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与慢性便秘关系的研究新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3
/ 2

肠道菌群与慢性便秘关系的研究新进展

刘永佳

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邮编:528000

摘要:慢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影响着众多人群的生活质量。近年来,肠道菌群在慢性便秘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与慢性便秘关系的研究新进展,探讨了肠道菌群与便秘之间可能存在的机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肠道菌群,慢性便秘,研究进展,综述。

引言:慢性便秘主要是指粪便干结、排便困难或不尽感以及排便次数减少等1。便秘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常见病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在慢性便秘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肠道菌群与慢性便秘关系的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慢性便秘提供新的思路。

一、肠道菌群与慢性便秘的关联性

成人肠道内细菌总数约1×1013~1 X 1014,由400~500种细菌组成,以厌氧菌为主2。2011年Arumugam等3指出,人体肠道优势菌群存在宿主特异性,可分为3种肠型,分别为拟杆菌肠型、普雷沃菌肠型、瘤胃球菌肠型。以“门”的水平来排序,正常菌群的组成依次为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互养菌门、疣微球菌门、梭杆菌门等。以“属”的水平排序,则为拟杆菌属、柔嫩梭菌属、双歧杆菌属、毛螺旋菌科诸属、粪球菌属、瘤胃球菌属、优杆菌属、普雷沃氏菌属、梭菌目诸属、链球菌属、埃希菌属等。

慢性便秘患者肠道内粪便堆积,肠道蠕动减弱,使肠道内有益菌生存环境恶化。同时,便秘导致的肠道内毒素、有害物质积累,进一步影响肠道菌群结构,导致菌群失衡。毕洪玲等4通过活菌定量培养计数法对比58例便秘患者和56例健康人肠菌群的特征,结果便秘组粪便中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类杆菌均显著减少减少,而梭杆菌、肠杆菌显著增高。Zhu等5使用16S rRNA基因焦磷酸测序法研究8例便秘儿童和14例健康儿童的粪便微生物组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便秘患者的普雷沃氏菌丰度显著降低,厚壁菌门数属的代表性增加。从门的水平来看,健康人群占比59.18%,为第一优势菌群,厚壁菌门占比34.98%,两者合计占比93.56%,构成肠道菌群的主体部分。便秘人群与健康人去相比,拟杆菌门、厚壁菌门两者比例调转,厚壁菌门占比57.98%,为第一优势菌群,拟杆菌门占比33.69%。从属的水平来看,便秘组患者粪便的粪球菌属、瘤胃球菌属显著增加,普雷沃氏菌属则显著下降。新一代的16S rRNA高通量焦磷酸测序方法为肠道菌群检测提供更可靠的、更丰富的内容,但由于影响肠道菌群因素太多,难以标准化控制,目前仍无法准确测定便秘患者的肠道菌群变化。

二、肠道菌群与慢性便秘的生理机制

(一)肠道菌群对肠道蠕动的影响

肠道蠕动是肠道完成消化和排便功能的关键过程。肠道菌群可以通过产生短链脂肪酸影响肠道蠕动。短链脂肪酸是肠道菌群分解膳食纤维的产物,可以激活肠道神经元和肌肉细胞。研究发现6短链脂肪酸可以激活连接到肠神经的粘膜受体、调节5-羟色胺的生物合成、调节神经化学表型以及直接作用于结肠和回肠平滑肌影响肠道运动。肠道菌群的其他产物,如胆汁酸和甲烷,也会影响肠道蠕动7。胆汁酸通过激活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1,从而增加5-羟色胺的产生,从而增加肠道蠕动。在正常人肠道菌群中,产生的氢-甲烷-硫化氢的比例达到平衡状态。过量的甲烷可以作为一种神经肌肉递质,调节血清素的水平,损害胃肠道的神经肌肉功能,以延缓肠道运输,这便秘的发病机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肠道菌群对肠道水分吸收的影响

肠道水分吸收是维持肠道内容物性状和保持大便通畅的重要环节。肠道菌群可以通过分泌多种水溶性膳食纤维酶,如β-葡萄糖苷酶、果胶酶等,促进膳食纤维的降解,增加肠道水分的吸收8。肠道菌群紊乱会导致水溶性膳食纤维降解障碍,进而影响肠道水分吸收,加重便秘症状。

三、应用微生态制剂治疗便秘的效果

目前已有大量研究使用微生态制剂治疗便秘,包括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和粪便菌群移植。田宏亮等9给予20例慢传输型便秘的患者一次的粪菌移植并随访观察8周,记录移植治疗前后病人每周自主排便次数,Wexner便秘评分,胃肠生活质量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显示病人在粪菌移植治疗后第8周病人排便次数明显增加、Wexner便秘评分明显下降、GIQLI评分升高,其中共12例病人获得临床改善,7例病人获得临床治愈,说明粪菌移植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安全,有效,短期治疗效果良好。而薛刘军等10应用粪菌移植治疗帕金森患者的便秘症状时,粪菌移植治疗后12周的有效率为100%,临床治愈率为86%。以上研究均表明粪菌移植作为一种治疗便秘的新方法,疗效较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但远期疗效仍须进一步随访、观察。

四、结语

肠道菌群在慢性便秘的发病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了解肠道菌群与慢性便秘的生理机制,有助于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通过恢复肠道菌群平衡、调节肠道菌群微生态等方法,可以有效缓解慢性便秘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未来研究还需深入探讨肠道菌群与慢性便秘的关系,为临床防治提供更多依据。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2013,武汉)[J].胃肠病学, 2013, 018(010):605-612.

[2]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实用内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959-1962.

[3]Arumugam M, Raes J, Pelletier E, et al.Enterotypes of the human gut microbiome[J]. Nature. 2011;473(7346):174-80.

[4]毕洪玲,张桂兰,何嫱.便秘患者肠菌群的调查[J].临床军医杂志, 2003, 31(003):82-84.

[5]Zhu L, Liu W, Alkhouri R, et al. Structural changes in the gut microbiome of constipated patients[J]. Physiol Genomics. 2014 ;46(18):679-86.

[6]Shaidullov IF, Sorokina DM, Sitdikov FG, et al. Short chain fatty acids and colon motility in a mouse model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 BMC Gastroenterol. 2021; 21(1):37.

[7]Sayin SI, Wahlström A, Felin J, et al. Gut microbiota regulates bile acid metabolism by reducing the levels of tauro-beta-muricholic acid, a naturally occurring FXR antagonist[J]. Cell Metab. 2013; 17(2):225-35.

[8]王津,刘爽,邹妍,等.膳食纤维和肠道微生物及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0, 41(11):7.

[9]田宏亮,丁超,龚剑锋,等.粪菌移植治疗慢传输型便秘20例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5, 35(8):3.

[10]薛刘军,王丽君,欧洲,等.粪菌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患者便秘的临床疗效[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9, 5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