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处理垃圾渗滤液的SBR中微生物种群与污泥比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6
/ 2

试析处理垃圾渗滤液的SBR中微生物种群与污泥比阻

孙雪凤

北京中环尚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大理分公司  671000

摘要:为保持污水处理厂的生态稳定性,研究污水处理厂内的菌群构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控丝状菌在其中的生长,研究日光照射对微生物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影响。其中,养分不足、溶氧不足、 pH不足等多种因素导致了丝状菌的大量繁殖。目前关于日光照射对丝状菌生长的作用还鲜有报道。针对部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需在好氧池上盖的情况,开展日光照射下的微生物群落变化规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高通量测序可同时完成数十万到数百万个 DNA小分子的测序,长度普遍偏短,具备高精度、高通量、高灵敏、操作费用低廉等显著优点,可实现对样本中所有的微生物的全方位监测,基于大样本信息获取其物种及相对湿度,已成为当前环境微生物识别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垃圾渗滤液;SBR; 污泥比阻;微生物种群;太阳光照

本项目拟采用两套 SBR反应器(SBR1、SBR2,分别设置在自然光照射下、在暗室中放置,使两种反应器的进水流量、水质完全一致,操作条件、曝气模式一致。通过对两套工艺系统中不同工况下污泥的电阻值的测定,采用高通量测序等手段,研究不同工艺条件下两种工艺中微生物与微生物的种群结构变化,从微生物学的视角揭示日光照射对污水深度净化效果的作用机制,为污水生物脱氮工艺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装置

实验所用的 SBR材料都是具有透光性的有机玻璃材料,两个反应器的污泥混合物体积都是30 L。SBR1和SBR2具有同样的操作模式,进水质量,初始污泥浓度都是一样的。SBR1和SBR2的操作条件是:每日曝气量20小时,静态沉降3小时,排放和进水0小时,运行过程中,反应器中的混合溶液中的溶解氧含量为4.5~6.5mg• L-1, pH为7.6~8.6但是由于SBR1置于窗旁,阳光较强,而SBR2置于房间一角,很少受到阳光的照射。

1.2接种污泥和试验用水

本研究采用从FZ城市污水处理中心好氧水池采集的接种污泥,实验用的是ZZ填埋场渗滤液调控槽实验设计:在两反应器中投入等量接种污泥,第1~2 d进行闷曝,即每天曝气20 h,静沉后排除上清液,加1∶10 (渗滤液原液体积∶自来水体积)稀释后的垃圾渗滤液到原水位第10 d开始,每日曝气20小时,静沉后排出上层清液,再加2∶9稀释的垃圾渗滤液测试过程中,每周测定2次比阻

2、结果与讨论

2.1出水水质与污泥比阻

出水中 COD浓度为496-800 mg• L-1, COD的平均去除率在60%78%。两种工艺出水中铵态氮的变化范围为10—20mg• L-1,铵态氮的脱除率基本一致,都保持在85%95%的水平。实验结果表明,SBR1、SBR2对污水中的铵态氮、有机氮均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用该方法制备的污泥具有较高的比阻,其比阻为3.77×1012 mg• L-1。两种填料对污泥的比阻均有较大的影响。随着操作的进行,反应器内的污泥阻力呈现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第35天达到了一个峰值。但在SBR2反应器中,随着操作年限的增加,其比阻逐渐增大。通过对两个反应器内的污泥显微镜观察,在3050天,SBR1产生较多的轮虫,并且在35天以后,污泥的比阻才逐渐降低,但至第40天后,又有许多丝状菌产生,从而使其比阻力不断增加。

2.2 SBR1和SBR2中细菌群落差异

(1)细菌多样性差异

经16SrRNA高通量测序,获得74085个有效片段。SBR1与SBR2以97%的相似性获得321条 OTU。两个序列均较平稳,说明该方法能较好地覆盖样本中的大部分微生物。可以看出,SBR1与SBR2共有 OTUs数量为207,占 OTUs总数的64.48%,说明这两种微生物的菌群结构具有高度的相似之处。SBR1样本中的细菌种类和丰度。SBR1的 Chao指标为287.5,明显高于SBR2的259,表明SBR1内的微生物种类较多。SBR1具有比SBR2更高的 Simpson指标,表明SBR1微生物的多样性低于SBR2。

