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 天津 300162
摘要:行业教育实践与产业深度联结的共生体是一种创新模式,旨在实现教育资源与产业需求的高度契合,推动无缝对接并支持整个行业的繁荣。这种共生体的特点在于其运作模式的协作性、群体性质的多元性和具体化的建设使命。为了确保行业教育共生体的实体化进程顺利进行,关键在于遵循人才培育、产业发展及教育内在规律。首先,构建稳固的共生体领导体系,这是奠定实体化决策基石的关键步骤;其次,合理配置工作机构,以保证共生体运作的顺畅流程;接着,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确保其运行既规范又有序;此外,明确共生体的建设目标,通过科学的任务规划来支撑实体化进程;最后,优化共生体的外部环境,强化社会支持,全方位提升其运行效能。
关键词: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实体化运行;具象表征;实践逻辑;推进策略
1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实体化运行的具象表征
1.1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运行方式合作化
核心功能在于促进教育资源与产业需求的高度契合,优化服务对接,全面支撑行业进步。这种新型的组织形式体现了其独特的合作机制:首先,它鼓励共同体成员挖掘各自潜能,通过协作驱动行业进步。企业被赋予权责培养人才,成为教育的积极参与者,而高校则利用其科技和人才优势,推动资源共享,确保各方都能从中受益并共同发展。其次,通过机构间的深度整合、业务融合、人才汇聚和发展战略的一致性,实现了高效协作,从而凝聚了行业资源与教育资源,推动全要素的教育与产业融合,使得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与产业需求精准匹配,企业运营与学术研究紧密结合,提升了教育质量和企业员工培训水平。最后,企业与学校合作建立技术创新中心、实验室等平台,通过协同创新,使高校和职业学校在支持企业技术革新、工艺改进和产品升级方面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助力高端企业提升竞争力,同时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持续创新发展的动力,实现了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1.2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团体属性多重化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产业结合模式,具备多种社会团体的独特特性。首先,它具有明确的行业定位,其诞生源于领军企业的引领,共同体的行业特性由龙头企业的行业归属所界定。其次,它展现出显著的跨界特性,成员结构多元且横跨地域,无论是国家级的产教融合共同体,都严格遵循教育部关于跨区域组建的要求,积极吸纳各区域内的相关行业组织、院校、研究机构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伙伴。再者,它的核心特征在于协作与共享。按照教育部发布的《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申报指南》,共同体成员共同推进人才培养,联手进行技术难题攻克,以及联合开发教育资源,这充分体现了其紧密的协同合作精神。此外,共同体由主导单位自主发起,成员以自愿原则加入,形成一个非官方、非法人,但具备自我管理、服务和动态优化能力的“项目团队”。互利共生是共同体内部关系的重要纽带。学校为行业企业提供员工培训,包括岗前和在职提升,而高等教育机构则接纳职业学校毕业生和企业员工深造,实现学历提升。同时,企业招聘时优先考虑来自共同体内的学校,这彰显了共同体成员间的互惠互利原则。
2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实体化运行的提升策略
2.1规范搭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领导架构,夯实共同体实体化运行决策基础
首先,为了强化共同体的实体运作效率,理事会或董事会的构建至关重要。根据《指南》中关于核心机构的规定,共同体的首脑机构,即理事长或董事长,应由主导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担任,同时,来自顶级高校和职业院校的法定代表人则需担任第二级共同责任人(副理事长或副董事长)。这样,理事长职位将由三家关键单位的法人代表共同担当,形成三位一体的领导结构。其次,设定副理事长单位时,需全面评估各成员单位的综合实力对比、行业地位、资源禀赋、科研协同创新能力和对共同体建设的实际贡献,以及政策支持等多维度因素。对于企业而言,加入考量的因素包括其技术创新水平、人才库与需求、实习与就业机会提供、教育资源开发、联合招生与人才培养,以及接纳共同体内部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而对于普通本科高校,其角色定位在于提供行业员工的培训,以及接纳职业学校学生和企业员工进行学历提升。接纳理事单位时,除了共享的通用标准,还需关注其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以及确保毕业生就业匹配度方面的表现。
2.2合理设置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工作组织,保证共同体实体化运行有序开展
首先,虽然共同体的运作主要由龙头企业的引领和"一高校一职校"的协作,但从其初衷——提升职业教育的高效发展模式并推进现代体系构建来看,共同体的秘书处理应在主导职业教育的学校设立,并由该校的教学副校长担任首席秘书长,这符合申报书中的项目指标要求。秘书长人选可分别来自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和高校的招生就业部门,以便更好地达成共同体目标。副秘书长的任命则需考虑副理事长单位中的教务长、企业人力资源主管以及他们的工作表现,以确保工作的有序进行。秘书处的核心职责包括组织协调、财务管理、绩效评估和资源监管。其次,为了细化并管理共同体的特定任务,应设立专门的理事会或董事会分委员会,遵循平等参与的原则,设立多个专门小组如:学校主导的供需匹配研究委员会、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团队、人才培养与师资队伍强化小组、教学资源开发与设备研发小组、企业员工培训与继续教育部门、技术创新和服务协作团队以及对外交流与合作部门。
2.3建立健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运行机制,保障共同体实体化运行规范有序
首先,强化共同体成员在决策过程中的监督与激励体系,提升他们对集体责任的认知,并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以促进团队协作的深化。比如,章程的修订需经过严格的审议程序,包括草案的广泛征询、理事会的审议,只有在获得三分之二以上成员的同意后,方能正式实施。其次,确立一个公正的共同体建设利益共享模式,确保所有参与者都能得到公平对待,明确各自的权责,减少冲突,增强合作意愿,维护每个成员在共同体中的平等权益,分享共享发展成果。接着,构建一种责任与风险共担的机制。建设任务的提出和分配应从基层开始,经过集体讨论后再向下执行,同时设定最低经费投入要求,以此增强主体对责任和潜在风险的理解,保证目标的达成。再者,设立一套全面的工作评估和激励制度,以创新、质量、贡献为核心,涉及产教融合项目效果、人才培养成效、科研平台建设质量、科研成果产出、教育资源开发及经费管理等多个维度,设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和奖惩措施,对共同体成员进行绩效评价,并落实相应的奖惩。
结论
探讨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交融的新型协作组织(以下简称联盟)的具体运作形态,理解其实践运作的内在逻辑,以及据此提出优化实体运作的策略,对于全国范围内的众多此类共同体的实质性建设至关重要。这将有助于我们从理论到实践,推动产教融合从浅层次的交融向深度融合转变,具有深远的指导作用和实际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建峰,陈凯,戎成.“双高计划”视域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建设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15):61-67.
[2]李玉倩.新质生产力视角下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逻辑与路径[J].南京社会科学,2023(12):122-129.
[3]邓琳佳,宋志平.高职产教融合共同体建构的价值逻辑、实践难点及推进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3,44(28):20-27.
[4]雷世平.如何理解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实体化”[J].职业技术教育,2023,44(28):