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是什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3
/ 1

颅内动脉瘤是什么?

杨卓

成都市新津区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1430

颅内动脉瘤被称为埋藏在脑内的不定时炸弹,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脑出血可导致死亡。多数人对于颅内动脉瘤并不了解,今天就为大家科普一下。

一、什么是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又称脑动脉瘤,它并不是肿瘤,它是动脉壁局部薄弱后发生扩张而向外膨出,看起来类似挂在茎上的浆果,因此得名。脑动脉瘤的形成和生长主要是由流经血管的血液对血管壁薄弱区域剪切力所导致的,其特点是发病率较高,破裂率高、致死致残率高,一旦脑动脉瘤破裂,将会引发脑出血。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脑动脉瘤首次破裂死亡率达30%-50%,再次破裂死亡率超过90%。

二、颅内动脉瘤分类

1、根据是否破裂,可以将颅内动脉瘤分为:未破裂动脉瘤、破裂动脉瘤;

2、根据病因,可以将颅内动脉瘤分为:感染性动脉瘤、外伤性动脉瘤等;

3、根据形态学特征,可以将颅内动脉瘤分为:囊性动脉瘤、非囊性动脉瘤;

4、根据最大径,可以将颅内动脉瘤分为:小型动脉瘤(最大径<5mm)、中型动脉瘤(5mm≤最大径<15mm)、大型动脉瘤(15mm≤最大径<25mm)、巨大型动脉瘤(最大径≥25mm),动脉瘤的大小一般与其破裂的风险呈直接相关性。

三、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原因

1、先天因素:先天性大脑动脉有血管畸形;

2、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是中老年常见的一种病理变化,动脉硬化会导致动脉壁弹力纤维断裂和消失,还会引起动脉营养血管闭塞,导致血管壁变性,造成血管壁在血压作用下薄弱部位的膨出,形成颅内动脉瘤;

3、血流冲击:血管在分叉处或拐弯处容易受到血流冲击而出现动脉瘤;

4、感染:感染性动脉瘤约占全部动脉瘤4%,多不规则,较为罕见;

5、外伤:外伤大部分是形成假性动脉瘤,极少数会形成真性动脉瘤。

四、颅内动脉瘤相关检查

颅内动脉瘤隐藏在头颅里面,如果没有出现症状是很难被发现的,可以通过CT、MRI等检查发现它,最精确的是做脑血管造影(DSA)。

1、CT检查:可以确定颅内动脉瘤的大小和位置;

2、MRI检查:MRI可以提供更为清晰、准确、多角度的检查结果,有助于更好的判断颅内动脉瘤与供养瘤体的动脉情况;

3、脑脊液检查:又称之为“腰穿”,该项检查具有一定的创伤性,主要用于检查脑脊液中有无出现红细胞,从而判断是否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情况;

4、脑血管造影(DSA):主要用于检查颅内动脉瘤破裂后的大脑情况,检查时在患者腹股沟的动脉中插入一根软性细管,细管会经过大动脉到达大脑动脉,接着在管子里注射造影剂,这些造影剂会在大脑部位辅助成像,从而观察动脉瘤情况。

五、颅内动脉瘤治疗方式

对于未破裂的脑动脉瘤,治疗方式主要结合患者的年龄、有无破裂出血病史、动脉瘤位置、动脉瘤尺寸等因素综合考虑。对于发现的未治疗的动脉瘤,建议每年至少复查1次;如果发现瘤体长大,建议积极治疗,对于有症状或巨大型(直径 >2.5 厘米)的动脉瘤患者,需手术治疗;对于已经破裂的动脉瘤,则更需要尽快处理。目前,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

1、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最常用的两种外科治疗手段:开颅手术、血管内栓塞术。

开颅手术:(1)动脉瘤颈夹闭术:将颅内动脉瘤的根部夹闭,把头皮和颅骨打开后,在显微镜下找到动脉瘤所在位置,并将动脉瘤使用特殊的瘤夹夹闭,让瘤体失去血供,从而消除破裂的风险。开颅夹闭术可以根治,但缺点是创伤较大,并发症也略高,且开颅手术风险大,具体还需要结合颅内动脉瘤的位置判断,对医生的医术和经验要求高;(2)动脉瘤包裹术:是采用不同的材料加固瘤壁,目前临床主要用筋膜、棉丝。虽然术后瘤腔内依旧会充血,但是可以有效降低破裂的风险;(3)动脉瘤孤立术:将载瘤动脉在瘤体远端及近端同时进行夹闭,使动脉瘤孤立于血循环之外。

血管内栓塞术:通过在血管内实施操作,应用弹簧圈、液体栓塞剂填塞动脉瘤,避免其继续增大破裂的一项微创技术,优点在于创伤小、恢复快、住院周期短等,缺点是治疗昂贵,且相比开颅夹闭术来说复发率较高。

2、药物治疗:

(1)降压药:作用是控制血压水平,从而降低破裂出血风险,常用药物有:氨氯地平、尼莫地平等;

(2)抗纤维蛋白溶解剂:作用是预防动脉瘤再出血,主要适用于动脉瘤破裂的患者,常用药物有:氨甲环酸、氨基己酸等;

(3)甘露醇:作用是迅速降低颅内压,减轻水肿,从而降低脑组织损伤程度,主要适用于动脉瘤已破裂、颅内压明显升高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