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130982198304178211
摘要:由于建筑工程分部分项多,参建人员技术素养参差不齐,导致有“神经系统”作用的电气施工质量问题随处可见。只有从工程设计到人员配合、施工准备、电气施工直至验收交付,每个环节都采取严格的施工管理,全程遵循相应规范标准及高标准的质量控制,才能够保证电气施工的安装质量,从而提高整体工程质量水平。
关键词:建筑电气;施工质量;通病分析;控制
1建筑电气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通病及控制重点
1.1预埋阶段
预埋阶段为土建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此阶段的电气工程施工以配合土建预埋管路及防雷接地焊接为主,此阶段的电气施工通病主要表现为:(1)防雷焊接不符合规范,搭接长度不够,导致接地电阻增大,加大电流聚集的安全隐患。(2)暗配电管壁厚不达标,耐腐蚀性下降。(3)暗配电管接地跨接缺失,地下室暗配SC电管采用套丝居多,丝扣完成后,破坏了电管的镀锌保护层,导致接触电阻增加,从而影响漏电接地效果。针对上述通病,施工质量控制重点如下:(1)防雷搭接需符合GB50303―2002规范要求,圆钢与圆钢必须双面焊接,焊接长度不得小于6D;扁钢与扁钢必须三面焊接,焊接长度不小于2倍宽度;圆钢与扁钢必须双面焊接,长度不小于6D,焊接需饱满,无渣孔。(2)暗敷在地下室的电管,宜采用镀锌SC套丝钢管,地上部分宜采用薄壁套接紧定式JDG电管。JGJ16—2008规定了穿线SC镀锌钢管厚度:敷设于地下室及其他潮湿场所的厚壁镀锌钢管壁厚不小于2mm。(3)丝扣连接金属电导管SC需要做接地跨接,丝接两端安装专用接地卡,采用不小于4mm2的铜芯软导线作为跨接线。
1.2二结构阶段
二结构阶段为土建主体结构砌筑阶段。此阶段电气工程作业量较大,包括开槽配管、安装接线盒、制作、安装竖井水平桥架等。电气施工不仅要侧重于与土建施工的配合,更要为之后的电缆敷设等隐蔽工程打下基础。此阶段的电气施工通病主要表现为:(1)墙体开槽不符合要求,电管埋设深度太浅,且电管保护层厚度不够,易被腐蚀。(2)桥架连接件选用不当,自制弯曲部件不能满足要求,致使电缆无法敷设。(3)桥架支架设置不规范,电缆敷设后,易出现桥架断裂、脱落现象。针对上述通病,施工质量控制重点如下:(1)墙槽开挖宽度应大于1.5D线管直径,槽深应保证管槽修补层砂浆厚度不小于10mm。一般情况下,线槽与线槽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100mm,同一线槽内的电线管数量建议不超过6根。(2)安装在桥架的弯头、定身、三通、上下翻等,尽量选用厂家成品,如现场制作的桥架进线弯头,需考虑电缆敷设弯曲半径,一般以135°为宜。无铠装电缆过程段最小弯曲半径为15D外径,末端为12D外径。(3)桥架沿梁底水平敷设时,吊杆支撑间距一般为1.5~3m;竖向井道垂直敷设桥架时,横担支架一般不小于2m,如层高大于4m,建议一层内设置两个支架。金属桥架敷设时,离桥架两端口0.5m处、桥架转弯处,应设置防晃固定支架。直线段防晃固定支架不大于15m。
1.3隐蔽工程阶段
建设工程中,隐蔽工程阶段多是与精装修配合的阶段。主要施工为吊顶内、墙体装饰内配管敷设、电线、电缆敷设及接地、穿墙套管等施工。此阶段是质量验收的重点,如果质量检验不到位,后续表面无法看到施工内容,很难检测、修补质量问题。此阶段的电气施工通病主要表现为:(1)吊顶内86接线盒引出灯具、烟感、温感等线路,金属软管长度过长,尤其是火灾报警系统或应急照明系统线路,如果软管保护不到位,会影响使用安全及寿命。(2)桥架穿越楼板、墙体或管道竖井预留洞口没有实施防火封堵措施,或防火封堵不到位,如发生火灾,烟体会通过预留洞口或缝隙蔓延开,造成火势蔓延风险。(3)电缆敷设在桥架内,未采取绑扎固定措施,桥架易受力不均匀,导致变形断裂;弱电网线光缆等敷设杂乱,如产生问题,会大大增加检修难度。(4)电线敷设至线盒时,未采取保护措施,金属导管管口切断时,带有毛刺,锉齐后管口仍比较锋利,若不带护口穿线,导线的绝缘层容易损坏,还会影响其使用寿命,甚至造成漏电或短路。针对上述通病,施工质量控制重点如下:(1)根据《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803—2015)规定,在电气动力系统中,穿线金属软管长度不大于0.8m,在照明工程中不大于1.2m,可挠金属管或其他柔性导管与刚性导管或电气设备、器具间的连接,应采用专用接头。(2)根据预留洞大小及桥架穿墙位置,桥架边缘至桥架预留洞口边空隙宜大于30mm,用于防火封堵;桥架外采用防火堵料,桥架内部采用防火包;竖向桥架穿越时,下部需安装防火板并用螺栓固定;在防火板上填塞防火包或防火堵料;防火堵料必须经国家级防火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并附带检测合格报告后,方可使用。(3)在水平、垂直桥架中敷设强电电缆时,应用尼龙扎带绑扎电缆,绑扎间距不宜过长,一般1.5m一段,绑扎牢固度不宜过紧,以免挤压电缆。弱电桥架内的网线、光缆等,应根据规格、数量、芯数分类进行绑扎。(4)穿线前,必须配齐管口的防护电护圈,严禁先穿线后套护口,同时,要求护口与管径相匹配。
2建筑电气使用质量控制措施
