单位未能根据工程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安全技术方案,或者方案制定后未能得到严格执行[6]。同时,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也存在漏洞,如:安全监管不力、安全制度执行不严格等,导致安全技术与防护措施无法充分发挥作用,给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潜在威胁。

(三)安全投入不足

一些施工单位为降低成本,往往在安全技术与防护方面投入不足,导致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不完善、安全防护用品不达标等问题。此外,部分施工单位还可能存在挪用安全经费、减少安全人员配备等行为,进一步削弱施工现场的安全保障能力。

(四)施工人员安全培训缺失

施工人员是建筑施工的主体,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直接关系到施工安全。然而,在实际施工中,安全培训走过场的问题普遍存在。一些项目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弄虚作假,或者培训内容过于简单、形式化,无法真正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人员的操作技能,导致施工人员在面对安全风险时缺乏应对能力,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四、加强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的对策

(一)增强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针对安全意识薄弱的问题,首先要从思想层面出发,施工单位以企业主要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的“头雁效应”激发管理团队的“群雁活力”,将安全生产贯穿于施工全过程,通过组织安全知识讲座、播放安全警示教育片等方式,提高施工人员对安全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7]。此外,还应建立健全安全奖惩机制,对在安全生产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让“安全不仅仅是安全员的事”成为安全生产的良好生态。

(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与监管体系

制度是保障安全生产的基础。施工单位应构建从企业主要负责人“最先一公里”到基层一线“最后一公里”的责任链条,细化全员安全生产责任清单,确保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应用务实、高效。同时,加强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一是健全安全监管机构,强化监管队伍,按照双重预防机制流程和层级管控要求,突出危大工程管控,紧盯项目现场重点环节和高危险作业项,细化实施和监管两个主体责任。二是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与安全生产融合发展,推动深基坑日常监测、高支模全过程监测、卸料平台荷载监测、鹰眼 AI 识别系统在项目的普及,通过物联监测预警和AL识别技术,推动安全监管信息化应用。

(三)增加安全投入,强化安全技术保障能力

安全投入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条件。施工单位应增加对安全技术与防护的资金投入,确保安全防护用品质量达标,普及应用定型化安全设施。同时,积极引进先进的安全技术和设备,提高施工现场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减少人为操作失误带来的安全风险[8]。充分发挥好技术对安全生产的关键支撑和保障作用。以BIM技术促数字赋能,推动施工平面“科学化”布置、安全风险“立体化”识别,施工部署“精准化”先行,以高质量的安全技术交底,实现专项施工方案向项目施工现场实体转换的“零差别”。此外,还加强对安全投入的监督和管理,强调人力、物力、财力的合理分配与应用,确保资金使用的有效性。

(四)加强施工人员安全培训与教育

施工人员是建筑施工的主体,也是安全生产责任链条上最不容易控制的基层末梢。施工单位要通过三级安全教育、班前班后会等方式,加大对工人安全基本常识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宣传力度,同时,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培训,如:现场演示、案例分析等,增强培训效果,项目管理人员应经常深入班组工作和生活中间,让安全管理更能为工友们接受,了解工友身心健康状况,切实增强工友们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结语:

结合上述内容分析,了解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的核心要点及在各环节中的应用,需施工单位总结实践经验,制定及完善安全防护措施,随着工程进度高效实施,引进更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为施工安全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同时,监管部门加强监管,严格执法,督促各项安全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共同为建筑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许玉瑞.高层建筑中悬挑式脚手架施工与安全技术分析[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3,(23):155-157.

[2]吕效飞.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法及技术的构建探讨[J].居业,2023,(11):186-188.

[3]田良.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优化措施[J].砖瓦,2023,(09):112-114.

[4]苗峰.建筑工程建设中的施工安全技术研究[J].城市建筑空间,2022,29(S2):877-878.

[5]陈松,耿少辉.超高层建筑立面交叉施工的安全防护技术[J].建筑技术开发,2022,49(22):162-163.

[6]张田金,廉波,李建锋.实例分析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的控制措施[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2,(19):192-194.

[7]文建宏.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技术要点浅析[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21,14(06):46-49.

[8]陈晓丽.建筑施工安全问题探讨[J].居舍,2021,(31):17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