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课程中的流行音乐教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4
/ 3

高校音乐课程中的流行音乐教学研究

杨佳龙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四川省绵阳市 621000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科教力量的不断完善,各大高校加大了对文艺科目的教学力度,音乐就是其中一科。在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当代的流行元素,抓住学生思维和想象力最活跃的阶段,纳入新型的教学课程,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意识和思维能力,为高中音乐的教育提供全新的教学平台。本文对高校音乐课程教学中的流行音乐教学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高校音乐课程;流行音乐;教学研究

引言

流行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流行音乐带有不同的地方文化元素。流行音乐本身就是一种美,是一种流行美。在各大高等院校里,会开展许多关于流行音乐的课程。而目前流行音乐受到西方流行音乐的巨大影响,因此流行音乐课程的开设能使高校学生在学习流行音乐的过程中培养审美意识并深刻了解流行音乐发展过程中的文化与历史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其中的美元素。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流行音乐也在不断地发展。对流行音乐审美意识的培养也成为未来一种必然的趋势,这就需要高校领导重视流行音乐教学的开展,监督教师的流行音乐教学工作,引导学生主动接受流行音乐教学对审美意识培养,让更多的高校学生获得完整的流行音乐审美能力。

1 流行音乐的特点

1.1时代性特征

时代性作为流行音乐最为主要的特征,诸多流行音乐作品均与该时期社会背景、经济形势等存在密切的联系。从时代性特征来看,流行音乐能够反映对应的历史阶段、时代背景下,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理需求、精神追求。只有与时代有效吻合的流行音乐,才能够让大众产生情感方面的认同,充分反映该阶段的音乐审美。

1.2大众化特征

正如上文所述,流行音乐作为社会大众精神文化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本身具有极强的大众化特征。流行音乐对应的歌词来源于生活,且歌词本身通俗易懂,本身的旋律也相对简单,使得流行歌曲完全贴近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正是因为流行音乐具有大众化特征,其并不需要更为深入地理解歌曲内涵,使得流行音乐能够获得大学生群体的青睐,学生往往能够直观了解流行音乐表达的思想情感,同时学生通过演唱也能够尝试将自身情感融入进来,进一步加深情感层面的共鸣。

1.3多元化特征

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近年来的不断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不可逆的发展,使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沟通变得越来越密切,音乐也在这个过程中互相进行着影响。正是因为互联网传播的便捷性,使得流行音乐打破了国界方面的限制,学生能够接触全球各个国家的流行音乐,赋予了流行音乐多元化特征。比如,当前学生喜爱的饶舌歌曲,其本身具备独特的动作、手势,节奏相对较为简单,随性演唱的过程中能够将自身情感融入即兴歌词。嘻哈则充分表达了年轻群体的生活态度,有效融合了涂鸦、说唱、服饰等多元化的街头音乐文化[3]。

2 流行音乐对高校学生的正负影响

2.1正面影响

首先,流行音乐具有鲜明的娱乐性、时尚性、参与性,可以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是缓解学习压力的最佳选择,并且可以有效调节大学生的情绪、愉悦放松、消除疲劳,流行音乐已经成了高校学生课余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次,大学生是一群充满激情和活力的青年人,流行音乐给了大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抒发了自我成长的经历和情感的最佳途径。流行音乐给了他们展示自己的平台和机会,描绘了自己的生活情感和心情,因此,大学生经流行音乐内化成了自己的精神生活,将流行音乐作为了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他们通过流行音乐享受到生活带给他们的乐趣,展示自己的才艺,使自己从纯粹的音乐欣赏者转变成了积极的音乐参与者,真正地融入到了音乐中。

2.2负面影响

首先,在商业社会的发展中,流行音乐具有明显的追求商业利益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以现代化传媒为载体,流行音乐具有明显的商业性文化元素,从而导致流行音乐出现了质量问题,脱离了音乐本质的深刻精神内涵,音乐艺术性淡化,显得媚俗化,通过大众传媒,一些流行音乐呈现出低水平,纯粹为了商业利润,严重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审美素质、精神、心理健康,甚至影响了大学生正确的美学观和道德观的形成。其次,由于盲目地追求商业利益,有不少流行音乐丧失了艺术的独立性,对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形成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严重缺失了高尚的文化底蕴和应有的审美价值,尤其是一些在情感上的流行音乐表达完全脱离了真挚、真实的情感依托,表达过于虚幻、腻味,从而严重影响到了大学生正确的情感观念,使大学生整天多愁善感、思想消沉、精神低迷,沉迷于情感的漩涡中不能自拔,影响了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耽误了他们的学业。同时,流行音乐没有强烈的使命感,没有办法向古典音乐那样给高校学生以深层次的启迪,其娱乐性淡化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不能产生极高的教育意义,甚至严重影响了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

