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留县东买里镇政府农业技术推广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835404
摘要:为了促进小麦各生长阶段的发育速度,达到增产增收的种植目标,本文对小麦种植病虫害防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之后提出小麦高产栽培全程病虫防除新技术的应用策略,主要从小麦的不同种植阶段入手,包括麦播期处理、冬前除草、出苗期、返青期、孕穗期以及灌浆期,通过采用针对性的防除方法,有效遏制病虫害的滋生,全面提高小麦的产量与品质。
关键词:小麦种植;高产栽培;病虫防治;新技术
引言:小麦是我国农业生产中主要的粮食作物,伴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小麦的生产效率也随之上升,不过种植过程中仍然会面临病虫害的威胁,对小麦种植产量与品质造成负面影响。小麦全生育周期各达210天,会受到气候环境、栽培处理以及田间管理等因素引发病虫害,种植人员要从小麦栽培源头入手,做好全生育周期的管理。同时采用针对性的防治技术,提高小麦植株的抗病虫害能力,促进小麦健康生长,帮助种植人员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1小麦种植病虫害防除中存在的问题
1.1防治时间不合理
现阶段小麦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时间存在不足,未能做到及时防治、适时防治,由于不同环境、品种以及地质条件,会引发不同的病虫害类型,导致小麦种植病虫害多样化,并且发生概率越来越频繁,防治规律愈发难以掌握。比如小麦种植过程中会在不同阶段出现不同的病虫害,即使在相同的生长阶段也会产生多种病虫害,以小麦苗期为例,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的发病率更高,多种病虫害让防治工作变得更难掌握,无法做到准确防治,从而对小麦种植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1.2防治药物不合理
由于病虫害的类型愈发多样化,单一的化学药剂很难做到全面清除,并且无法保证药物的合理性。不同病虫害类型对药物的使用要求存在差异,很多种植物缺乏病虫害防治经验,对于化学药剂的种类掌握并不多,所以很难结合病虫害类型采取针对性的化学药剂。另外防治药物质量无法得到保证,为了节省成本从不正规的渠道购买药物,未能严格按照说明书用药,自行增加药物使用量,不仅影响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还会造成大范围小麦田块污染,降低了小麦种植品质。在盲目用药的情况下,还会增加病虫害的耐药性,无法做到有效清除病虫害。
2小麦高产栽培全程病虫防除新技术的应用策略
2.1麦播期处理
麦播期主要对种子进行拌种处理能够起到杀菌效果,加快小麦的出苗速度,避免出现弱苗等问题,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拌种主要采用50%矮壮素250g加水混合后,喷洒到小麦种子上,堆闷4小时即可起到提高抗倒伏效果,对于病虫害则采用不同类型的种衣剂,对小麦种子实施包衣处理,目前主要采用内吸性杀虫剂,在种子表面形成保护膜,播种后吸水膨胀,促使小麦种子正常萌发,缓慢释放药剂消灭土壤中的病虫,降低土传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另外根据不同病虫害类型购买种衣剂,比如常见的黑穗病、根腐病,应使用含有苯醚甲环唑的种衣剂,按照每20~25kg的麦种,使用4.8%的适麦丹20mL兑水100~150mL混合后拌种能够有效抑制病虫害。种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处理,这也是改善土传病虫害的主要措施,目前主要采用化学与物理两种方法,化学处理大多是指在土壤内播撒有效的化学药剂,如甲基异柳磷颗粒剂,对病虫害有着显著的预防效果。物理措施则通过深耕土壤,借助阳光照射杀灭病虫害,通过翻耕减少虫卵数量,部分虫卵会被紫外杀死。
2.2冬前除草
在小麦种植过程中,田间杂草不仅会抢夺养分,还是传播病虫害的主要途径,部分病虫害会在杂草中繁殖,并在麦田内进行大范围传播。因此种植人员要做好除草工作,很多杂草的生命力较为顽强,传统人工方法很难彻底清除,所以要更改为化学药剂除草,根据不同的杂草类型采用化学药剂,比如常见的荠菜,应使用15%双氟氯氟吡悬乳剂80~100mL与水混合后喷洒,对于阔叶杂草混交的小麦田块,可以通过50%异丙隆250g、15%炔草酯30g+20%氯氟吡氧乙酸30mL加10%苯磺隆10g兑水后喷洒,即可起到较好的除草效果。在除草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好时间,每年11~12月中旬除草效果最好,并在上午10点前与下午5点后施药,避免高温或露水影响化学除草效果。
