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大学 山东 临沂 276000
摘要: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高校教学工作和大学生学习方式提供了机遇和挑战,而移动媒体给大学生提供了众多信息资源丰富、沟通便捷的平台,也带来了网络信息中隐藏的各种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本项目通过分析移动媒体时代的网络文化特征,以及对大学生日常生活和专业学习的影响,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创新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移动媒体 生活 学习 大学生
一.调查目的
2016年1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 2015 年 12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 6.88 亿,网民普及率达 50.3%,已有半数的中国人上网,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高达 90.1%。网民群体主要集中在 10~39 岁年龄段,占总体的 75.1%。
移动互联网塑造了社会生活的新形态,对大学生日常生活、专业学习等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016 年 4 月 14 日,喻国明、李彪发布《从 70 后到 00 后:移动互联时代的网民世代分析》。数据显示,目前 90 后平均每天有 4.3 个小时在使用移动互联网。作为 00 后的在校大学生,相对已经工作的 90 后,有着更为充裕的上网时间,他们是上网的主体,是移动互联网的重度使用者。
移动互联网在大学校园的使用呈现出什么样的样态?信息和通信技术如何影响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该项目以手机为代表的手机媒体在移动互联时代如何影响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专业学习为例,以临沂大学在校大学生为例,在临沂大学开展了一项关于手机媒体如何影响大学生日常生活和专业学习的调查。本项目也试图将项目组成员所学新媒体课堂知识、主持访谈技巧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参与观察和调研访谈能力,为以后工作或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二.调查意义
1、以往相关调查均采用量化研究,本项目通过与研究对象的互动,从原始资料中形成结论和理论,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从原始资料中深入全局性探究研究现象,利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以研究者自己为研究工具。获得解释性认识的活动,以建构其行为和意义。量化研究重视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质性研究强调收集自然情景下的数据,通过本项目的研究,我们会发现大学生和移动媒体的日常互动和具体使用细节,而这些细节是之前量化研究所不关注的。
2、质性访谈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是一种知识的的社会形成过程,而且是一种社会实践。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可以锻炼项目组成员的质性研究能力,以大学生群体和移动媒体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可以培养项目组成员反思自我、敏锐观察、沟通互动的能力。
3、该项目的研究结果可以给高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提供参考,让教辅人员对大学生的使用移动媒体的情况有更清晰的认知,在始终在线的移动互联网的陪伴下,面对海量的信息,大学生如何甄别、选择,是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正如曼纽尔·卡斯特所说的:“信息爆炸”说明我们社会信息生成的手段和能力更加多样化了,而这种能力同我们的教育能力和对信息掌握能力的增长不成比例。
三、项目研究与实施的基础条件
(一)持续学习的团队成员
团队成员都不是新闻传播学专业学生,但都努力学习相关传媒学知识,查阅相关资料,不断地关注行业动态,不断提升自己和团队素养。团队组长高杨为此项目专门请教了传媒学院老师,购买了专业的新闻传播学著作,自学了各种各样的问卷调查方式,带领着整个团队奔走在项目进度上,有着极强的领导作用。
(二)热爱访谈、执行力强的团队成员
访谈是人们在社交生活中常见的互动行为,是社会研究中重要的方法和技术。定性面试是一种涉及手法、方法等多个方面的面试方式,对面试人员的要求较高。这样,访谈者本身就是研究的工具,研究者围绕目标,提出各种问题,听取被访者的述说,一步步加深对被访者的了解和认识,在这种看似与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口头交流非常接近的采访过程中。而面试过程中的方向引导、内容把控力等,则要流畅地、有步骤地深入、有步骤地进行,借助面试人员的面试技巧,不被面试对象察觉。
四.项目研究内容
1、参与式观察在校大学生使用移动媒体的行为,深描出大学生一天的“移动互联生活”,对移动媒体在其日常生活的介入和影响进行整体梳理。刻画出大学生从早晨到晚上,从宿舍到教室,移动媒体是如何从时间和空间上深度介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移动媒体上社交网络是如何影响大学生日常人际交往,比如同学、朋友、老师、父母等关系。
2、通过大量在校大学生的深度访谈,对其使用移动媒体的动机、偏好进行探究。试图发现除了消遣娱乐之外,大学生如何利用移动媒体进行专业学习,比如问答网站、APP、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在校大学生有没有参加网上的基于兴趣组织的社群学习?在任课老师发起的网上学习群组里有没有收获?有没有和基于弱关系的网友进行互动学习?
3.通过实物收集的方式,追踪浏览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动态内容。分类分析收集到的信息。大学生使用的主要社交平台是 QQ、微博、微信,登陆方式以手机端为主,永远保持在线、超级连接的状态,这一点从过去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大学生随时把自己的动态以图文的方式发布在社交平台上。这些内容无疑是研究的有价值材料,包括转发、点赞、评论等信息也同样重要。这些文字图片的实物与访谈内容相结合,既是信息的使用者,也是消费者,同时也是信息的制造者,对大学生与手机媒体的互动关系能有更好的观察和分析。
五.研究成果
绝大部分大学生使用手机媒介的频率很高,每天有大量的时间用在手机上。接近80%的调查对象在移动媒体的使用上都超过了三个小时。且数据显示超过半数以上的学生会在上课时间或自习时间使用移动媒体。
不可否认的是移动媒体对大学生的机会和交流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大大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和乐于分享的能力。部分自律的学生表示通过移动媒体获得的信息对于他们的学业有一定的帮助,如在线课程、学习资料等,他们可以通过移动媒体获取到一些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但是也有部分调查对象在利用移动媒体进行学习以后就开始利用移动媒体进行娱乐。
但是移动媒体的使用也伴随了一些问题,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大学生们普遍表现出对于移动媒体的过度依赖,导致分心、缺乏注意力等问题。在面对课堂学习时,很多学生会不自觉地拿出手机进行刷微博、玩游戏等,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同时,移动媒体也带来了一些社交焦虑问题,大学生过多地关注社交媒体上的他人生活,导致了对自己的不满和焦虑。这些种种移动媒体的消极影响正危害着部分大学生。
结语:移动媒体作为重要的通讯和娱乐工具,不仅对在校大学生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对平时的学习有一定作用。但部分大学生过度使用移动媒体,对其身心都造成了一定危害。
参考文献
预览
[1] 周赟莹. 移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J]. 教育现代化, 2020, 7 (02): 175-176.
[2] 王力. 移动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影响研究 [J]. 传播与版权, 2019, (03): 126-129.
[3] 薛亚青. 青少年使用移动媒体的行为分析:自我表达与技术赋权——基于初中生的访谈研究 [J]. 青少年学刊, 2016, (04): 13-16.
[4] 郑旭, 王鸿军, 刘巍, 冷丰. 论移动媒体时代的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J]. 时代教育, 2015, (09): 120.
(基金项目:2023年校级一般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项目编号:
X20231045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