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心脏术后低血氧饱和度患者呼吸道管理与通气支持护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2

重症心脏术后低血氧饱和度患者呼吸道管理与通气支持护理研究

刘丽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邮编83000

摘要:重症心脏术后患者出现低血氧饱和度是一种严重并发症,可能引发严重的呼吸困难、组织缺血缺氧等后果。因此,对这类患者进行有效的呼吸道管理与通气支持护理至关重要,可帮助改善氧合、减轻呼吸负担,提高患者生存率和康复速度。此外,及时的护理干预还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重症心脏术后;低血氧饱和度;呼吸道管理;通气支持护理

引言

心脏手术后患者是一类常见的重症患者群体,术后并发症较多,其中低血氧饱和度是一种常见并严重的情况。低血氧饱和度可能导致氧供不足,加重心脏负担,影响患者康复进程。因此,呼吸道管理与通气支持在这类患者中显得尤为重要。

1.重症心脏手术后患者呼吸困难的常见原因

重症心脏手术后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的常见原因多种多样,麻醉药物对呼吸系统的抑制作用可能导致患者术后出现通气不足,影响氧合功能。手术期间及术后可能出现肺水肿,使得肺部气体交换功能受损,导致呼吸困难加重。手术过程中可能因肺组织受到挤压而引起肺不张,也会导致患者的通气功能下降,呼吸困难加重。由于手术本身对循环系统的影响,循环不稳定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低氧血症,进一步加重呼吸困难。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重症心脏手术后患者呼吸困难的发生率较高。对这些潜在原因的识别和有效处理是至关重要的,以便采取相应的呼吸道管理与通气支持护理措施,降低呼吸困难带来的不良影响。

2.针对重症心脏术后低血氧饱和度患者的呼吸道管理与通气支持护理策略

2.1早期呼吸道管理

早期呼吸道管理是重症心脏术后低血氧饱和度患者呼吸道护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手术恢复室或重症监护室,及时评估患者的呼吸情况至关重要。首先,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以及氧饱和度。同时,定期检查气道通畅性,确保气道无阻塞物,并注意排痰情况。在早期呼吸道管理中,应避免过度镇静或过度镇痛,以免影响患者自主呼吸能力。除了定期观察和评估患者的呼吸情况外,还应考虑采取积极的呼吸道措施,如促进正常通气、维持气道通畅等。这包括协助患者进行深呼吸、咳痰等呼吸训练,有助于改善肺部通气功能。对于意识清醒患者,可以引导其进行有效的呼吸训练,提升呼吸肌力和氧气吸收效率。在早期呼吸道管理中,还应注意监测患者的氧合情况,根据氧饱和度和动脉氧分压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考虑给予适量的氧气支持,以确保患者足够的氧合。早期呼吸道管理对于重症心脏术后低血氧饱和度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通过及时的观察评估、呼吸训练和氧气支持等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减轻呼吸困难带来的不良影响,提高患者的康复成功率。

2.2息肉导管的应用

息肉导管是用于重症心脏术后低血氧饱和度患者的呼吸道管理与通气支持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引入息肉导管,可以有效提高气道内的气流速度,促进肺部通气,改善气体交换功能。这对于患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预防肺部感染以及增加肺泡通气量都有显著的好处。在使用息肉导管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尺寸和类型,确保正确插入位置,并进行定期观察和护理。在应用息肉导管时,护理人员需要具备相关技能和经验,以保证患者安全并有效地使用。正确的操作和维护可有效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另外,对于长期依赖息肉导管通气支持的患者,要定期更换导管,保持导管的通畅和清洁,避免气道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除了在患者氧合不足或通气不良时使用息肉导管外,它还可用于缓解患者呼吸困难、减少呼吸功率,并为后续机械通气治疗做好准备。因此,对息肉导管的科学应用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氧合情况,还能提高呼吸效能,从而为患者的康复和后续治疗奠定良好基础。

2.3吸入氧疗

吸入氧疗是在重症心脏术后低血氧饱和度患者中常用的呼吸道管理与通气支持护理策略之一,通过给予合适浓度的氧气,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改善组织的氧供需平衡,从而减轻缺氧引起的临床症状,如呼吸困难、心悸等。在进行吸入氧疗时,需根据临床情况调整吸氧浓度,以避免氧中毒或二氧化碳潴留。吸入氧疗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施,包括面罩、鼻导管、氧气头盔等。具体选择哪种装置取决于患者的氧合情况、舒适度和需要。同时,定期监测患者的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等生命体征,并及时调整吸氧参数。除了提供氧气支持外,吸入氧疗还有利于稳定患者的情绪,促进氧气的分子扩散,改善肺泡通气量,降低肺动脉压力,并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COPD等具有辅助治疗作用。吸入氧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呼吸支持手段,能够快速提升患者的氧合水平,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2.4机械通气支持

机械通气支持是重症心脏术后低血氧饱和度患者呼吸道管理与通气支持的一种重要策略。在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及呼吸困难时,机械通气可以通过引入额外的气流来辅助或替代患者自主呼吸,确保充分氧合和二氧化碳排出。通过设定合适的通气参数,如潮气量、吸呼比、呼气末正压等,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缓解呼吸肌疲劳,减轻呼吸困难。机械通气支持需要严密的监护和管理,包括定期检查呼吸机设置参数、监测氧合情况、观察呼吸功能指标等。在应用机械通气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发展动态调整通气模式和参数,以达到最佳的通气效果。同时,对于长期需要机械通气支持的患者,需重视气管插管的护理和合理的呼吸机撤离计划,以减少并发症并提高治疗效果。机械通气支持也可用于预防性应用,例如术后早期采用预防性机械通气,有助于避免呼吸困难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呼吸安全。

3.呼吸道管理与通气支持护理对重症心脏术后低血氧饱和度患者的效果评价

呼吸道管理与通气支持护理在重症心脏术后低血氧饱和度患者中具有显著的效果,通过及时采取早期呼吸道管理、应用息肉导管、吸入氧疗和机械通气支持等综合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氧合状态、减轻呼吸困难和呼吸肌疲劳,并降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这些护理方法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肺功能,促进组织氧供需平衡,缓解低血氧引起的不适症状,改善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呼吸道管理与通气支持护理还可以降低患者的重症抢救和再次手术的风险,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减少住院时间,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综合评估发现,这些护理措施的综合应用在重症心脏术后低血氧饱和度患者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为患者提供了更全面、安全且有效的医疗护理。

结束语

呼吸道管理与通气支持护理对重症心脏术后低血氧饱和度患者具有重要意义,有效的护理措施不仅改善了患者的氧合水平,还减轻了呼吸困难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这些护理策略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速度,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也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参考。

参考文献

[1]耿俊义,高杰,郭长英.苯磺酸瑞马唑仑在心脏重症患者术后的镇静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4,33(02):348-351.

[2]李洪卫,刘琦,李奕明,等.急性肾损伤与非外科术后心脏重症患者临床结局的相关性分析[J].华西医学,2024,39(01):22-29.

[3]陈未驰,赵研学,刘鑫裴,等.心脏术后再入ICU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23,20(35):79-83

[4]沈杰.优质护理干预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重症心力衰竭女性患者中的应用[J].妇儿健康导刊,2023,2(20):175-177.

[5]马宵宵,孙月,王朝辉,等.早期目标导向性活动对心脏术后重症患者心脏康复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3,45(10):935-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