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企业“脱实向虚”的抑制效应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3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企业“脱实向虚”的抑制效应研究

潘光美

武汉城市学院

摘要: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是国家有力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举措。本文从该项政策沿革入手,梳理国家关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发展脉络,逐步深入分析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实体经济、实体企业“脱实向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基于经济学观点研究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企业“脱实向虚”的抑制作用机理,并对抑制作用进行异质化分析,较为系统的阐明了该项政策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脱实向虚” 抑制效应

国际经济环境持续呈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非平衡发展,实体经济企业脱离其生产、研发、流通环境,出现了企业资本由实体部门向虚拟部门,大量资本参与金融投资活动的“脱实向虚”现象。一直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以实体经济为我国经济根基,在不断出台一系列减税政策,引导企业资本聚向实体。通过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通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鼓励企业深度发展创新,掌握第一生产力,实现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良性发展。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已经在新一轮国家减税降费优惠政策中起到积极作用,自该项减税降费颁布实施后,业界学者纷纷对该项政策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企业运用中存在的风险等进行了多项研究,试图从中发现该项政策对实体经济企业开展研发活动起到的积极促进作用。

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沿革

上世纪90年代,我国首先在工业领域进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试点,在国有、集体工业企业中开始施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本世纪初,为持续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享受范围扩大至所有财务核算制度健全的工业企业。为完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2015年首次采用负面清单模式调整了该项政策的适用范围,使得更多的企业能够享受此项减税政策。2017年,国家财政部和科技部联合发文,将科技型中小企业享受该项政策比例提升至75%2021年,为鼓励制造企业集优创新,提升制造业企业竞争力,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发文,将制造业该项比例直接提升至 100%2022年,将该项政策享受100%这一比例的企业范围扩大到科技型中小企业,同年,又将制造业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之外的其他企业加计扣除比例全部提高至 100%2023 年,国家又将该项政策作为制度性措施进行无时间限制执行,并将符合条件行业所有该项政策比例统一提高到100%。以上这些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于应对实体经济金融化风险,改善优化企业资本配置,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企业及企业脱实向虚影响因素分析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是针对企业开展的研发活动,可该项活动在费用化支出和资本化形成无形资产的摊销额据实扣除之后,再进行一定比例的加计扣除,属于税收优惠的一种,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体经济金融化的影响进行具体分析,可以更好的理清该政策抑制企业“脱实向虚”的作用。

(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从国内现有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情况和相关研究看,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政策进行分析研究。基于企业创新视角,一方面,该项政策可以有效降低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的风险和成本,使企业增加创新投入,从而激励企业创新活动;另一个方面,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可以间接增加资金供给,从而增加企业对高风险创新活动的投资意愿和能力。基于企业总体绩效视角,该项政策不仅可以直接鼓励企业对研发创新的投入,还能够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总体绩效,并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同时,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能够通过降低经营成本,从而增强企业内源性融资能力。

(二)实体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因素

实体企业“脱实向虚”即实体企业金融化。金融化后的企业其金融相关部门影响力、规模与地位都将大幅提升,实体经济企业资本金融投资比例增加,致使该项投资收益作为利润的重要来源之一。实体经济企业经济“脱实向虚”后,使得大量企业资本聚集在其金融部门,其他生产经营部分会出现资本缺失的问题,这就造成了金融投资对实体投资的挤出现象,对实体经济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具有不利影响。从现有文献分析,企业金融资产投资的影响因素主要基于收益率差异、经济政策不稳定性等。一方面,实体经济收益率往往低的企业会投资更多的金融资产,这种实体收益率与金融资产收益率的利差又极易形成不良循环,导致实体经济企业“脱实向虚”;另一方面,对于企业而言,其外部宏观经济政策和所处经济环境不佳,会出现实体化和金融化两种情况,当实体投资政策不利好、环境差时,实体经济企业会配置更多金融资产来替代实体投资,当实体投资政策利好时则会重新重视实体投资,尤其当外部政策存在不明良时,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将增加,直接压缩企业金融资产套利空间,从而抑制实体经济企业“脱实向虚”。此外,基于公司管理者角度,企业管理者的不同背景和经历也会影响企业金融化水平,当国有企业引入有金融行业从业经历的管理者时,往往会增加企业金融化程度。

(三)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

现有研究表明实体经济企业配置金融资产的目的主要基于预防性和投机性,预防性目的的动机被称为“蓄水池”动机,是企业为应对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保持资产流动性,确保企业的现金需求;投机性目的的动机被称为“投资替代”动机,是企业为追求金融资产投资的高收益。当国家实施优惠政策后,除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直接减少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增加企业现金流外,更为重要的作用是作为企业外部的政策性利好信号,实体经济的上下游产业及投资方会依据此政策判断实体经济企业得到更多的政府关注和认可,并在今后一个阶段发展中有机会获得更大的政府支持,从而使实体经济企业的融资环境向利好方向发展,更容易获得投资方的资金支持。同时,该项政策通过降低企业税负来增加企业现金流,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和经营成本,为企业提供内源性融资资本,提升实体经济企业主要业绩指标,确保企业高质量发展。通过以上影响,可以看出该项政策对实体经济企业配置金融资产的目的动机起到了抑制作用。

