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克拉玛依医院 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
【摘要】目的 探究并验证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80例艾滋病患者,按照随机颜色球抽取法分组,1组传统组(n=40),1组干预组(n=40);均予以2组常规基础护理,后在此基础上予以干预组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对比2组干预前、后SDS(抑郁)、SAS(焦虑)评分。结果 干预组较之传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更低,上述指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滋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常规治疗中,对其采取正确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同时可以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心理护理;艾滋病患者;负性情绪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威胁着人们身体健康的传染病。八十年代,因为医学水平的局限性,艾滋病是无法治愈的,只要一发作,就等于宣告了死亡,而在各大媒体中,艾滋病更是被大肆宣扬为“不治之症”、“世纪瘟疫”。鉴于同性恋、吸毒、卖淫等人群是艾滋病的初期感染者,所以人们将自身对HIV病毒的畏惧与“非道德的性活动”联想到一起,使“恐怖”、“伤风败俗”等概念在公众心中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和认知,并在此基础上加深了对艾滋病和艾滋病病人的偏见。所以,大多数病人存在着消极的情感,如愤怒、抑郁、绝望、焦虑等,从而影响治疗的依从性以及造成生活质量降低。据疾病控制中心统计,截至2022年5月31日,我国已有538502名艾滋病患者,已有399756名成人HIV/AIDS病人在接受抗病毒治疗。本文主要对艾滋病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行研究,并观察分析心理干预措施对艾滋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80例调研对象,均为艾滋病患者,按照随机颜色球抽取法分组,1组传统组(n=40),1组干预组(n=40),研究起止时间2022年1月-2024年1月。传统组:男:女22(52.63%)/18(47.37%);年龄:25岁—48岁,均值(38.70±0.62)岁。干预组:男:女20(50%)/20(50%);年龄:26岁—49岁,均值(39.58±0.45)岁。分组资料差异较小,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传统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
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护理,具体如下:
1.2.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实施有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的前提。护理人员与病人进行友好的交流,全面地掌握病人的病史和主要的临床表现,并有耐心地聆听病人的主诉,用恰当的目光交流、真诚的眼神流露、温和的语言、细致的肢体动作、和蔼真诚的态度,给予安慰、支持、劝解、疏导,及时地向他们表示关怀,并通过一对一的对话来缓解病人的消极心理,增强患者信心[1]。
1.2.2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的核心思想是:个人的情感、行为问题与其自身的消极认知密切相关。患者经常会因为无功能性思考产生消极情绪,若其长期持续负性情绪,可导致身心疾病,甚至恶化已有的疾病。通过对艾滋病病人的科普教育,使其对艾滋病发病、发展和预防的认知有所改变[2]。为患者提供关于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并不断地向患者说明,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药物等方法,可以获得较长的生存时间,保持一个好的心理状态,对艾滋病的治疗和康复都有很大的帮助。
1.2.3个性化护理
要理解病人的精神需要,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支持,病人作为“弱者”,他们会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尤其是HIV感染者,他们的自尊心非常脆弱,渴望被人理解与尊敬。在与病人的沟通过程中,要保持对病人的观察、交谈、启发病人自述,这样才能了解病人状况以及心理状况,根据病人的各种心理特征,找到导致其负性心理的有关因素,并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从而实现个体化的心理护理[3]。
1.3 指标观察
限定评分值(0—100),应用SAS、SDS量表,评定、对比2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评分越高,提示心理状态越差。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22.0版本软件处理数据,变量资料以“t”计算,定性数据用x2核实,分别以(±s)与(%)表示,P<0.05为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较之传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更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表 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对比(±s)
组别 | 例数 | SAS(分) | SDS(分) |
干预前 | |||
传统组 | 40 | 57.41±5.51 | 61.01±4.61 |
干预组 | 40 | 57.51±6.21 | 62.31±4.21 |
t | - | 0.076 | 1.316 |
P | - | 0.939 | 0.191 |
干预后 | |||
传统组 | 40 | 50.71±4.82 | 52.74±5.05 |
干预组 | 40 | 41.03±5.10 | 39.20±6.30 |
t | - | 8.724 | 10.605 |
P | - | 0.000 | 0.000 |
3 讨论
本文根据艾滋病患者心理特征,采取相应心理护理措施,发现治疗后病人的负性情绪得分显著降低,表示心理护理干预对缓解抑郁焦虑状态有良好效果,可以有效提高病人的负性情绪水平,改善患者心理状况的同时,提高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艾滋病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方式,能够有效降低其负性情绪,同时,患者更加愿意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依嘱服药,值得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刘艳华,王鑫,王佳瑶.艾滋病患者负性情绪与自我效能感、生命质量的调查[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3,50(03):495-497+517.
[2]曹玉兰,甄素芳.基于SCL-90量表的心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依从性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国校医,2022,36(08):574-576.
[3]袁佳洋,李雪梅,吴珍珍.华生人性照护模式干预对艾滋病患者心理状态、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2,29(04):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