3 设置高校流行音乐课程的具体意义

3.1高校音乐课程发展的需要

高校音乐课程教学在很长时间里面都是使用固定的模式,也就以传统音乐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随着社会的快速的小,网络和多媒体的普及,学生的知识面也得到了相应的拓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所以高校音乐多元化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必然的趋势。流行音乐内容容易理解,能够直接地表达内心情感的优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不能否认传统音乐的价值,也不可以忽略流行音乐的重要性。在高校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流行音乐的加入会使高校的课程更加的完整,也可以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开设相关的课程,是音乐课程教学的发展需要。

3.2社会和校园文化的结合

现在流行音乐发展得很快速,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成为一种文化形式。它的存在也是社会多元化发展的一个突出体现。流行音乐对现代大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流行音乐也逐渐的深入到大学校园里面。高校都会举办歌唱比赛,音乐文化节等等,这都是社会和流行文化结合的重要体现。不过也需要积极理智的面对流行文化。高校在开展相关课程的时候,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地引导,提升他们的鉴赏和判断能力,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其中的情感。在校园文化构建的时候,学校要积极地吸收其中的精华,丰富校园的文化,为流行音乐课程构建一些和谐的环境,从而满足社会文化的需要。

4 高校音乐课程中加入流行音乐教学的具体方法

4.1科学设置流行音乐教学目标

流行音乐和传统音乐教学相比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所以在设置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也需要有所差异。流行音乐教学目标的设定,除了要遵照音乐教育的基本要求之外,还需要设置以下三维目标,给学生流行音乐学习能力的发展提供明确指向。一是知识与技能目标。流行音乐教学的直接目的就是尽可能为学生传授与流行音乐相关的知识和演唱技巧。不过这一目标又可以划分成三个层次,分别是直接、发展与持续性目标,具体的目标内容需要根据流行音乐教学内容来确定。例如,在学习《唱脸谱》这首流行音乐作品时,直接目标是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国粹脸谱知识的掌握水平;发展目标是利用启迪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把握原有音乐的前提条件下,进行二次创作与加工,运用不同改变方法赋予音乐作品差异化的风格与内涵,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持续性目标是培育学生对流行音乐学习的长久兴趣,增强学生对流行音乐的深刻领悟力。二是过程与方法目标。流行音乐可以获得学生认可欣赏的原因除了明快节奏与优美旋律要素之外,还包含歌曲作品展现出来的态度和歌手要表达的内在情感。所以,教师要创新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延伸学生的学习和创作空间,激励学生大胆尝试。三是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在这一层次目标的设置上,既要指出流行音乐需要让学生更好地体验与品味生活,又要帮助学生塑造正确三观。

4.2正确认识流行音乐,巧妙融合到音乐教学

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全方面正确认识、理解流行音乐,不能将其简单理解为听歌曲、演奏乐器,准确把握其在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多层次引导学生全方位正确了解流行音乐,不要盲目追求。教师要根据高校音乐课程内容,多角度客观分析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认知水平等,从不同角度入手科学设置音乐教学目标,将流行音乐多样化形式、风格巧妙融合入到音乐教学中,比如,爵士乐、摇滚乐、布鲁斯,优化调整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有效展开课堂教学。此外,高校音乐教师必须全方位准确把握新时期流行音乐的具体发展方向、发展趋势等,有针对性地进行音乐教学,多角度引导学生准确判断流行音乐,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选取他们熟悉而感兴趣的流行音乐作品,将其巧妙融合到对应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提高他们课堂参与程度的基础上,准确理解音乐知识,将其灵活应用到实践中,在唱流行歌曲、演奏乐器中更好地呈现音乐艺术感染力,打破所谓的“线条、规则”,将自身情感巧妙融入到演唱的流行音乐中,去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培养他们音乐素养的基础上,有效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4.3丰富流行音乐教学的内容,强化课堂的感染氛围

在传统录音技术,以及广播、电视发明之前,许多音乐器材还未被发掘,人们只能通过亲临现场的方式去感受和欣赏美妙的音乐。这就造成了音乐教学元素的浪费,降低了流行元素的传播效率,音乐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以在高校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自身对音乐教学的感悟和理解,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元素的学习和感受,组织好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以最好的音乐教学形式感染学生,锻炼学生的勇气,提高课堂的活跃度。

许多音乐元素都需要学生到现场去欣赏。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音乐活动,比如当地的“草莓音乐节”,有很多流行元素的民谣歌手到现场进行音乐表演。这种流行的音乐表演作为高雅音乐和学生喜爱接受的文化形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音乐教学的体验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营造积极和有灵动性的音乐元素,激发学生的音乐天赋。