2.3出苗期
小麦在进入出苗期时会面临各类病虫害的威胁,如纹枯病、红蜘蛛等,该时期要结合气候环境进行防治工作,包括气候条件、温度条件等,制定科学合理的浇灌计划,从而有效应对病虫害。在出苗期时应注意观察小麦的发育情况,加强补肥与除草处理,若发现感染病虫害的麦苗,应查明病因与类型,判断是否具有传染性,采用针对性的化学药剂进行治理。以纹枯病、红蜘蛛为例,纹枯病主要通过辛硫磷乳油进行防治,红蜘蛛则采用哒螨灵防治,能够有效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
2.4返青期
小麦种植返青期出现较多的病虫害为白粉病、金针虫等,此类病毒还会对校外造成严重影响,若不加以控制便会减产。种植人员应采取相应的药物进行防治,如白粉病可以采用丙环唑与烯唑醇进行防治,若出现严重的金针虫害,应采用辛硫磷进行灌根处理,避免返青期受到病虫害影响降低小麦种植产量。
2.5孕穗期
小麦进入孕穗期时,逐渐形成花药与柱头,并形成饱满的籽粒,若遭遇病虫害便会影响发育,除了做好肥水管理以外,病虫害防治也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主要根据常见的病虫害类型进行防除。小麦孕穗期大多会出现赤霉病、瓦矛夜蛾等病虫害,种植人员要注意观察,病虫害的传播范围,应提前进行防治,避免造成大规模传播感染。针对病害采用三唑酮类药剂喷洒,此类药物可以防治多种类型的疾病,包括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等,一般来说赤霉病主要因大量降雨、气候较为潮湿引起,在治理方面使用丙环唑即可起到防治效果。对于瓦矛夜蛾由于相关研究较少,可以参考地下害虫展开防治,幼虫严重的小麦田块,采用辛硫磷、甲维盐以及氯虫苯甲酰胺等药物喷洒防治,或通过80%敌敌畏乳油500mL,与20kg细土混合搅拌,均匀撒在小麦田土表,同样能够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2.6灌浆期
小麦种植灌浆期主要会出现叶锈病、蚜虫等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要合理用药,避免对小麦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叶锈病可以从多方面入手进行控制,如拌种时以种子重量0.2%为基础,使用23%挫酮乳油进行拌种,发病起则喷洒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每隔10~20天喷洒1次,1~2次即可见效,并且可以兼顾其他病害,如白粉病、秆锈病等。蚜虫的防治主要采用氧化乐果乳油喷洒,根据小麦单株蚜虫数量适当增加用药量,如单株蚜虫数量超过8头时,便需要适当提高用药量避免造成大范围传播,影响小麦种植产量与品质。
结束语
病虫害是影响小麦种植产量与质量的关键因素,若未能做到充分防治会引发经济效益降低等问题。从以往的种植经验中不难看出,小麦栽培需要将病虫防除工作贯穿在整个种植过程,立足初期整地、选种,保证小麦的每个生长阶段都不会受到病虫害干扰,最终实现增产增收。种植人员要明确小麦不同生长时期对病虫害的防除需求,并采用针对性的方法进行控制,有效改善病虫害为小麦种植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种植效益提升,推动我国农产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同业. 高产小麦种植及病虫防治关键技术 [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 (02): 154-156.
[2]张晓丽. 优质小麦高产栽培及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 (02): 160-162.
[3]陈善军. 优质小麦高产栽培及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 (09): 229-231.
[4]袁玉顺. 山地小麦高产栽培及病虫绿色防控技术要点 [J]. 农村实用技术, 2021, (02): 64-65.
[5]程晶. 优质小麦高产栽培及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J]. 河北农机, 2020, (06):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