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科技大学 内蒙古包头 014000
摘要: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议题中,“文化”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马克思在其著作中并未提出完整的文化理论,但马克思强调了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等问题的重要性。尽管马克思并未对“文化”下过明确的定义,但从其理论建构与著作阐释中,我们仍能窥见其文化理论的雏形,其中所体现的文化观内涵以及所具有的整体性原则,仍对如今的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启示。因而,面对当代的文化变革与文明冲突,需要进一步建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进而挖掘其所具有的当代价值,马克思文化观为此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与方法论原则。
关键词:马克思;马克思文化观;文化理论
一、马克思文化观的基本内涵
在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马克思强调了文化与社会经济结构之间的密切关系。他认为,文化不是超越社会存在的独立实体,而是受社会经济基础的制约和影响。虽然马克思对“文化”下过明确的定义,但我们仍能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马克思文化观的基本内涵。
第一,马克思使用“文化”一词的大体指向。对马克思来说,文化不仅仅是艺术、文学或传统习俗,更重要的是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以及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马克思认为,文化水平的提高对于人们认识自身处境、参与社会变革以及实现个人解放都至关重要。他强调,统治阶级通过控制教育和文化机构来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限制被压迫阶级的文化教育和知识获取。因此,马克思认为解放被压迫阶级需要通过教育和文化的普及来实现,以便他们能够认识到自身的利益并团结起来进行反抗。在马克思看来,文化的提升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问题,更是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的关键。
第二,马克思的文化概念与文明概念在某种程度上是等同的,因为它们都涉及到社会的知识、价值观念、艺术和制度等方面的发展。在马克思的理论中,文化和文明都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都受到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斗争的影响。文化和文明都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产物,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内部的矛盾和冲突,虽然在某些方面,文化可能更侧重于强调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生产,而文明可能更多地关注技术、制度和社会组织等方面的发展,但二者都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水平与程度。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马克思的文化概念与文明概念在探讨社会发展和历史进程时具有一定的等同性。
第三,马克思文化观具有一种意识形态批判性。马克思的文化观不仅强调了文化与社会经济结构之间的密切联系,还具有一定的意识形态批判性含义。他认为,统治阶级通过控制意识形态来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从而限制被压迫阶级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表达。马克思认为,统治阶级借助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来掩盖社会矛盾,维护其特权地位,同时阻碍被压迫阶级的觉醒和反抗。他批判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和欺骗性,认为它们掩盖了阶级斗争的本质,使被压迫阶级接受了统治阶级的观点与意识。因此,马克思的文化观不仅揭示了文化与社会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还揭示了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角色和影响。他呼吁通过解放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来实现对社会的彻底变革和对被压迫阶级的彻底解放。
综上所述,马克思使用的文化概念显然具有多重含义。因而,从马克思对文化概念的简要论述中,已经初步建立了进一步对马克思文化理论整体性原则的把握以及对其当代价值的阐释。
二、马克思文化观的整体性
卢卡奇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正统性是以总体性原则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全部体系的兴衰就取决于这个原则;革命是占统治地位的总体性范畴观点的产物”。马克思文化观虽未能成为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但在其著作与阐释中能够体现他对社会发展、阶级斗争以及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深刻洞察,因而,使其文化观具有一定的整体性。
首先,马克思强调文化与经济基础之间的密切联系。他认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了社会的文化形态。生产关系、所有制形式以及生产力水平的变化,都会影响文化的发展与演变。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私有制和剥削关系决定了资产阶级文化的主导地位,而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公有制和共同富裕的理念则塑造出了新的文化格局。其次,马克思将文化视为阶级斗争的一个场所和手段。他指出,统治阶级通过控制意识形态来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压制被压迫阶级的文化表达和意识觉醒。这种文化领域的阶级斗争不仅表现在宣传机构和教育制度上,也体现在艺术、文学和文化产业中。因此,马克思呼吁被压迫阶级要通过文化斗争来实现解放。再次,马克思的文化观还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批判含义。他揭示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和欺骗性,认为其掩盖了阶级斗争的本质,使被压迫阶级接受了统治阶级的观点与意识。因此,马克思主张通过解放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来推动社会实现变革、被压迫阶级实现解放。最后,马克思认为文化具有革命性的潜力,可以推动社会变革和阶级解放。他指出,只有通过推翻私有制和阶级制度,才能实现真正的文化解放。因此,马克思主张被压迫阶级要以革命的方式,重新塑造社会的文化格局,从而实现对社会的彻底变革。
从马克思的文化观出发去回应时代的文化议题,是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一个基本向度,当然也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契机。2023年6月2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两个结合”的产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指明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与发展规律,从而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深入发展,奠定了时代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思想基础。面对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最新成果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守正创新,踔厉奋发,不断推动文化强国建设。我们认为,对于马克思文化观及其方法论蕴含的深入探讨,可以有助于我们深入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哲学内涵。
三、马克思文化观的价值内涵
如今,世界正面临资本主义危机、文化多样性冲突以及社会不平等等多重挑战。因而,分析与阐释马克思的文化观,为化解文化冲突,重塑文明交流格局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首先,马克思的文化观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文化与经济基础的关系。在当今时代,世界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各国文化也深陷其中,其发展已受到经济全球化和资本主义市场逻辑的双重影响,文化产品与服务的生产和消费受到了资本逻辑的制约与阻碍。因而,我们要深入了解文化现象背后的经济基础,以及经济全球化对文化多样性和本土文化的影响。同时,文化作为阶级斗争的重要手段与“中转站”,对当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实,文化领域暗含着激烈的阶级斗争,主要体现在统治阶级通过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来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文化产业往往受到少数资本主义集团的控制,他们通过媒体、文化产品和教育制度来塑造和操纵公众的意识形态,进而束缚公众的思想与意识。因而,我们要警惕资产阶级通过文化来渗透其私有制价值观,始终保持自身的独立性,防止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其次,在现代社会,意识形态的操纵和控制依然是一种普遍现象。特别是在信息时代,虚假信息、谣言和意识形态误导更容易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因而,马克思文化观提醒我们要警惕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与鼓动,通过培养批判性思维来防止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最后,社会不平等、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等问题在当今社会仍然突出,因而需要通过文化革命来实现社会的彻底变革。马克思的文化观呼吁人们要通过文化斗争来推动社会进步,倡导多元文化和包容性社会,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马克思的文化观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通过深入理解马克思的文化观,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应对当今社会面临的文化矛盾与文明冲突,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作者简介:王浩(1995年8月)男,蒙古族,内蒙古乌兰察布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