4.4培养学生的音乐技巧,突出课堂的流行性

流行音乐所涉及的音乐技巧更加的丰富,甚至可以说流行音乐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技巧,提高学生的参与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着很大的帮助,在流行音乐中常常会强调的音乐感知力其实就是需要教师通过开展体验式教学来帮助学生获得的。通过电子产品辅助的流行音乐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节奏和旋律,可以将学生带入到相关的情境中,让学生接受音乐带来的洗礼,加深学生自身对于音乐的理解。流行音乐形式十分丰富,无论是什么语言或者曲种都能够以流行音乐的形式展现出来,这些流行音乐元素会带给学生不同的体验,会增强他们的旋律感,从而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认知能力。

4.5大力革新流行音乐教学方法

可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才是理想的教学方案,所以在流行音乐教学方法的改革上,要把学生放在中心地位,体现出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小组合作、师生互动、实践活动教学法等都是比较理想的教学方案。例如,在学习《青花瓷》时,为了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合作意识,教师可以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在小组内探讨这首作品包含的文化内涵与生活哲理,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也让学生进一步梳理大众文化发展和建设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认知流行音乐作品的教育功能。另外,教师除了要把关注点放在课堂教学方法改进上外,还要针对流行音乐进行专门的科研学术研究,补充理论教研资料,为教学实践的调整提供理论支持。例如,通过举办教师讲座的方式帮助教师革新教育理念,增强教师参与流行音乐教学理论研究的动力;定期组织开展以流行音乐为主题的研讨课程,引导优秀学生代表参加,通过师生共同研讨和积极吸纳学生的意见,来优化流行音乐课堂建设。

4.6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优化利用现代化术手段

在应用流行音乐过程中,教师要综合分析各方面影响因素,准确把握流行音乐所具有的生活化特征,有效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对其进行必要的素质教育。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大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等,根据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从不同角度入手有效展开课堂教学,比如,亲情、爱情,选取不同题材的流行歌曲,使其和音乐课程教学有机融合,比如,《追梦赤子心》、《蜗牛》、《春天里》,在无形中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不仅仅是学生课程知识,为培养他们多方面音乐素养做好铺垫。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影视视频中所蕴含的流行音乐元素,让班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鉴赏,比如,《我心永恒》,电影《泰坦尼克号》的背景音乐,使其深刻体会电影男女主人公至死不渝的感人爱情故事,引导他们准确理解流行音乐的同时,获取丰富的情感体验,学会鉴赏所学的不同风格音乐作品。此外,在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利用,促使应用的流行音乐更具特色,能够有效满足大学生在这方面的客观需求。上课之前,教师要借助网络,收集国内外和相关章节音乐知识相关不同风格的具有代表性的流行音乐作品,制作相关的电子课件,将流行音乐元素和音乐课程元素巧妙融合,准确理解音乐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也能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流行音乐,更好地走进作曲者的内心世界,和其产生心理碰撞,准确把握作曲者借助音乐想要表达的情感,更好地诠释音乐作品。

4.7围绕教学主体创造多元化评价模式

作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评价不仅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实现拓展提升的关键途径。对于高校流行音乐教学评价模式过于单一、枯燥的问题,应当全面围绕学生这个主体创造多元化的评价模式,使得评价更为客观、真实、公正。因此,高校流行音乐课堂评价,应当始终围绕学生这个教学主体来进行教学评价的设计,即以学生自我评价为基础,积极创设多元化的评价模式,设计更为贴切的评价指标、评价内容,根据流行音乐教学实际进行动态的优化调整,保障评价的合理性[8]。比如,对于具有极强表演性的流行音乐教学而言,必然需要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来检验学生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尝试组织多元化的实践活动,利用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互相评价、评委点评、小组互评、查漏补缺,使得评价更为多元,评价内容也更为准确、客观,更为贴近实际。需要注意的是,为保障学生学习流行音乐的积极性得以有效维持,评价应当以鼓励性评价模式为主,教师在针对学生进行有效肯定的同时,选择适当的机会、委婉的语言进行指导,同时尽可能去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无疑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自身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去纠正错误、巩固提升。

5 总结

综上所述,将流行音乐引进到高校音乐教育改革中,是音乐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主流趋势,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面对流行音乐在高校学生生活中盛行的大环境,要合理疏导学生对流行音乐的选择,积极引入流行音乐,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为社会输送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艺术素质。

参考文献

[1]陈星.高校流行音乐教学实践研究——评《当代流行歌手声乐技巧基础》[J].高教探索,2020(05):129.

[2]谢浩洋.论高校音乐教学中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融合路径[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0(02):33—35.

[3]周宁.高校音乐教学的加与减——高等教育中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创新[J].北方音乐,2020(03):111—112.

[4]刘楠楠.音乐院校流行演唱教学中学生二度创作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11):157—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