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学校课程思政研究初探-----以安居街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学校课程思政研究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2
/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学校课程思政研究初探-----以安居街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学校课程思政研究为例

王海珍  任亮珍  付平平  李明娟  田秀珍  张晶

山西省孝义市安居街小学校

摘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到学生心田,是新时期学校和教师的一项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使命。学校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聚焦课堂主阵地,围绕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厚植爱国情怀、提升感恩品质、渗透传统礼仪、培养创新意识、增强文化自信,积极践行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课程思政  融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1]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3]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育人素材,正是思政教育在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不可或缺的优质教学资源。学校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聚焦课堂主阵地,学科教师围绕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情境素材等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实现价值引领、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有机统一,唤醒深藏在每个人内心深处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基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家国荣誉感。

一、在课程思政中厚植爱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4]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辉煌历史,孕育滋养了中华儿女厚重隽永的爱国情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篇章

在小学语文学科中表现尤为突出。如:陆游的《示儿》、王昌龄的《出塞》、林升的《题临安邸》、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这些诗词都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诗词,通过品读诗句,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又如:在《传统节日》学习时,过端午,赛龙舟,粽香艾香满堂飘的端午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春节等等,这些传统节日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让学生深入文章了解一些关于人物的精神,这对于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具有很好的铺垫性价值,不仅可以实现学生思考、分析能力的培养,更加有助于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变化,让学生在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上,形成一种独有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再如:语文《日积月累》《周易》《老子》《论语》《孟子》等作品中的经典名句,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学生在日积月累中、品鉴诵读中,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不断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加强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

二、在课程思政中提升感恩品质

感恩是人们在受到其他人的关心、帮助、恩惠时,由内而外产生的一种认可,并且基于这种认可给予回报的意识或行为。

古人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优秀家风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传统美德。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中的《弘扬优秀家风》让学生从思想意识上认识到传承优秀家风重要性,懂得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家人的爱》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感恩故事,结合《二十四孝》故事,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孝道的重要性。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行孝,让父母感受到我们的爱和关怀,与时俱进传承和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在课程思政中渗透传统礼仪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文化是以道德教化为内在价值,在约定俗成中逐渐形成的规范性思想理论和实践行为。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我参与 我奉献》的文明有礼这一板块时,教师设计了我当文明君的活动,让学生以文明君的身份评价图片中这些人物在公共场所中的行为是否得当,从而渗透礼仪教育,让学生明白即使身处公共场所,也不能随意乱丢垃圾、大声喧哗,要遵守相应的礼仪,做到文明有礼。

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时,教师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去演绎。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不仅学会了表达技巧,还进一步增强道德观念,养成好的交际礼仪,比如尊重不同的意见,懂得意见分歧在所难免,遇见意见分歧的时候应该倾听各方面的意见,不打断别人的说话,在别人说的时候,会安静地倾听。

四、在课程思政中培养创新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让青春年华在为祖国、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炫丽光彩[4]孝义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皮影、木偶艺术之乡。我们紧紧抓住孝义皮影戏、孝义木偶戏、孝义碗碗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独有的传统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意识。

如: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享受美好的艺术之旅,要求通过感受音乐、绘画、戏曲等不同艺术形式所散发出来的独特的艺术魅力,提高审美能力,并能通过艺术,看到其背后的人文精神之美与人类文明的智慧之光。课堂上老师带领学生们欣赏《柳树坪》、《打老婆》、《酸枣坡》、《一鸣惊人》

《酸枣核桃情》等等优秀剧目,学生在感受家乡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生出自豪之情,并酝酿好好保护传承的愿望,为稀有戏曲剧种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助力。

五、在课程思政中践行核心价值

中国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兼顾实用性与艺术性。思政教育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充分发挥书法教学的美育和德育功能。

老师们运用新课标、新理念设计教学。如:我校老师执教四年级下册《左部避让的字》,微课导入,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用短视频说明避让的含义”“怎样避让”“为什么避让,清晰的思路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在引导学生们寻找避让的原因中,进行了谦让的德育渗透;去语文课本中寻找避让的字,让书法与语文直接对接,真正落实了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在赏析评价中提高鉴赏力,拓宽审美境界,培养学生尊重热爱汉字文化、主动继承和积极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

在书法课的基础上,学校积极进行氛围营造,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书法、用书法,创设书法学习环境和氛围通过社团活动、比赛展览、艺术节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书法教育实践指导利用书法书写思政术语作为座右铭,传承书法艺术,弘扬传统文化。

六、在课程思政中增强文化自信

中华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中华经典,是中华文明不息的绵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学校划定读书时间——每天早读、午读,专门诵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经典诵读》。

《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朱子家训》、《增广贤文》,一部部经典,脍炙人口,意韵丰赡;一个个节日,延续风俗,传承文明;一段段节令,划分季节,和谐生活;中华文化的斑斓画卷,一页页徐徐翻启,一章章缓缓展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孩子们一字一字地读,一句一句地吟,一笔一画地写的过程中融入心灵逐步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聚焦课程思政,挖掘教材中的教育素材,紧扣时代脉搏,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青少年学生在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的过程中树立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和正确的价值观,明确奋斗方向、坚定奋斗意志,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新时代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贺军科.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N]经济日报,2021-11-25.

[2]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是,2020,(17):4-15

[3]张 璐.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N].人民日报,2023-04-18.

[4]李奇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N].人民日报,2022-05-07.

[5]习近平.习近平在会见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时寄语全国各族少年儿童[R].北京人民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