(2)细菌群落组成差异

通过对样本中的代表性基因进行种的标注,对样本中的活性基因进行系统分类。在两个反应器中均有一个相对丰度>1%的菌群,其中以变形菌门和类杆菌为主,分别为64.27%和27.21%,SBR2分别为57.92%和37.16%。由于SBR1的主要类群与SBR2相近,但它们之间的丰度差别不大。在属级上,选取相对丰富度超过1%的属级开展研究。结果表明,SBR1中分布着15个大属种,占绝对丰度的80.07%;其中,以β-变形菌门红环菌科占主导地位,占绝对丰度39.35%,随后是不知名的黄杆菌纲,其相对丰度达6.91%;拟杆菌门的无系统真菌,其相对丰度为6.14%。

2.3污泥比阻与微生物种群的关系

在SBR1反应器中,随着轮虫的存在,反应器内的比阻会逐渐降低,但在SBR2反应器内,随着反应器内的丝状化扩张,反应器内的比阻会不断增加,并且远高于SBR1反应器内的比阻。通过高通量测序发现,两个反应器中的微生物菌群结构差别不大,且两个反应器中的真菌种类存在明显差别,推测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

在光照条件下,SBR1的菌群数量较多,其中土著和附生动物(轮虫)与胶体球共生,具有较好的群落组成。与SBR2相比,该菌株具有更高的多样性,其中 Rozellomycota占主导地位,未见丝状菌扩张现象。多细胞生物(轮虫)的存在可提高其滤过能力,降低其比阻力。根据李艳娜等人及梁少博等人的研究,发现以轮虫为代表的生物可以以分散的絮团及丝状菌为食物,对其进行有效的沉淀与净化。说明在SBR1中,轮虫的存在是导致其污泥阻力降低的重要因素。

SBR2无光照,其细菌多样性高于SBR1,但细菌种类较为简单,仅产于 Basidiomycota的 Trichosporon是该菌的主要类群,对丰度达99.78%,表明该菌在SBR2中的扩张极有可能是该菌在SBR2中的过度繁殖所致。在SBR2中,由于菌群的单一性和代谢物的累积,破坏了原有的菌群平衡,从而成了束毛孢菌的优势繁殖。

两个反应器的入口及操作参数基本一致,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SBR1的溶解氧比SBR2的5.04稍微高一些,而在实验过程中,SBR1的溶解氧浓度分别为8.45和8.63,两者均为中性。至于混合溶液的水热,由于受到阳光照射,SBR1日均温度高于SBR2,但两者均保持在2025摄氏度,所以两个反应器中细菌数量上的差别应与日光照射有关。在阳光照射下,活性污泥体系内的微生物数量增多,有利于多栖动物的产生,进而限制了该菌的增殖,维护了该体系的平衡与稳定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第一,受光照影响,SBR1微生物区系比SBR2丰富,其优势菌种为beta-变形菌门Thauera,占39.35%,是降解有机质和反硝化的重要功能微生物。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污泥的比阻力呈上升趋势,随后逐渐减小,随着轮虫数量的增加,污泥的阻力逐渐降低。第二,无光照条件下,SBR2的菌群数量低于SBR1,但其多样性高于SBR1,并且在SBR2中也发现了 Thauera菌为次优菌种,其相对含量为16.23%;拟杆菌门中的普拉克托osalinus占绝对主导地位,其相对含量可达1684%,它的存在表明了污泥的扩张;其中,以β-变形菌和布拉 achymonas为优势菌群,其相对含量为12.55%,而 Brachymonas为8.04%,表明该菌株在SBR2内发生的污泥膨胀与该菌的繁殖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魏燕杰.SBR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污泥颗粒化和稳定性及生物多样性研究[J].天津大学,2022(06):225-229.

[2]孙洪伟.垃圾渗滤液厌氧-好氧生物处理短程脱氮及动力学[J].北京工业大学,2020(03):32-36.

[3]张雪,乔雪姣,苏佳,等.垃圾渗滤液处理厂活性污泥微生物种群结构和功能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5):65-69.

[4]蔡丽云,须子唯,黄宇,等.延时曝气SBR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脱氮微生物研究[J].化学工程师, 2019(02):13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