2.1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及施工责任心是控制质量问题的核心方法之一,只有施工人员素质提高了,施工的品控质量才会随之提高。首先,建设团队需要在各电气施工环节,如防雷接地、开槽配管、桥架安装、布线等施工前,安排或雇用专项技能相匹配的施工人员,专人定岗实施此项工作,具体可从培训证书、施工经验、工种等级方面进行筛选。其次,加强对施工人员施工技术及工作责任心的教育培训,并将电气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通病和规范纳入课程中,从学习的角度,提高施工人员的理论技术水平,增强其责任心。在各个关键节点施工前,由建设团队管理人员分别对各班组组长进行书面技术交底,内容包含此项施工的工艺顺序、规范要求、重难点等。最后,在项目质量管理体系上,建立奖罚制度。若重复出现质量问题、整改不到位等,可根据制度对责任施工单位进行处罚,以提高各施工单位责任领导及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
2.2重视材料的质量控制
加强材料质量控制是提高整体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材料质量一旦发生问题,如线管壁厚不足,会直接提高电气工程的使用故障率。材料方面的质量控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加强生产厂商流水线的控制。在加工电气材料的过程中,可组织建设团队实地考察厂家,并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抽检,一旦发现质量问题,需及时提出,并更换原材料、优化工艺做法等。(2)完善进场材料的检测制度。进场材料除施工单位自检外,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等也需要安排专人进行检验,并配置专用检测仪器、仪表。若发现不合格产品,需及时撤离施工现场,并做好签证记录。(3)加强进场电气材料的申报手续。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必须派专人检查材料的合同品牌、出厂合格证、生产许可证、检测报告等,特别要确认主、次要参数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并经相关人员签字认可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安装。
2.3完善施工控制
在本次工程项目中,施工单位从以下方面着手来进行施工控制:⑴提高技术交底质量。在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时,对施工技术要点和工艺标准进行梳理,形成较为完整的技术交底内容。然后借助 BIM 技术进行可视化技术交底,以三维化、动态化的形式全面展示技术要点,从而使施工人员能够更加准确地掌握技术要点和质量标准,从而提高施工质量;⑵完善质量监管措施。一方面,切实落实“持证上岗”制度,对施工人员的从业资质和专业能力进行严格把控,确保其业务水平符合施工需求,能够有效保证施工质量;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监督机制,如:明确要求在进行配电箱、变压器及其他重要电气设备安装施工时,技术管理人员必须进行全过程旁站监督;在土建施工过程中,随进度及时检查预留孔洞、预埋件的施工质量,若存在位置错误、遗漏、质量不达标等情况,及时与土建单位沟通予以纠正。
2.4 重视施工细节
为进一步加强建筑电气施工的质量控制,必须重视施工细节的规范化处理。例如:⑴电气系统管盒预埋施工时,预埋管盒应牢固固定在准确位置,接线盒盒口面超过钢筋网的高度应≥2cm;⑵配管成排布设时,管间距应控制在5cm左右;⑶刚性防水套管安装施工时必须对焊接部位进行防腐处理,焊接钢管内部需刷漆;⑷室外预埋电气线管的埋深应≥0.7m:⑸预埋钢管上墙的弯头必须用弯管机弯曲,弯曲半径应大于等于穿入电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⑹电缆桥架安装容易忽视的就是桥架转变部分的施工,一般都是直角弯,规范内要求规定电缆桥架转弯处的弯曲半径,不小于桥架内电缆最小充许弯曲半径,经验值计算:除有铠装电缆的弯曲半径为20倍外,其余的可按照电缆直径的15倍计算,此桥架转弯部位的半径不小于上述值;⑺砖墙暗埋电线管,应“横平竖直”,与墙表面间的距离应≥15mm。
3结语
建筑机电是建筑中的附属核心工程,包括电气工程、给排水工程、暖通工程、消防工程等,其中,建筑电气工程贯穿于建筑施工的整个过程,而供电工程更是建筑所有用电设备的动力源泉。因此,电气工程质量控制已成为各个建筑企业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的问题,做好建筑电气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王康.建筑电气施工质量通病与防治策略分析[J].居舍,2020,(10):180.
[2]许立友.建筑电气施工质量通病与防治策略分析[J].居舍,2019,(36):157-158.
[3]张晓宁.建筑电气施工质量通病与控制措施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8,(21):27.
[4]刘秋菊.建筑电气施工中的质量通病和防治措施分析[J].智能城市,2018,4(09):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