三、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企业脱实向虚抑制效应的作用机理

研发活动作为实体经济企业提升自身生产力的主要活动之一,是企业对自身资源的重新组合与配置,整个研发过程中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对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而言,面临着管理效能、抗风险能力、知识产权保护等多重挑战。在国家实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后,经过上述影响因素分析,可以主要从实体经济的成本控制、风险控制和融资能力等三个方面来深入分析该项政策对企业“脱实向虚”抑制作用的机理。

(一)降低实体经济企业研发成本

企业总收益与成本差值是经济学中的企业盈利,对于实体经济而言,主营业务收益占据企业总收益的很大部分,要想主营业务收益能够持续稳定的保持增长,需要企业在生产全要素上进行精心的筹划组织和经营管理,其中,企业创新研发可以为企业生产注入新的活力,是其产品相对于市场上其他产品具有明显的独特性和新颖性,从而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但在现实中,实体经济企业对于研发活动往往是采取谨慎性策略,因为研发创新活动并不一定能够转化为产品,需要进行大量的试错来走完理论论证、实验验证、成果转化这一漫长的过程,在此期间,实体经济企业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如果研发活动失败,将损失大量的人力成本、时间成本、资金成本等,这些都是企业需要承当的财务风险,如果风险控制不当甚至有可能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因此,实体经济企业在选择研发活动投入时会选择一个较为合理的成本区间,实体经济企业也会寻求政府补贴或者减税政策来抵消研发成本,其中,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就是直接针对企业研发活动实施减税的政策,它并不像政府专项补贴直接以资金形式注入到企业研发活动中,而是通过以加计扣除的形式承担了企业在研发活动中消耗的部分资金,有效降低了企业税额,让企业将更多资金投入研发活动。最终使企业提升研发活动资金比重,对实体经济企业“脱实向虚”起到抑制作用。

(二)分担实体经济企业研发风险

实体经济进行研发活动时除上述明确的财务风险外,还将面临外部环境带来的市场风险和竞争风险,市场风险主要来源于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如经济环境是否稳定、供需关系是够良好、国家政策是否支持新产品等等,有可能企业及时将研发活动成果转化为新产品投入市场,由于市场环境变化也可能导致无法形成企业效益;竞争风险主要来自于同行企业的非法仿制和改进,由于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导致了新产品投入市场后无法收回前期研发的成本。经济学理论中高风险活动一般情况下意味着高收益,实体经济企业本质上对于研发活动具有较高的积极性,只是在综合考虑风险后对研发活动望而却步,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使得被税收侵占的风险酬金释放,政府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企业的“隐匿合伙人”,共同分担了企业研发活动的风险,对实体经济企业研发活动起到了正向促进作用,抑制了实体经济企业的金融化发展。

(三)缓解实体经济企业融资约束

实体经济企业获得资金主要可以通过企业自筹、外部融资、政府补贴等三种渠道。企业自筹研发活动资金属于内部融资的方式,按照优序融资理论,实体经济企业本身在融资过程中更偏好于风险低的内部融资,但是对于研发活动而言,由于其周期长、见效慢等特点,容易出现研发活动资金挤占日常运营资金的现象,影响企业发展战略实施,此时该项政策可以通过降低纳税额间接增加流动性资金,减轻企业内部融资压力。对于企业外部融资而言,由于研发活动本身往往属于商业秘密,企业不会轻易选择向外部透露研发内容,包括潜在投资者,因此投资者无法对企业研发活动做出合理判断而言减少对其投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给金融机构和风险投资者提供了政府支持鼓励企业进行研发活动的正向信号,这种正向信号会被投资者解读为利好信号,将有效缓解了研发活动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了资本市场对企业研发的扶持力度,从而间接抑制了企业配置金融资本的策略。

四、抑制效应异质性分析

不同类型企业对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企业“脱实向虚”抑制效应存在异质化现象,主要可以从企业产权性质、企业地理区位、企业生命周期等因素来具体分析异质化情况。从企业产权性质角度看,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在经营目标、政策保障、资金充裕度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国有企业投资替代动机较弱,使得该项政策对国有企业“脱实向虚”的抑制效应并不显著,而在非国有企业中,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企业持有的金融资产比未享受政策的企业更少,表明该项政策对非国有企业“脱实向虚”具有较为明显的抑制效应。从企业地理区位角度看,该项政策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实施能够与东部地区先进的生产力要素结合得更好,明显提升企业创新效能,而对于其他地区,企业金融资产投资的抑制效果则不像东部地区企业那样明显。从企业生命周期角度看,在企业需要大量投入资金、规模尚未扩大、难以获得外部支持的成长期时,企业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红利较为敏感,而对于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企业敏感型不够显著。

五、启示与建议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促进制造业企业创新投入、抑制企业 “脱实向虚”方面有积极的影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能够促进企业创新投入并缓解金融资产投资对企业创新投入的挤出效应,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侯顺义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尽享国家研发费用减税的红利[J]. 冶金财会, 2021, 40(12): 9-11

[2]贺康,王运陈,张立光等税收优惠、创新产出与创新效率——基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实证检验[J].华东经济管理,202034( 1) : 37-48

[3]王玺,刘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财政研究,2020( 11) : 101-114

[4]聂辉华,阮睿,沈吉.企业不确定性感知、投资决策和金融资产配置[J]世界经济,2020(6):77-98

课题:武汉城市学院院级科研项目资助(2021CYYBKY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